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v在线天堂网,东京乱伦精品,久久精品国产欧美一区二区,极品尤物一区二区三区

  業務規模快速增長。2013年,我國對外承包工程完成營業額1371.4億美元,同比增長17.6%,提前兩年實現“十二五”規劃目標;新簽合同額1716.3億美元,同比增長9.6%,接近“十二五”規劃目標。相對于2008年之前30%的超高增速和危機中的連續低迷徘徊,隨著世界經濟的穩步復蘇,我們有理由相信,這將成為對外承包工程業務增速理性回歸的一個轉折點。

表1 我國對外承包工程規模變化(2008-2013年)
我國對外承包工程規模變化(2008-2013年)

  2013年,新簽合同額超過5000萬美元的項目有685個(上年同期為586個),合同額合計1347.8億美元,占全部新簽合同總額的78.5%。其中上億美元的項目392個,較上年同期增加63個。最大項目是葛洲壩集團中標的阿根廷阿基什內爾塞佩尼克水電站,合同額28.29億美元。但同時也需要看到,大型項目的平均規模比上年縮小,規模最大的10個項目合同額合計145億美元,而上年10個最大項目的合同總額則為157億美元。2013年全年新簽合同11578個(上年為6710個),總合同額1716.29億美元,平均每個項目比上年減少850.4萬美元。

  市場布局更加多元。2013年,我國對外承包工程的主要市場依然是亞洲和非洲,分別占對外承包工程完成營業總額的47%和35%,分別占新簽合同額的41%和39%;拉丁美洲占完成營業額的10%,占新簽合同額的11%;歐洲占完成營業額的6%,占新簽合同額的7%。與上年相比,按完成營業額計算,亞洲的市場份額上升了1個百分點,非洲、拉美、歐洲和北美的市場份額均保持不變,大洋洲減少了1個百分點;按新簽合同額計算,亞洲的市場份額減少1個百分點,非洲減少2個百分點,歐洲增加了1個百分點,拉美增加2個百分點,北美保持不變。從新簽合同額的分布分析,我國在歐洲、拉美對外承包工程市場的地位有望提升,而對非洲和亞洲的依賴可能有所減少。

2013年對外承包工程完成營業額地區分布

  圖1 2013年對外承包工程完成營業額地區分布

  2013年,按完成營業額排序的最大10個國別市場依次是安哥拉、委內瑞拉、沙特阿拉伯、印度、阿爾及利亞、印度尼西亞、尼日利亞、巴基斯坦、越南和埃塞俄比亞;按新簽合同額排序的最大10個國別市場依次是尼日利亞、阿爾及利亞、印度尼西亞、沙特阿拉伯、巴基斯坦、伊拉克、委內瑞拉、伊朗、安哥拉和新加坡。需要特別關注的是,我國企業在歐洲、北美和部分周邊國家獲得的商業機會顯著增加。例如,中國建筑工程總公司在美業務保持強勁增長,所屬的中建美國有限公司躋身《工程新聞紀錄》(ENR)發布的2013年度“美國承包商400強”第130位,“開展海外經營承包商50強”第25位,成為唯一上榜的中資企業。

  行業領域更趨高端。2013年我國對外承包工程企業完成營業額中,高附加值行業占比普遍提升,低附加值行業占比普遍下降。其中房屋建設占20%,比上年減少3個百分點;通訊工程建設占16%,比上年增加3個百分點;石油化工工程建設占13%,比上年增加3個百分點;工業和加工制造設施建設占7%,比上年增加了1個百分點;交通建設工程占18%,電力工程建設占18%,水利建設占4%,均保持上年份額。在新簽合同額中也表現出相近的趨勢,其中,交通運輸工程占22%,比上年下降1個百分點;房屋建筑占18%,比上年減少3個百分點;石油化工工程占比13%,比上年增加2個百分點;電力工程占比16%,比上年增加2個百分點。

  從地區市場來看,在亞洲市場,中國企業完成營業額主要分布在電力工程、石油化工、房屋建筑和通訊工程行業;在非洲市場,房屋、交通運輸和通訊工程占據各行業前三位;在拉美市場,電力、通訊和房屋建設工程占比較大;在歐洲市場,通訊工程繼續占據主導地位,但同時在電力、工業和石油化工項目也有顯著增加。

 2013年對外承包工程完成營業額行業分布

  圖2 2013年對外承包工程完成營業額行業分布

  經營主體集中度下降。2013年,順應市場格局的變化,我國對外承包工程企業進行了一定的戰略調整,進而對各企業的海內外經營布局、市場份額都產生了相應的影響。中興通訊加大了對海外市場的開拓力度,完成營業額較上年大幅提高,以130億美元首次位列榜首,華為技術公司、中國建筑總公司、中國水利水電建設公司、中國港灣工程公司分列第2到第5位。

