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交四航局始創于1951年,作為我國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的一支主力軍,58年來實現持續、健康、快速地發展,目前擁有在職員工5500多名,年營業額超百億元,成為集勘察、設計、科研、海內外施工和船舶制造于一體,具有港口與航道工程施工總承包特級和公路、橋梁與市政工程等施工總承包一級資質的大型國有建筑施工企業。近年來,四航局按照“智力密集、高門檻、國際化工程公司”的戰略定位,創新發展思路,轉變發展方式,不斷拓寬企業做強做大之路,從而實現企業持續健康快速發展。
重點開發高門檻業務,提升經營質量
近年來,四航局將經營重點向技術含量高、競爭門檻高、管理要求高的大型跨海大橋、高速鐵路和技術復雜隧道項目轉移,在持續擴大經營規模的同時,不斷提高經營質量和經營效益。目前,四航局已完成和在建的跨海大橋項目主要有舟山金塘大橋、青島海灣大橋、港珠澳大橋啟動項目;高速鐵路和客運專線有太中銀、哈大、京滬、滬寧、貴廣及廣州市地鐵等項目;復雜隧道主要有廣州珠江隧道、洲頭咀隧道及滬蓉西烏池壩隧道等一批高速公路隧道。
這些高門檻項目都具有工程規模大、施工難度大、質量要求高和工期緊等特點,跨海大橋還具有外海和深水作業多的特點。為此,我們近年來大力優化隊伍結構,著力提升技術裝備,適應業務發展的新要求。
四航局加快人才開發,幾年來每年招收、引進高等院校畢業生和高素質人才400多人,大部分是本科以上學歷,使技術、管理人員數量占員工總數的65%,并改進人力資源管理,通過培訓性開發、使用性開發、政策性開發人才,努力加強技術、管理、能工巧匠三支隊伍的建設,為企業發展提供堅強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四航局加大船機設備的投入,近年來建造購置了2600噸起重船組、93.5米和86米打樁船、7000匹和4000匹拖輪、8000噸方駁、4000噸半潛駁、900噸運梁車、提梁機和架橋機、280噸吊機等一批大型先進的船機設備,在擴大廣州、湛江、漳州3個大型混凝土預制廠產能的基礎上,加快新會生產基地建設,顯著地提高了企業的生產能力和競爭力。
四航局在提高經營質量方面,還有一個是堅持可持續經營的理念,工作重點從經營項目轉向經營市場,加大力度與大集團、大公司建立戰略合作伙伴關系,做好客戶關系維護的工作,努力培育一批誠信可靠的合作隊伍,著力打造精品工程和提供優質服務,不斷提高顧客的滿意度,加強重點項目前期策劃,在深圳鹽田港、蛇口港及廣東、廣西的其他市場均不斷得到議標工程,單項合
同額20多億元的鹽田港三期擴建工程、蛇口港集裝箱碼頭連續5個深水泊位工程都是議標,在擴大市場份額的同時有效提升了經營質量。
開拓海外業務,拓寬發展空間
四航局抓住國家鼓勵國內企業“走出去”的大好時機,近年來積極利用中交集團、中國港灣、中國路橋三個對外品牌及其海外平臺,集中優勢資源努力拓展海外經營市場,在非洲的蘇丹、安哥拉、肯尼亞、尼日利亞、埃及,亞洲的巴基斯坦、新加坡、印尼、斯里蘭卡、馬來西亞、沙特等國成功拓展工程業務,初步在非洲和東南亞這兩個目標市場形成規模效應,有效地拓寬了企業生存發展空間。
上世紀九十年代,國內水工市場萎縮、競爭加劇,四航局的生存和發展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難和挑戰。四航局領導班子審時度勢,集體決策加大開拓海外市場的力度,主動走出海外,拓寬企業生存和發展的空間。并經過深入研究和分析,決定在鞏固香港、澳門傳統市場的基礎上,選擇與中國關系密切的國家和地區作為突破口,穩健地邁出向海外市場延伸的步伐。承建了孟加拉吉大港、非洲蘇丹港和澳門友誼大橋等工程,并參建澳門國際機場人工島填筑工程,取得良好的社會和經濟效益,也增強了拓展海外市場的信心。
進入二十一世紀后,國內水工市場逐步回暖,但四航局沒有放緩“走出去”的步伐,將海外市場作為吸收國際先進施工技術和管理經驗,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和贏利能力的前沿陣地。2002年7月,四航局跟蹤了兩年多的中國政府最大的一個援建工程——巴基斯坦瓜達爾港口一期水工工程終于開工,四航局承擔碼頭、護岸和軟基處理施工,合同額約1億美元。四航人努力克服所在地建港資源嚴重缺乏、自然氣候條件惡劣、地質情況復雜和當時政局不穩、恐怖主義分子較活躍等困難,遵循“抓管理、促效益、保工期、樹品牌”的宗旨,安全、優質、快速地進行工程建設,受到中巴兩國政府有關領導、部門的贊揚,國際知名海事工程專家也對工程的高質量、高速度完成給予了高度評價。
