av在线天堂网,东京乱伦精品,久久精品国产欧美一区二区,极品尤物一区二区三区

  在國民經濟地位不斷提高的同時,受近幾年物價持續上漲以及我國加大農民工社會保障力度等眾多因素的影響,建筑業人工成本增長過快與企業經濟效益不匹配的矛盾日益突出,有的建筑企業出現實際人工成本超過定額預算的問題,有的問題還比較突出。國務院國資委2012年下發《關于加強中央企業人工成本管理控制有關事項的通知》(國資發分配[2012]100號),要求中央企業提升管理水平,遏制人工成本過快增長的勢頭。現結合工作實際,分析國有建筑企業人工成本過快增長的原因,并在此基礎上從企業外部客觀層面上提出加強人工成本管理的對策及建議。

  原因分析

  國有建筑企業人工成本過快增長既有企業規模不斷擴大、勞動生產率低和人工成本管控不嚴等主觀原因,更重要是我國通貨膨脹引起的物價上漲、各地持續調高最低工資標準、施工環境惡劣引起從業人員短缺等導致用工成本上升以及社會保障體系日趨完善等外部客觀原因。

  CPI指數處于高位運行。CPI 指數(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指數)是根據與居民生活有關的產品及勞務價格統計出來的物價變動指標,一般說來當 CPI增幅超過3%時稱為通貨膨脹;而當 CPI增幅超過5%時,稱為嚴重的通貨膨脹。以2011年為例,3月至10月的8個月中,我國CPI增幅都超過5%,增幅最高的7月已達到6.5%,雖然國家通過宏觀調控政策使CPI 指數有所下降,但11月的增幅仍超過4%,12月增幅達到5.4%。2014年1月9日,國家統計局發布“2012年12月份居民消費價格變動情況”,數據顯示,2013年,全國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同比上漲2.5%。其中,城市上漲2.5%,農村上漲2.5%;食品價格上漲4.1%,非食品價格上漲1.7%;消費品價格上漲2.2%,服務價格上漲3.3%。雖然2013年我國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完成了年初中央制定低于3.5%的調控目標,但去年全國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12月中有9個月環比上升。近幾年,CPI 指數的持續上漲,必然會帶動建筑企業人工成本的上漲,由于定額標準調整滯后,導致建筑企業人工成本出現虧損,進一步降低國有建筑企業利潤水平。

  最低工資標準持續提高。勞動和社會保障部自2004年3月1日發布并實施《最低工資規定》以來,由于物價持續上漲,全國各地每年都調高最低工資標準。勞動和社會保障部于2007年再次下發《關于進一步健全最低工資制度的通知》(勞社部函[2007]20號)要求用人單位規范工資支付行為,保證勞動者在法定工作時間內提供正常勞動的前提下應得工資不低于最低工資標準。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新聞發言人李忠2014年1月24指出,2013年,全國有27個地區調整了最低工資標準,平均調增幅度為17%。以北京、上海為例,2005年至2013年九年間,上海最低月工資標準由690元提高至1620元,增幅達到134.78%,是全國最高的地區。北京最低月工資標準由580元提高至1400元,增幅達到141.38%。2013年,小時最低工資標準最高為北京和新疆為15.2元,小時最低工資標準最低為海南9.9元。最低工資標準水平的提高直接導致建筑業農民工等從業人員整體工資水平提高,帶來建筑業人工成本的持續上升,也是直接導致建筑業人工成本虧損的重要因素之一。

  社會保障體系日趨健全。2011年7月1日起實施的《社會保險法》進一步完善了社會保障體系。2012年末全國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人數30379萬人,比上年末增加1988萬人;參加城鎮基本醫療保險的人數53589萬人,比上年增加6246萬人;參加失業保險的人數15225萬人,比上年增加908萬人;參加工傷保險的人數18993萬人,比上年增加1297萬人,參加生育保險的人數15445萬人,比上年增加1553萬人。同時為解決“三農”問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與農民工事故、醫療和養老保險等方面相關的法律法規正逐步完善。如國務院《關于解決農民工問題的若干意見》(國發[2006]5號)要求:所有用人單位必須及時為農民工辦理參加工傷保險,并按時足額繳納工傷保險費;解決農民工進城務工期間的住院醫療保障,根據當地實際合理確定繳費率,主要由用人單位繳費。已經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的農民工,用人單位要繼續為其繳費。據統計,2012年末,參加城鎮基本醫療保險的農民工已達4996萬人,比上年增加355萬人;參加工傷保險的農民工已達7173萬人,比上年增加345萬人。綜上可知,由于農民工各類保險日益健全,建筑業依靠低人工成本優勢已不復存在,人工成本上升勢在必然。