  從新簽合同額分析,華為技術公司以138.7億美元居首,中國建筑總公司、中興通訊公司、中國水利水電建設公司和葛洲壩集團公司分列第2到第5位。最大的50家企業新簽合同額合計1197億美元,占總額的69.76%,而上年最大50家企業合同額1165億美元,占總額的比重則為74.44%。說明在大企業的行業集中度下降的同時,中等規模企業新簽合同額普遍上升。

  經營模式更趨綜合。2013年,面對國際工程承包市場業主結構、資金來源結構、行業結構和國別市場結構的變化,我國企業發揮自身優勢,采取差異化發展戰略、綜合經營等有效措施積極應對,在創新基礎設施對外合作新模式方面取得一定成效。

  一是一些有條件的企業以投資帶動模式全方位參與基礎設施建設,采用BOT方式和參股投資等其他開發模式,并帶動中國標準和成套設備出口;二是一些企業借助其他中資企業的對外投資,積極參與項目工程承建,尤其是礦業、工業制造業的工程項目建設;三是多數企業積極為業主提供部分融資,以F+EPC方式獲取中標機會;四是與東道國企業組建合資企業或組成聯合體投標,提高中標率;五是對東道國企業發起投資并購或參股,以獲取拓展當地市場的商機;六是一些企業從單機或成套設備供應商轉變為整體方案提供者。

  影響因素分析

  經濟和市場調整的影響依然較大。2013年,世界經濟緩慢復蘇,由于金融危機的后續效應依然存在,受周期性和結構性因素的共同作用,全年世界經濟增速僅有2.9%,值得關注的是,世界經濟增長的動力結構發生變化:發達經濟體經濟增長1.2%,重新成為世界經濟增長的主動力,而遭受美國貨幣政策變化預期的影響,一度拉動全球增長超過70%的新興市場國家2013年集體受挫,增速明顯放慢,進入調整期,部分國家還出現了金融波動。世界經濟結構調整反映到對外承包工程市場層面,就表現為部分發展中國家市場降溫,而部分發達國家市場回暖。這也導致一些中資企業進行市場戰略調整,將目標市場轉向歐洲國家和國內市場。

  安全和政治因素的影響力進一步提升。近年來,影響我國對外承包工程的政治安全因素來自多個方面。一是埃及、敘利亞等一些國家或政局動蕩,或社會治安惡化,恐怖襲擊和暴力事件增加,嚴重影響中資企業的生產經營和人身安全,導致企業不得不調整目標市場或加大安全投入提高防衛能力。二是少數國家外交戰略的調整,對中國企業對外承包工程形成新的競爭壓力。三是緬甸等少數國家受國內政局影響調整對外政策,加強與日本、印度等國合作,降低對中國企業的依賴,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中國企業在當地市場的合作規模和深度。四是伊拉克、利比亞、敘利亞等一些國家的政治局勢趨于穩定或緩和,中資企業在這些國家市場的新簽合同額有顯著回升,但安全風險隱患依然存在。

  資金融通和商務能力關乎市場格局。隨著發達國家經濟復蘇的進一步明朗,西方跨國公司陸續“重出江湖”,給中國企業造成新的競爭壓力。面對這種新的競爭形勢,中資企業需要積極應對,提高國際商務策劃和談判能力,力爭高端市場和高附加值項目,不僅以銀行貸款、墊付工程款等融資方式守住發展中國家市場,而且可以以股權投資開啟發達國家基礎設施建設市場的大門。

  裝備制造業的技術實力成為新的關鍵因素。多年來,中國企業開拓海外工程市場主要憑借低報價、短工期的傳統優勢。近幾年,隨著我國國內勞動力成本的上漲和裝備制造業水平的提升,尤其是華為、中興通訊、南車集團、北車集團等裝備制造業加入對外承包工程行業,越來越多的中資企業開始注重發揮我國裝備制造業技術的領先優勢,在海外工程建設項目上使用新技術,以新理念、新技術開拓新市場,大大提高了中國企業的國際競爭力。

  在新能源領域,中國電科48所在卡塔爾21.6KW離網屋頂光伏系統示范項目招標中中標,獲得EPC總承包合同;由中廣核法國分公司總承包的2MW屋頂太陽能項目于2013年4月成功并網發電;中國電建集團所屬中南勘測設計研究院與尼泊爾電力局簽訂了太陽能路燈項目合同,首次成為海外太陽能路燈總承包商。這些合作項目不僅拓展了中國企業在中東和歐洲地區的電站業務,更為重要的是,在歐美國家對我國光伏產品采取雙反措施全力打壓之際,企業以整體方案解決和施工、安裝、調試等系統性輸出的新方式,成功實現突圍,使光伏產業鏈在國際市場得到延伸。

