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企業轉型發展處在關鍵的窗口期。加快專業化公司發展,是加快企業轉型升級、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必然選擇。
我集團公司目前有8家專業化公司,均處于起步階段。與幾大傳統綜合性工程公司比,這些公司相對較“小”、較“新”,面臨規模不大、品牌不亮、資源不足、生存發展壓力大等共性問題。如何發展?能不能顛覆傳統業務?如何達到業務利潤增長快、市場拓展空間廣、創新引領作用大、企業品牌形象好的目標?如何創造核心競爭力?小企業的利弊、發展戰略、路徑是什么?
為何要發展好“小”企業
“小”企業最具成長性,突破口在“小”企業。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主要體現在企業核心資質能力、市場營銷能力、施工技術能力、成本管控能力、人力資源能力、品牌影響力、企業文化力等方面。集團公司要縮小與同行優秀企業的差距,突破口就在這些專業化的“小”企業。必須定目標、定戰略、定路徑。必須轉型升級,提升核心競爭力。既要提升競爭層次,向施工業上游邁進,又要強化效益,提高發展質量;既要延伸品牌效應,在高精尖及提高技術實力上下功夫,又要練好看家本領,推進標準化、精細化管理;既要練就“獨門絕技”,強化主業優勢,又要結合實際發展多元,轉移風險,提高應變和生存能力。
產業結構的轉型。把單一的建筑施工企業轉變為主業突出、多元并舉,傳統產業與房地產開發、物流、環保等新興產業同步的綜合型企業。
產業鏈條的拉伸。把單一從事建筑施工的企業轉變為“上中下游”一體化、協同發展的建筑綜合運營服務商。
體制機制創新試驗。創新體制機制,把效率低下、執行力不強的體制機制轉變為精干高效、雷厲風行、充滿活力的體制機制。
企業內涵的轉型。把勞務密集型企業逐步轉變為資本、技術、勞務型企業,努力提高科技含量和科技對企業的貢獻度。
“小”企業發展瓶頸
主要領導的管理有三件事,即:建班子、定戰略、帶隊伍。
戰略瓶頸。戰略就是解決做什么的問題,思考我們能做什么,能做好什么。必須是想做、可做、能做,然后才是怎么做,誰來做。要確定愿景、中期目標、路徑。戰略要思考誰是目標客戶。我們傳統習慣是思考做誰的生意,哪些是核心客戶?,F在,我們要學會逆向思維,思考誰不是你的客戶,怎樣才能讓非主流客戶成為你的客戶。戰略要思考模式與價值創造。只有創造新的商業模式、新的服務、新的價值,才能吸引新的客戶、創造新的市場。
戰略要選擇成本領先戰略、差異化戰略。我們的“小”企業選擇成本領先,明顯沒有優勢,必須實施差異化經營。仍然按照傳統產業做法,做追隨者,則永遠是千年老二。戰略的創新就是站在未來對現在的終極判斷。
主次定位。要兩條腿走路。“小”公司初步發展階段、起步階段,首先是解決生存問題,然后是發展問題。新業務沒有展開,傳統業務不能丟。并不反對相關專業發展,有幾個專業支撐發展也是必要的,形成一主多副,但一定要明確主專業、戰略方向。
價值增長。不是技術創新不重要,而是商業模式創新更重要。企業之間的競爭遠遠超越了核心技術的層面,支撐偉大商業機構的是技術、品牌、渠道、人才等資源的系統整合能力。中國土木技術處于世界先進地位,卻是低端競爭模式,在微笑曲線的下端。大企業沒有跳出來,還在和包工隊競爭。怎么才能跳出來?BT、BOT、BT+EPC、BOT+EPC等都是商業模式設計問題,這是跳出來的一種方式,還有更多的方式。
不是全產業鏈最好,而是資源整合最重要。不要一開公司,就想著辦自己的廠、養自己的隊伍,就想著采購設備,一切全齊,全產業鏈上下游都是自己做。要看怎么做才最省,學會做整合者。要學習耐克、沃爾瑪等全球頂尖跨國公司,它們加速整合全球資源,逐步向以全球應對全球的資源整合型企業轉型。包括全球學習、全球尋求機會、全球尋找解決方案、全球人才為己所用、全球資源為己所用。我們做不到全球整合資源,可以先思考全國整合資源,學會業務外包、專業化分包、社會租賃,利用好社會資源。無數珍珠,串起來就是項鏈、就會增值,如果再進行品牌營銷,就是價值創造了。
不是不講競爭,而是力求跳出低端競爭。中國企業慣用價格戰,這種戰法的一個核心是自己的成功建立在把對手打敗的基礎上。我們必須跳出“紅海”,進入“藍海”。講商業模式策劃、講為業主服務解決方案。同時,通過創新突破也是跳出。實現價值競爭,不可或缺的一個條件就是創新。而創新是全方位的創新,不僅僅是科技創新,還可以是產品、流程、組織形式、科技、金融、市場配置資源方式的創新。思維視野的創新也很重要,要解放思想、顛覆思維、拓展視野。