  從業人員供需矛盾日趨激烈。表面上看我國建筑業隊伍龐大、從業人員眾多、勞動力市場供給充足,然而近年來,我國大部分地區建筑行業卻出現了“民工荒”現象,愿意從事建筑業施工的從業人員逐漸減少,建筑業勞務用工市場供求矛盾日益突出。據《中國統計年鑒2010-2012》統計,2010 年建筑業從業人員達到4160.44 萬人,其中其他建筑業從業人員3315.08萬人,占總人數78.68%,2011年建筑業從業人員降低到3852.47萬人,其中其他建筑業從業人員3165.97萬人,占總人數82.18%,2012 年建筑業從業人員達到4267.24 萬人,其中其他建筑業從業人員3569.97萬人,占總人數83.66%。究其原因不難發現,由于國家對農業的減免稅政策和貼補,農業的利潤率水平不斷提高,部分建筑農民工選擇留在家鄉務農;同時由于建筑業風險較高,工作環境惡劣、收入不高以及勞動時間長等原因使得現場施工人員數量下降,導致建筑企業需要花費更高的人工成本才能招收到農民工,也是建筑業人工成本虧損直接原因之一。

  從外部環境改善方面提出解決建議

  建筑企業人工成本上漲無法回避,而建筑業又是微利的行業,人工成本虧損給企業發展帶來較大的壓力。要想扭轉建筑業人工成本長期處于虧損的局面,除需要企業積極面對,強化人力資源管控、采用先進的技術和設備提高勞動生產率等方面入手外,國家也應出臺相應的政策和措施,為企業減輕負擔,支持和保證建筑業持續、穩定、健康發展。

  適當降低社會保障企業繳費比率,減輕企業人工成本虧損。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我國加入WTO以來,建筑業有了快速發展,對國民經濟的貢獻越來越大,其支柱產業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統計顯示:建筑業國內生產總值從1980年的195億元增加到2012年的13.53萬億元。2012年,全國具有資質等級的總承包和專業承包建筑業企業實現利潤4,818億元,產值利潤率僅有3.56%,但這已是建國以來的最高水平,產值利潤率遠遠低于全國第二產業的平均水平,雖然產值利潤率的增長卻依然無法掩蓋建筑業長期利潤低下的真相。

  據統計,目前武漢市“五險一金”企業繳費(基數按工資總額)比率統計,職工養老保險為20%、醫療保險8%、工傷保險0.5%、生育保險0.7%、失業保險2%、住房公積金8%-12%,企業繳費最高達到43.2%。目前上海市“五險一金”企業繳費比率,職工養老保險為21%、醫療保險11%、工傷保險0.5%、生育保險1%、失業保險1.5%、住房公積金15%,企業繳費比率達到50%。國務院關于建立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制度的決定》(國發[1998]44號)中規定用人單位繳費率應控制在職工工資總額的6%左右,可有的地方已超過10%,還有的地方在此基礎上再繳納一定比率補充醫療保險;2012年11月21日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關于《生育保險辦法(征求意見稿)》公開征求意見的通知中暫定繳費比例一般不超過0.5%,比現行規定的1%左右大幅度降低,但該辦法至今未能實施;有的地方的住房公公積金計繳比率達到15%以上。

  除此之外,企業還要根據工資總計提2%工會經費、1.5%職工教育經費等,建筑業的負擔越來越重。根據人民網2013年6月14日消息,從今年7月1日起,武漢市將臨時性降低企業職工養老保險單位繳費比例至15%,失業保險單位繳費比例從2%下調為0.5%,但不知何原因,最終未能實施。筆者建議為了支持建筑業可持續發展,建議國家合理確定企業繳納“五險一金”繳費比率,適當降低或統一“五險一金”企業繳納比率,加大“五險一金”繳費比率檢查力度,切實減輕建筑業的企業負擔,繳費比率下降可以直接減輕國有建筑企業人工成本虧損重要途徑。

  完善社會保險體系,引導和加大農民工參加社會保障力度。農民工在建筑業扮演一個十分重要的角色,解決農民工的后顧之憂,使農民工能安心在建筑企業工作是企業和國家共同的責任。國家和政府也一直關注農民工的醫療、養老等社會保障問題,2009年2月1日公布的中央“一號文件”強調,抓緊制定適合農民工特點的養老保險辦法,解決養老保險關系跨社保統籌地區轉移接續問題。當年2月5日,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就《農民工參加基本養老保險辦法》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農民工的社會保障制度開始了新的里程,但令人遺憾是該辦法至今未能實施。

  國家相關部門應積極推動該辦法制定和實施,在該辦法未能實施前,筆者建議,一是積極引導和宣傳農民工在穩定的戶籍所在地參加新型農民養老保險。新型農民養老保險是一項惠民政策,在這項社會保障中,農民工在身為農民身份進城務工的同時,選擇在戶籍所在地參加養老保險,既可以享受到政府給予的參保繳費補助,又能彌補由于經濟來源不足和工作不穩定帶來的缺陷,為自身的未來生存取得相應保障。二是積極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保險。“新農合”作為國家惠及農民的醫療保障制度,深受廣大農民的歡迎。該項醫療保險,極大的體現了政府對農民的優惠政策,農民深受其益。積極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保險,是農民工的醫療保障的最佳選擇和途徑。農民工養老和醫療解決了,才能使勞民工安心進城務工,在一個側面上能降低國有建筑企業人工成本,也支持建筑業的可持續發展。