  在交通運輸領域,創造和保持了“世界高鐵第一速”(時速487.3公里)記錄的中國北車集團,以100%自主知識產權采用高速動車組技術制造平臺為土耳其研制生產的低地板有軌電車編組,代表了世界同類產品領先水平,首次出口歐洲市場;中國南車集團采用輕量化車體設計、先進的網絡集成控制技術、輪盤制動系統、智能化節能型的空調控制系統等制當今城軌領域前沿技術建造的地鐵車輛在印度古爾岡載客;中交集團所屬振華重工為丹麥完成了雙旋轉鋼橋的制造和運輸安裝,“中國制造”的北歐最大、最長的雙旋轉鋼橋成為安徒生故鄉———奧登塞的新地標性建筑。

  在娛樂設施建設領域,振華重工給美國拉斯維加斯摩天輪提供全部鋼結構。該摩天輪設計特殊,以28個大型封閉玻璃倉代替舊式摩天輪所用的小型吊椅,這給異形鋼結構的建造與焊接帶來了困難,僅焊縫條數就近2.9萬條,且要求100%的超聲波檢測。振華重工通過一系列的技術創新和論證,攻克了建造困難,并以高質量的油漆涂裝,滿足了用戶對娛樂設施的高標準的外觀要求。這座接近55層樓高的世界最大摩天輪將于2014年對世界各地游客開放,成為振華重工繼美國舊金山—奧克蘭海灣大橋之后在美國市場建造的又一地標性建筑。

  國際化經營模式影響企業競爭力。近年來,中國公司抓住國際工程承包市場結構調整的難得機遇,積極探索從工程建設生產經營向多元化綜合經營模式的轉變,取得了一定成效。在實踐中有下面幾種情況:一是中資企業獨立發起BOT項目。二是中方企業與東道國企業合資發起BOT項目。中方發揮資金和技術優勢進行主導,外方營造良好的政策環境,保障項目的順利進行和經濟利益,實現互利共贏。三是突破傳統服務模式,拓展服務空間。四是中資企業與多家東道國企業組建聯合體投標當地工程項目,中方金融機構提供融資支持確保中資企業的權益。五是中資企業與在華外資企業組建聯營體投標承建海外項目,提高企業的競爭力。六是大型中資企業開展跨國并購和基礎設施投資,在全球進行資源優化配置。

  與當地融合水平決定國際化能力高低。屬地化經營有利于工程承包企業加快與當地社會各界的融合,促進互利共贏和共同發展,與當地融合水平直接影響到企業的經營與發展,從企業的具體做法來看,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關注當地民生,承擔社會住房、醫院和市政設施等民生建設項目,信守合同,保質保量完成任務,改善當地居民的生活條件。

  二是注重優化東道國產業結構,提升當地發展能力。如中國電建集團承建馬來西亞太陽能晶硅廠項目,建成后將成為東南亞最大的光伏產品生產基地,產能居于世界前列,這將有力地促進馬來西亞太陽能產業發展,提升其國際競爭力。

  三是擴大雇傭當地員工比例,培養當地技術和管理人才。2013年,除向當地企業分包的項目以外,我國企業在工程項下直接雇傭當地員工65.48萬人,平均每完成1億美元營業額給當地創造就業477.5人,全部工程項下雇工當中,當地員工平均占比已達70.73%。如中鋁秘魯特羅莫克銅礦項目的外籍員工超過95%,在當地形成了國際化專業運營團隊。雇用當地員工不僅解決了項目上的用工之需,而且使中資企業建設的海外項目融入當地社會,減少了阻力,降低了直接的公關成本和時間成本。

  四是關注項目所在地當地居民的切身利益。眾所周知,工程建設中的居民搬遷在國內外都是敏感的問題,處理不好會引發民怨,影響項目的后期建設和運營。中鋁秘魯特羅莫克銅礦項目涉及到大量礦區居民整體搬遷,中鋁公司工作團隊充分考慮搬遷居民的切身利益和訴求,堅持關注民生、依法行事,得到秘魯國會和政府的大力支持,當地居民生活條件得到極大改善,項目成為中國企業“走出去”極具代表性的樣本工程。