服務業大有可為,工程服務領域亟待開發。目前,美國服務業產值占GDP比重已達到約80%,歐洲為60%以上,而中國大約為40%,大有空間。服務業的蓬勃發展,對于解決就業、激活消費、拉動內需有著非常直接的作用。目前,我們的工程服務領域亟待開發,必須積極開拓。開拓新的事業,一點風險不冒不可能,沒有開拓精神不行。開拓新領域、新業務,沒有現成的模式可套,可能成功,也可能失敗。對此,必須有思想準備。但同時必須注意把握:開拓前,做好分析,把風險控制在企業的承受范圍內。允許失誤與失敗,但是不能超越承受能力。
要思考創新問題。建立新型公司,千萬不要翻燒餅,不要新瓶裝老酒,不要只沿用傳統的戰略、思路、模式,要思考創新問題。中國成功企業的基因包括:中的精神,高度理性的辯證思維;變的戰略,高度權變的調適思考;強的領袖,企業家的德、魅、愿;家的組織,中國色彩的組織控制;融的文化,以我為主博采求一致;和的環境,政治分寸與關系和諧;集的創新,標桿模仿與整合再造;搏的營銷,從草根到極致的戰爭;敏的運營,嚴格抑本的基礎管理。
專業化公司如何帶隊伍。要建設管理型公司,不搞大而全。強調公司管理的精干、人員的精干,建設智力密集型的公司,人不在多而在精。重在要人才而不在要人。不直接管理大量低素質的普工,要按照國際慣例,推行規范化專業分包、勞務分包。關鍵是生產模式、用工模式的選擇。
推行公司(法人)管理項目。小單位與大單位管理不同,尤其初創階段,要強調集權管理,直接管理到項目,實行財務集中、資金集中、稅務集中、保險集中、物資設備采購集中。但要注意:集權管理,不是獨裁管理,要做好集權管理與分權管理的平衡。
建設事業部型機關。不搞大而全、不搞與集團一一對應,要嚴格控制定員。
采用現代管理手段。必須從一開始就采用信息化手段,對公司實施全面、全覆蓋、全業務信息管理,做到企業管理扁平化、業務流程標準化、現場管理可視化、考核指標數字化。
若干管理難題
人才難題。只有專業人才能干好專業事,只有九段才能和九段競爭。為此要做到:堅持人才專業化,管理專業化的事要專業化人才,沒有一流人才干不出一流的業績;堅持用人市場化,按照創造價值衡量個人價值,外部人有外部人的智慧與價值,能發現我們發現不了的價值,要借腦,改變用人模式;積極培養商業人才,不能只培養博士,還要培養商業人才,要分期分批將行政主管等送到商學院培養商業頭腦,學習商業知識、商業模式,接觸商業人才。
制度管理。要確定企業行為準則、內控制度、工作作風、工作標準、員工管理制度、薪酬體系設計、員工福利,約束激勵隊伍;要注意防止小單位“集權化”而不“民主化”,決策要民主、科學;要注意約束權力,陽光辦企,公開、公示、透明,一切“曬”在陽光下。
確定隊伍的靈魂。文化的力量不可低估。小企業、創新企業,從開始起就要鑄造企業的文化靈魂,讓他人感到我們企業的與眾不同。同時要明確發展愿景、核心價值觀、發展理念,通過愿景規劃和戰略目標引導,凝聚專業人才隊伍。
確定企業經營哲學。包括經營策略、方針,經營領域、區域,質量標準、品質、方針,科技發展宗旨,項目承包管理模式等,以此規范企業的生產經營行為,教會隊伍戰略戰術。
經營客戶的問題。喬布斯有句名言:客戶不知道自己的需求。APPLE讓客戶參與體驗,引導客戶需求,讓客戶自己開發自己的需求。我們應該在工程領域引領客戶的需求,延伸客戶的需求。項目需要策劃創造,要學會策劃項目,解決客戶的問題,給客戶提供解決方案,這是經營、服務的高境界。
做高新企業。要突出技術創新、技術引領,辦高新企業。有些單位要思考如何從工程承包中脫離出來,如何成為科技、服務公司。
雷升祥:工學博士,教授級高級工程師,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曾獲得鐵道部有突出貢獻青年專家、詹天佑青年人才獎、全國優秀青年崗位能手、中央企業十大杰出青年、中央企業抗震救災優秀共產黨員、全國優秀施工企業家等多項榮譽稱號。
版權所有:北京華信捷投資咨詢有限責任公司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072號電話:010-68520349傳真:010-68570772郵編:1000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