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益是與“粗放”相對,精益化管理與粗放式管理、粗放式經營相對。對于具體的施工企業,通過投標承擔某施工項目,一般來說利潤并不可觀。講求精益化管理,就是要挖掘內部潛力,加強價值鏈的管理,利用盡可能“精簡”的設備資源,利用“夠用”的人力資源,借助信息系統的輔助管理,實現按計劃的施工工期、庫存的大量減少、浪費的大量減少和利潤的適量增加。兩者的最大區別在于它們的最終目標上:粗放式管理強調“足夠”多的設備和人力資源,強調“足夠”多的庫存,因此總是存在著浪費;而精益化管理則追求適時、適量、精準、高效,追求過程化管理下的低成本和高效益。
精益化管理模式構建
施工企業精益化管理模式可以簡述為:一些外部驅動、一套管理理念、兩個發展通道、六類戰略目標、N種管理工具,故稱為1126N精益化管理模式。
一些外部驅動。施工企業的需求要以客戶為導向。首先,施工企業競爭的焦點是如何利用工業社會的規模優勢和信息社會的信息低成本優勢,來滿足客戶個性化的需求;其次,施工企業的核心能力——對最終產品中客戶重視的價值作出關鍵性貢獻,決定其戰略要從客戶的需求出發,深入理解和準確把握客戶需求;再次,精益化管理的思想——由客戶確定產品價值結構,也要求施工企業要以客戶需求為導向。看待一個施工企業的成就應該以客戶高興不高興、滿意不滿意、答應不答應為最高標準,而不是以高樓大廈和項目作為最高標準。
一套管理理念。落后的管理熱衷于套路、招式,而先進的管理則注重理念、思想。現代化的管理思想注重文化管理,淡化管理形式。施工企業員工流動性大的特征給企業制度規范的執行帶來了挑戰,而精益化管理所倡導的以文化管理為主導的現代管理思想從根本上解決了這個問題,也從根本上提升了整個企業的文化凝聚力,通過“文化渲染”“文化滲透”的方式對施工企業進行有效管理已成為當今世界的主流。其核心思想是“精益思維”,即以最小資源投入,包括人力、設備、資金、材料、時間和空間,創造出盡可能多的價值,為客戶提供新產品和及時的服務。
兩個發展通道。一是個人革新。一個企業成功的關鍵在于對員工的投資,其核心是對員工的尊重和推動個人革新,努力使員工的思考和行為方式深深地植根于公司的理念和原則。
個人革新要求企業“以人為本”,從人的角度去尋找企業發展的增長點,這里的“人”,并不僅僅指企業中的員工,還包括與企業有密切聯系的供應商、消費者、投資商、批發商,甚至包含施工企業所在的社區及整個社會。“以人為本”是通過企業行為的積極影響來實現的。二是群體趨同。個人革新固然能夠推動員工生產率的提高,但是對于整體的提升卻還是個未知數,在個人革新的過程中,企業的戰略與群體行為的一致性、積極而有效的溝通、企業文化等都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總體績效的提升。
六類戰略目標。一是成本管理——“零虧損”。施工企業可以通過建立降低成本的規章制度,采用精益成本管理的方法,從采購、設計、生產和服務上全方位控制施工企業供應鏈成本,實時地對標后預算、目標成本、實際成本進行對比分析,隨時掌握成本的超支或結余情況,以達到企業供應鏈成本最優;以供應鏈作為整個成本管理的連接紐帶,以E R P匯集供應鏈各方的信息,從而使企業獲得較強的競爭優勢,在實現成本管理“零虧損”目標的同時實現質量高、品種多、時間快的精益化管理最終目標。
二是服務管理——“零投訴”。施工企業可以通過加強客戶關系管理(C RM),與業主、供應商建立實時的信息交流機制:增加與客戶的交流渠道,通過具體的應用如數據挖掘、數據倉庫、基于瀏覽器的個性化服務系統、移動CR M系統等提高C R M的有效性與及時性;客戶關懷是C R M的中心,通過改善產品和服務、溝通方式、銷售激勵和公共關系,從而達到提升C RM質量的目的。此外,實施適度差異化的客戶服務有助于提高客戶滿意度與忠誠度。
三是資源管理——“零浪費”。這里的資源主要包含物料設備和人力資源。施工企業可以采取如下的方式來保證物料設備的供應:設計精確的、動態的采購計劃,隨時監控物料用量,保證物料的及時供給;采用基于I T、網絡技術和E R P管理的精益物流方式,建立從物資采購到物資發料的信息網絡管理軟件,實現“三流融合”(資金流、物流、信息流);優化物流運輸通道,實施流程改進與職能集成;運用集中采購、高效供應鏈的手段,低成本高效率地滿足生產需求;現場設備使用與管理做到標準化、科學化,加強設備維修保養,提高設備利用率,做到“物盡其用”。總體來講,精益化管理中的資源供應要做到快速(Fast)、準確(Accuracy)、準時(OnTime),即FAT。