  五是高標準投入環境保護。如中鋁秘魯特羅莫克銅礦項目高度重視環境保護問題,主體工程建設尚未開工便投資超過5000萬美元建設了世界一流水平的污水處理廠,解決了礦區居民70年的水污染問題,并為當地的居民提供了就業、醫療、教育和培訓等全方位的發展支持,為礦區超過1000多戶高原居民修建了包括醫院、學校、教堂、警察局、劇院在內的現代化城鎮。由于新鎮具備先進的設施和優良的環境,因而被當地政府確定為莫洛科查市的新首府。

  此外,中資企業還積極與當地政府、議會、民眾、媒體和非政府組織建立良好關系,主動融入當地社會,學習并尊重當地文化和風俗,克服跨越文化障礙,減少文化理念沖突,規避政治風險。

  市場前景分析

  中共第十八屆三中全會《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為今后一個時期全面深化經濟體制改革,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指明了方向。李克強總理在2014年政府工作報告中進一步明確了2014年對外開放的重點任務,在加快對外投資合作管理體制改革的同時,我國還將推動“一路一帶”、加入政府采購協定談判等多項重點工作。這一切無疑將釋放更多的投資合作主體走出國門,對外承包工程將迎來新的發展機遇,企業需要在把握大勢研判方向、國際化戰略調整、知識產權保護、價值鏈提升、環境保護以及風險防控體系等方面加大力度,方能有效抓住機遇,從容應對挑戰,實現轉型升級和可持續發展。

  把握大勢謀發展。三中全會《決定》指出,適應經濟全球化新形勢,必須推動對內對外開放相互促進、“引進來”和“走出去”更好結合,促進國際國內要素有序自由流動、資源高效配置、市場深度融合,加快培育參與和引領國際經濟合作競爭新優勢。因此要擴大企業及個人對外投資,確立企業及個人對外投資主體地位,允許發揮自身優勢到境外開展投資合作,允許自擔風險到各國各地區自由承攬工程和勞務合作項目,允許創新方式走出去開展綠地投資、并購投資、證券投資、聯合投資等。為貫徹落實三中全會精神,政府主管部門將改革涉外投資審批體制,加快同有關國家和地區商簽投資協定,完善領事保護體制,提供權益保障、投資促進、風險預警等更多服務,擴大投資合作空間。李克強總理在2014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要在國際市場汪洋大海中搏擊風浪,在走出去中提升競爭力,加快培育國際競爭新優勢,開創高水平對外開放新局面。2014年將推進對外投資管理方式改革,實行以備案制為主,大幅下放審批權限。健全金融、法律、領事等服務保障,規范走出去秩序,促進產品出口、工程承包與勞務合作。抓緊規劃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推進孟中印緬、中巴經濟走廊建設,推出一批重大支撐項目,加快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拓展國際經濟基礎合作新空間。

  對外投資合作企業應進一步增強大局意識,把握國際國內發展的全局,跟隨國家戰略和規劃的引導,在中非合作、周邊大通道、“一路一帶”、中國—中東歐合作、富余產能對外轉移等重點工作中尋找商機,謀劃發展空間。多年來,中非關系持續健康發展,既得益于中資企業在對非援助、直接投資、基礎設施合作、勞務合作中的貢獻,同時也為中國企業的國際化發展提供了難得機遇。據不完全統計,僅中國電建集團就承建了非洲九成的水電站,對改善項目所在國電力供應、為當地民眾創造就業機會和振興社會經濟等方面發揮不可替代的作用。

  加快國際化戰略升級。2014年世界經濟將進入快速復蘇階段,盡管還存在一些不穩定的因素,但國際工程承包市場將迎來新的發展格局,中資企業應加快國際化戰略調整,提升跨國經營能力和水平,促進轉型升級。

  目前,多數中資企業還處于以國內市場為主、兼顧海外市場的階段,缺資金、缺人才、缺項目依然是主要問題。一部分企業已經完成單純追求規模擴張的初始發展階段,通過差異化戰略的實施,使中資企業間的同質化競爭狀況有所緩和。少部分企業通過上市融資或海外融資,提升了資本運作能力,增強了海外發展的實力,逐步從提供勘測設計、施工承包等獨立業務環節,向EPC、BT、BOT等工程總承包或融資承包的全產業鏈轉變,從單一的服務提供商向以投資換項目、以資源開發換項目、以資產經營換項目等多元化經營轉變。其中一部分中央企業已經基本具備條件向全球化戰略推進,以縱向或橫向兼并、收購作為常規策略手段,實現產業鏈的縱橫延伸。目前,中國電建集團、中國招商局集團、國家電網公司等企業都加快了國際化戰略升級步伐,并初見成效。