  建立穩定的勞務機構,有利于建筑業降低人工成本。隨著勞動力的產業轉移、地域轉移以及建筑行業工作環境惡劣等特點,愿意從事建筑業的人數將減少,未來臨時尋找農民工組建施工隊伍的難度和人工成本還將越來越大。據統計資料顯示,截止到2012年末,勞務分包建筑企業個數為6606個,吸納從業人數268萬人。但這一企業個數和人員規模遠遠低于建筑業需求,因此,國家應鼓勵、引導和支持通過建立規范有序的勞務分包企業,吸納社會上的農民工就業,要在工商、稅務等方面出臺相關優惠政策,支持勞務分包建筑企業發展,來帶動整個建筑業的發展壯大,勞務人員穩定也有利于建筑業降低人工成本。

  原鐵道部《關于積極倡導架子隊管理模式的指導意見》(鐵建設[2008]51號)明確指出,“架子隊是鐵路工程建設項目施工現場的基層施工作業隊伍,是以施工企業管理、技術人員和生產骨干為施工作業管理與監控層,以勞務企業的勞務人員和與施工企業簽訂勞動合同的其他社會勞動者(為主要作業人員的工程隊。”“采用架子隊管理模式,能夠充分利用社會勞動力資源,實現施工企業施工現場管理層與作業層的有機銜接和有效運作,防止施工現場質量安全保證體系流于形式”,通過建立穩定的勞務隊伍,對控制人工成本具有重大意義。

  推行建筑業“營改增”,也是減輕企業人工成本虧損的一個重要途徑。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關于印發《營業稅改征增值稅試點方案》的通知(財稅[2011]110號)中關于改革試點的主要稅制安排:明確建筑業適用增值稅一般計稅方法,發生應稅交易取得的全部收入按11%稅率征收增值稅,雖然至今還未能在建筑企業實施,但建筑業實施“營改增”是大勢所趨。除企業要積極應對外,國家也應完善相關建筑業“營改增”配套措施,根據目前增值稅相關規定,如果企業是增值稅一般納稅人,發生與企業生產經營有關外購施工機械等如能取得增值稅發票,是可以進行增值稅抵扣。因此建筑企業通過引進先進的施工機械裝備推行機械化作業,一方面提高企業勞動生產效率,降低人工成本,另一方面,也可以進行增值稅稅前抵扣,提高企業經濟效益。

  筆者建議,一是建筑企業人工費在企業成本費用中占有較大的比重,按目前增值稅相關規定,職工工資是不能取得增值稅稅票,無法抵扣增值稅,如果國有建筑企業從勞務分包企業聘請從業人員,從事施工生產,既可以減少企業人員規模,如能從勞務分包企業能從取得增值稅稅票,又可以實現增值稅稅前抵扣,增加企業盈利能力。因此,國家在對建筑企業實施“營改增”的同時,建筑業勞務分包企業也應推行全面“營改增”改革,這樣才能有利于建筑企業降低稅負的同時,減輕人工成本虧損的問題。二是為了體現公平稅負和保證國家稅收征收改革的穩定性,對涉及到建筑企業期初庫存材料和機械設備等固定資產已納增值稅進項稅額也應進行抵扣。具體可參照1993年關于在工業生產領域和批發零售商業普遍征收增值稅,原來實行產品稅或營業稅的企業從1994年改按增值稅征收,根據期初存貨已征稅款抵扣,從1995年起5年內實行按比例分期抵扣的辦法,每年的抵扣比例為增值稅一般納稅人1995年年初期初存貨已征稅款余額的20%進行處理。如果建筑企業期初庫存材料和機械設備等固定資產已納增值稅進項稅額可以抵扣,也能降低企業的總成本,支持國有建筑企業發展。

戴國華

戴國華

中鐵大橋局集團有限公司財務專家

戴國華:碩士,中國會計學會高級會員、注冊會計師。先后擔任國有企業財務部長、審計部長、法律事務室主任和副總會計師等職。參與編制集團《內部審計實務手冊》和《資金結算中心操作實務》等,主持和參與省部級財務管理課題研究,獲一等獎2項,二等獎3項。

版權所有:北京華信捷投資咨詢有限責任公司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072號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072號電話:010-68520349傳真:010-68570772郵編:100070

返回頂部 返回建設網首頁 投稿 用戶反饋

我要投稿(工作時間:9:00-17:00)

投稿郵箱:sgqygl@chinacem.com.cn

聯 系 人:李香玉

聯系電話:010-68576852

在線咨詢:建設網_我要投稿李編輯 建設網_我要投稿靳編輯 建設網_我要投稿鐘編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