精益化管理要求企業管理者要立足企業現實,用拉式而不是推式方法來進行人力資源管理設計,即崗位設置、績效管理、薪酬設計等人力資源管理活動緊密關注客戶的要求,按照客戶要求來設計與完善人力資源的流程和制度;采用PDCA持續改進的績效管理理論;培養與發展信奉公司理念的杰出人才與團隊;制定長期性、一致性的人力資源管理規范,真正做到“人盡其才”。
四是工期管理——“零延時”。為了在規定時間內完成企業目標,施工企業在管理過程中宜采用拉動式準時化生產,用最少的時間生產最有針對性的產品;利用現代C I M技術,在產品的研制與開發期間,輔助項目進程的并行化,減少施工用時;通過采用統計方法或者管理工具,不斷減少施工過程中的用時,來達到“Just In Time”(JIT)的目標,以爭取“零延時”或者提前完工。
五是質量管理——“零缺陷”。在精益化管理思想的指導下,施工企業要發揮監理公司的作用,借助信息系統加強質量的監控;采用規范的DM A IC流程,為項目管理提供可操作性的管理手段;在計劃階段采用實驗設計的方法,以模擬的方式對施工的整個過程進行分析,找到薄弱環節作為施工過程中的關注點,以此實現精益化管理的針對性及準確性,而在控制過程中采用質量控制工具(如X-R控制圖等),實時實地對產品質量進行嚴格監控,以6sigma管理推動產品質量顯著提升。
六是安全管理——“零事故”。施工企業在施工過程中要對施工方案實施預控、對施工過程實施監控;要使人人參與精益安全過程,全員參與安全管理;以班組或其它組織形式,將安全管理責任層層下放;事事標準、事事精細,將安全事故的發生率降到最低;建立持續改進的機制,通過以上措施實現精益安全管理的目標,即生產過程中的“零事故”。
N種管理工具(一個著力點,三個落腳點)。一個著力點,即指項目實施前完備的設計與詳細的計劃,在這個過程中可使用實驗設計、S I P O C、戰略地圖等精益化管理工具。生產率的提高主要依靠三個主要因素:勞動、資本和技術,即通常我們所說的人、財、物。對于施工企業的每一個戰略目標,其最終的落腳點都要歸于此,因為這是一個企業實現盈利的根本途徑,也是企業得以持續良性發展的“三大法寶”。
總之,運用精益化管理工具的原則是:探索精髓,淡化招式;注重設計,優化控制;實時存貨,排除浪費;加強預測,平衡供給;善用資本,提高效率;加大投入,提升技術;追求卓越,勇做先鋒。
實施精益化管理應注意的問題
革新觀念,樹立精益意識。只有施工企業的管理者與全體員工樹立精益意識,企業才能有效地遏制浪費,達到生產過程和需求的均衡性,提高資金運用效率,增強競爭能力。
加強對精益思維的學習與研究。精益思維是精益化管理的核心,我國許多施工企業對精益化管理比較陌生,企業應運用精益化管理方法,建立精益化管理研究和示范中心,舉辦培訓研討班,灌輸精益化管理思維,讓企業結合自身情況,按照精益思維原理進行改進和改造活動。
區別對待精益化管理模式。精益化管理不是企業管理活動的全部,它應與企業的其它管理活動相協調,同時,不同行業不同企業的客觀環境不同,企業管理所適宜方法也不一致。精益化管理只是生產管理的一種模式,具體實施要因地制宜。施工企業要從其自身特點出發,建立適合自己行業甚至企業的精益化管理系統,這樣才真正理解精益化管理的精髓。
華北電力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企業管理與信息化研究所所長;中國企業聯合會、中國企業家協會企業管理咨詢顧問;中國施工企業管理協會工程項目信息化管理咨詢專家;中國電力建設專家委員會專家;全國工程建設企業管理現代化成果審定工作委員會委員、審核專家;中國技術經濟研究會高級會員;目前主研方向為信息管理與決策、電力運營與管理決策、信息化環境下的企業或項目風險管理。為山西省工業設備安裝公司,青海電力建設公司做長期的信息化指導工作。
版權所有:北京華信捷投資咨詢有限責任公司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072號電話:010-68520349傳真:010-68570772郵編:1000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