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顧中國施工企業過去20多年的信息化建設之路,雖然一直在快速發展當中,但在前進的道路上充滿了坎坷。不少施工企業在信息化建設中,特別是在軟件建設中的投入效果不理想。不理想的原因,固然有信息技術飛速發展,致使軟件落后等客觀因素,但也有領導層和管理層人員的認識不到位等人為主觀因素。在此,筆者想就如何正確認識和實施企業效益信息化,與廣大同仁進行交流,以期為企業信息化建設貢獻微薄之力。
準確定位企業信息化的需求
施工企業信息化建設項目的效果如何,首先要考慮是否滿足了企業的需求。企業通過實施信息化項目,企業的決策工作更加透明公正,企業的管理工作更加標準規范,責任更加明確,無論是高層領導還是普通員工,都基于網絡實現扁平化工作方式。同時,施工企業信息系統需要滿足不同層次人員的需求,包括:
滿足高層領導需求。目前企業信息系統的規劃設計不同于過去,決不能立足部門需求進行規劃設計,要遵循“從上到下,由內及外”的設計原則。要立足集團公司、總公司或行業高度,要考慮不同部門之間的信息共享;要考慮信息的集成和綜合。對于施工企業的高層領導來說,需要借助信息系統軟件進行大量審批或瀏覽工作,而這些工作往往需要專門的窗口界面,最好的辦法是將領導審批的所有事務、瀏覽的所有文件全部集成在OA界面。即領導不需要一會兒進入合同窗口,一會兒進入別的窗口去尋找審核內容,采用統一的、相對固定的OA界面,即采用B/S操作模式、Internet工作范圍,領導可以在出差、旅游或家庭進行辦公,極大提高領導的工作效率和工作潛能。但需要開發軟件時實現合同、人力資源、物資等子系統與OA的集成和一體化。另外,領導網上審批的工作并不固定,這就要求軟件有自定義和配置功能,當需要領導網上審批人員調動事務時,相關工作人員就能夠將人員調動信息從人力資源窗口配置到OA窗口,以便于領導審核。
滿足基層業務人員需求。在實施企業信息系統的用戶需求階段,基層業務人員可以從業務、流程、軟件的美觀性和操作使用的方便性等方面提供需求。提供的需求要與企業整體的需求相統一,要避免采用對過去手工業務進行簡單照相的方式,要對原有流程進行梳理和改造。基層業務人員使用的綜合項目管理系統,應當具有與現有的桌面應用程序方便集成的功能;應具有基于瀏覽器的系統自動安裝與自動更新的功能。
滿足中層管理人員需求。由于中層管理人員居于高層領導和基層業務人員之間,其對信息系統的需求也表現為兩者兼有。即不單有基層業務人員常用的數據錄入、查詢、報表打印等功能,同時也有網上擬稿、核稿、會簽、審核等功能。對于軟件的需求,表現為通用性需求,例如要求軟件具有:完全的標準化和規范化設計;方便的自定義和自動提醒功能;完善的權限管理功能;良好的開放性、安全性和擴展性;靈活的配置功能;標準與統一的打印方式;靈活的查詢功能;更加美觀的用戶界面。
總之,需求定位不準、軟件難以實用,軟件使用不起來,自然談不上效益信息化。因此,準確定位施工企業信息化的需求是實現效益信息化的關鍵。
合理測算施工企業信息化建設項目的投入
企業信息化建設項目的投人是指信息系統從規劃、設計、開發、實施、維護直到最后被更新或替代這樣一個生命周期中所發生的全部費用。在這個生命周期中,首先要考慮其實施時的顯性成本,同時也要考慮隱性成本。隱性成本一般是指信息化項目實施過程中產生的組織和管理成本。信息化建設項目的顯性成本是可以事先測算的,一般由以下幾部分組成:
信息化建設項目基礎診斷與總體規劃階段的費用。施工企業信息化建設項目實施前,為避免信息化項目失敗,一般要針對企業現狀進行基礎診斷與總體規劃工作。這一階段的主要工作,往往聘請有經驗的咨詢專家或咨詢公司進行,其主要工作包括:信息化基礎診斷與培訓;企業在信息化方面的現狀與存在的問題分析;企業信息化需求分析;企業信息化子系統劃分;企業信息化建設方式選擇;企業信息系統開發方式的選擇;企業信息系統的開發模式的選擇;企業業務流程規范化梳理和重新設計;企業不同組織機構和職能人員的管理制度建設;企業數據庫(數據中心)方案設計;企業信息系統的可行性研究等。在此基礎上,起草或完善企業信息化建設總體規劃報告。這一階段的工作技術含量高,又需要專家經驗,是非常重要的階段。通過專家咨詢,給予企業信息化現狀的準確定位,提出信息化解決方案。關于這一階段工作的費用,目前沒有統一的標準。根據筆者的了解,如果采用招標的方式,報價一般在30~60萬元之間。但如果采用專家咨詢方式,本單位專業人員參與共同完成規劃工作,其成本將大幅度降低。
信息化建設項目設計、開發實施和維護階段的費用。在企業總體規劃報告完成后,基于該報告的建設方案,需要進行信息化軟硬件實施項目的招標工作,或者經過用戶單位的考察直接進入簽訂合同階段。從招標、簽訂合同、用戶需求分析、信息系統設計、軟件開發、調試與安裝實施、軟件操作使用培訓、系統維護培訓、信息系統試運行與維護。這一階段的工作投入比較大,特別是軟件開發的投入,目前缺少統一的規范與標準,不少軟件公司無序競爭,報價的高低差別很大。例如,就施工總承包企業特級資質標準信息化考評評分標準中的“綜合項目管理”系統而言,根據筆者的了解,其報價高的在300多萬元,而報價低的在50多萬元。差別如此之大,作為用戶單位要從如下幾個方面,仔細分析其報價的合理性:
分析簡單的購買軟件方式是否可取。中國施工企業綜合項目管理系統包括招投標、進度、成本、合同、物資、質量、安全、竣工、風險、設備、人力資源、檔案等子系統,另外還包括OA和門戶網站。根據筆者的了解,每個施工企業都有個性化的需求,這些子系統如果要真正用起來,軟件的修改是不可避免的。即使國外的名牌軟件廠商,軟件的配置功能很強,一般來說,也只能滿足70%~80%的用戶需求。如果不考慮企業的個性化需求;如果將軟件廠商的管理模式全盤提供給用戶單位要求照搬,那是不實用的,難以滿足中國施工企業管理多樣化的要求。因此。對于中國施工企業的綜合項目管理系統,采用簡單的購買軟件方式,雖然投資少,但因為軟件難以實用、應用難以成功而不可取。
分析用戶單位個性化的軟件開發需要的費用。一般情況用戶單位需要根據本單位的實際需求,即根據經過討論后確定的業務流程、審批流程、部門和人員職責等方面的管理制度,進行軟件的設計和開發。可以說,只有完全考慮了企業的個性化需求,開發出來的軟件才是實用的。另外,企業個性化的需求不是一成不變的,隨著企業的發展,機構和職能、業務流程、審批流程等都在不同程度地發生改變,可以說,在軟件的2~3年的維護期內,軟件的修改也是不可避免的。用戶單位需要仔細分析軟件廠商滿足個性化需求、滿足多次修改的開發工作量和開發費用,并把這些需求作為合同條款寫入合同中;加之軟件廠商需要安排1~2名維護人員現場輔助用戶單位使用軟件6個月。如果按照這樣的工作量來測算,顯然軟件廠商50萬元的報價是偏低的;反過來理解,軟件廠商報價50萬元,可能采用的是簡單購買軟件方式,沒有考慮軟件的多次修改、沒有考慮用戶單位個性化的需求、也沒有考慮2人半年的現場輔助使用;如果只是應付信息化考核要求,無論對于軟件廠商還是對于用戶單位均是不可取的。