黨的十六大為國內企業“走出去”吹起強勁的東風,四航局認真分析形勢,從全球經濟一體化的角度考慮和規劃企業的發展戰略,進一步確立了創建國際化工程公司的戰略定位,努力提升專業能力、管理水平和技術裝備,跟隨中交股份、中國港灣、中國路橋積極探索海外業務可持續發展之路,在積極爭取承接我國對外經援項目的同時,增強參與國際建筑市場競爭的主動性,充分發揮技術、經驗、效率和融資等比較優勢,大力開拓海外市場,在發達國家市場、資源開發類項目、綜合性特大型項目的經營上取得突破,提高了海外經營質量。目前,四航局境外在建項目主要在蘇丹、埃及、安哥拉、尼日利亞、沙特、斯里蘭卡、馬來西亞等,2009年完成產值可望超過6億美元。
進軍高端市場,實現多元經營
鑒于國內建筑市場競爭日益激烈,施工企業過度競爭,低價攬活,甚至墊資施工,行業利潤率普遍偏低,四航局為突破單一施工服務過度競爭的被動局面,提高競爭層次,創新經營模式,從單純的施工總承包向BOT、BT、EPC等建筑高端領域進軍。
四航局經過深入調查和反復研究,首先選擇自己熟悉的路橋領域入手,充分發揮企業信譽好、融資和管理能力強的優勢,積極開拓BOT業務,2003年中標第一個BOT項目——湘潭蓮城大橋。之后,積極穩妥地拓展BOT業務,相繼中標重慶李渡長江大橋、廣東廣明高速公路(高明段)。
由于BOT業務是一項投資大、風險高、回收期長的業務,存在項目建設風險、政府風險、法律風險、資金鏈風險、市場風險及不可抗力和不可預見的風險等等,四航局通過真誠、有理、有利、有節的談判,盡量把可以預知或預測的不利因素和風險源都放入《特許經營協議》合同條款中予以規避和分擔,同時加強投資控制,發揮技術和管理優勢降低工程成本。如總投資3.5億元的重慶李渡長江大橋項目,雖然是一個經濟可行性和發展前景都良好的項目,但相鄰運營中的一橋是政府控制的還貸性項目,并將于2016年終止收費,必將影響到李渡長江大橋以后的運營。四航局與重慶市涪陵區政府充分溝通,在《特許經營協議》中明確如一橋停止收費,我方投資收益或車流量達不到預期目標時,政府承諾給予足額補償、延長經營期或轉讓土地,并明確如遇地質風險、政策變化等,政府給予相應的補償,從而保證投資收益和合理風險分擔。
四航局通過引入戰略合作伙伴,取長補短、優勢互補,轉讓投資項目部分股權開展資本運營,既降低了投資風險,促進項目投資的良性循環,又加快了由施工管理者向投資開發者的轉變。2008年8月,四航局成功為湘潭蓮城大橋項目公司引入戰略合作伙伴——由實力雄厚的上市公司鹽田港股份受讓其60%股權及債權債務,標志著四航局實踐資本運營邁出了實質性步伐。
四航局開拓BOT業務形成了良好的規模經濟和投資效應,在三個BOT項目建設中,承擔了約25億元的工程施工,有效地促進了主業的發展。長42公里的廣東廣明高速公路(高明段),于2006年1月開工建設,是廣東省當年十大重點交通建設項目之一,四航局占35%股份,承擔了近20億元的工程建設,并在打造“綠色通道,陽光工程”品牌、和諧征地拆遷等方面獲得廣東省領導和政府有關部門的高度贊揚。
四航局還積極拓展總承包業務,充分發揮存量土地資源的作用、價值,搶抓機遇大力發展造船工業,加快科技成果轉化和引進先進技術及外資組成實體公司,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目前,四航局造船業務接近年營業額10億元的規模,以自身科研成果——第三代減水劑為主要產品的四航新材料公司、引進世界一流的PHC管樁技術建立的江門裕大管樁廠,經營規模都較快增長,為四航局帶來了較好的收益。
梁卓仁:碩士研究生,高級工程師。河海大學兼職教授。 廣東省青年聯合會委員、廣東省企業家協會常務理事。曾獲得“中國優秀企業家”、“廣東省五一勞動獎章”等殊榮。2010年獲“全國勞動模范”稱號。
版權所有:北京華信捷投資咨詢有限責任公司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072號電話:010-68520349傳真:010-68570772郵編:1000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