分析軟件公司用于用戶單位的直接費用。對于軟件廠商的報價合理性分析,在滿足個性化需求的前提下,需要仔細測算軟件廠商用于用戶單位的直接費用,指從簽訂合同開始到合同期結束的2~3年內,軟件廠商用于用戶單位的所有開支,舉例說明如下:系統分析人員、開發人員和維護人員前往用戶單位的差旅費和出差補助,按照40人次計算,大約10萬元;系統維護人員現場輔助用戶使用軟件,按照2人累計180天計算,大約需要住宿費、出差補助和交通補助等費用9萬元;人員工資,包括開發人員和系統分析和維護人員的工資,如果考慮2個開發人員累計工作半年;2個系統維護人員累計工作半年;1個系統分析人員累計工作半年計算,大約需要工資26萬元。
上述通過舉例測算,軟件廠商在滿足用戶個性化需求的前提下,直接用于用戶單位的費用大約45萬元。此時,軟件廠商應該的報價是多少呢?筆者給出多個方案見表1。
正確認識企業信息化的作用和效益
施工企業信息化建設是一項投資比較大的系統工程,所產生的效益和效果如何,不能簡單地用“賺錢”來描述,它不同于研發新產品,有其獨特的作用和優勢,包括如下幾個方面:
建立充分的信息共享機制,提高企業的市場競爭能力。在施工企業工程項目管理中,通過實施全企業的綜合項目管理信息系統等信息化工作,可以實現施工企業、業主、監理、供應商等單位的信息共享;實現公司總部與分子公司和項目部、企業內部與外部單位之間的網絡化管理,使企業內部各子公司之間、部門之間、企業與客戶之間達到充分時信息共享;打破信息壁壘,建立充分的信息共享機制。這將增強企業對市場的敏感程度及對市場的反映速度,大大提高企業對市場的應變能力和競爭能力。
降低企業生產和綜合經營成本,提高企業效益。施工企業的信息化,必然要求管理工作走向過程化、職能劃分趨于綜合化、組織機構逐步扁平化。這“三化”的實現,可不同程度地降低企業生產和綜合經營成本,提高企業效益。
強化總公司對分/子公司、項目部的監管力度。施工企業的信息化可以強化總公司對各個分/子公司、各項目部經營情況的監管力度,避免了企業內部監管不力而造成的損失。更為重要的是信息系統整合了企業的綜合優勢,加強了企業內各部門、各子公司之間的相互協調,并有機地結合在一起。這樣就避免了企業各部門之間各自為戰、盲目決策的情況出現,減少了管理上的失誤,減少了企業內部因為不協調而造成的資源(包括人力、物力、財務等)浪費。
促進企業業務流程的優化,實現體制創新和現代化集成管理。施工企業信息化管理促使企業進行流程重組、機構重組,建立新的管理體制,變職能管理為過程管理,由過去靜態的、片面的、孤立的管理變成動態的、全面的、網絡化的理性管理,使企業成為一個有機整體,實現“現代化集成管理”。
施工企業信息化建設項目的效益。施工企業信息化建設項目的效益表現在那里?有些領導只關注“賺錢”,這是不全面、不客觀的。企業信息化既是一項戰略性投資,具有可持續發展效益,又是一種新技術投資,其產生的效益可分為可持續發展效益、經濟效益以及社會效益,具體詳見表2。
華北電力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企業管理與信息化研究所所長;中國企業聯合會、中國企業家協會企業管理咨詢顧問;中國施工企業管理協會工程項目信息化管理咨詢專家;中國電力建設專家委員會專家;全國工程建設企業管理現代化成果審定工作委員會委員、審核專家;中國技術經濟研究會高級會員;目前主研方向為信息管理與決策、電力運營與管理決策、信息化環境下的企業或項目風險管理。為山西省工業設備安裝公司,青海電力建設公司做長期的信息化指導工作。
版權所有:北京華信捷投資咨詢有限責任公司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072號電話:010-68520349傳真:010-68570772郵編:1000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