  用知識產權保護并擴展自身利益。建筑業通常被看做是傳統產業,但隨著科技革命的發展和廣泛應用,國際工程承包已經與各領域的科技創新密不可分。以往,利用自主專利技術等知識產權爭奪國際工程承包市場一直是西方跨國公司的戰略戰術,近年來,伴隨我國創新型國家建設步伐加快,一些中資企業也開始在國際工程中利用國內最新科技成果,不僅提高了企業的競爭力,而且為促進國內產業的轉型升級增添了動力。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發布的最新統計公告顯示,2013年全球國際專利申請首次突破20萬大關,中國以2.16萬件排名第三位,僅次于美國和日本,其中我國對外承包工程營業額最大的中興通訊和華為技術公司位列企業申請專利數量的第二和第三位,僅次于日本松下。這就不難理解中興和華為在國際市場的出色表現。事實上,航天科工、中國北車和南車集團等企業也是憑借一系列新型技術裝備首次進入國際市場,用自主知識產權贏得商機。

  創新模式提升價值鏈地位。轉型升級的核心是在發揮優勢的基礎上,著重提高在產業鏈和價值鏈上的分工地位。對外承包工程是一項集資本、技術、服務和商品為一體的綜合輸出,前30年中國企業靠單一的低端服務輸出,形成了低成本、短工期的競爭優勢,后30年要靠整合國內外資源的一體化或系統化服務輸出,形成綜合優勢。目前中國企業簽署的工程承包合同通常包括工程設計、施工或監理等單項服務合同、EPC總承包、BOT、PMC(項目管理承包)等。這些類型的承包合同的優點是項目經理以工期進度和成本控制為管理目標,通過完工驗收就可以結算工程款。但其缺點是承包商不能對業主的工程后期運營和維護提供技術支持,甚至無法向業主提供項目所需的零部件。這不僅影響了業主的利益,而且使承包商失去了提供售后服務的機會。

  事實上,任何一種承包工程合同模式,都可以根據業主要求,對合同內容有所增減,如EPC總承包加試車變成EPCC、EPC加管理形成EPCM等變相模式。總包商還可以承擔對業主方人員的技術培訓和操作指導,直至業主指定的工作人員能獨立操作生產設備和正常運營管理。有些技術含量較高的工業項目,還單設O&M(運營和維護)或租賃經營合同。實踐證明,EPC+TCSC(技術服務協議)、EPC+M或EPC+O&M等承包模式的創新,是中國企業實現業務鏈延伸和價值鏈地位提升的重要方向,也是加大對外承包工程售后服務、樹立“中國建造”品牌的必由之路。

  順應低碳環保的大趨勢。當前,全球氣候問題已經成為全球治理的核心問題,也是各國經濟建設中不可回避的現實問題。近年來,中國政府正在倡導建設生態友好型社會,生態文明成為轉型升級的重要指標。國家相關部門也頒布了中國企業對外投資合作的環境保護指引,越來越多的中資企業不僅在開展傳統業務當中樹立環境保護意識,采取積極措施保護生態環境,而且在新能源領域建成一批代表人類發展未來方向的低碳能源工程。新能源產業是我國戰略性新興產業,也是國際能源產業應對氣候變化的發展方向。如中國電建進軍約旦油頁巖發電市場,以BOO模式投資約旦境內首座油頁巖發電項目,大大提升了中國企業“走出去”的發展質量。

  建立和落實風險防控體系。當前,世界經濟復蘇進程中還潛藏著一些不穩定因素,會加大市場風險,與此同時,傳統的和非傳統的政治安全風險、匯率風險、支付風險等還在增加。一些國家奉行貿易保護主義還給中資企業帶來政策法律風險。這一切都無疑將成為企業走出去的障礙和隱患。進入“十二五”時期以來,我國政府在構建風險防控體系方面加大了工作力度,建立了風險防控的工作機制,也增加了出口信用保險公司等相關支出。然而,企業才是對外投資合作的市場主體和風險當事人,在風險防控方面,僅有政府的體制機制是遠遠不夠的,需要各走出去企業增強風險防范意識,加強教育,增加投入,做好應急處置預案,才能做到有備無患,應對從容,進而將風險控制在低點,將損失控制在最小范圍。

邢厚媛

邢厚媛

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副院長

邢厚媛:研究員,國務院授予的有突出貢獻專家,享受政府特殊津貼;“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中國國際經濟合作學會理事;中國國際貿易學會理事;聯合國和國家級課題主持人。 

版權所有:北京華信捷投資咨詢有限責任公司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072號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072號電話:010-68520349傳真:010-68570772郵編:100070

返回頂部 返回建設網首頁 投稿 用戶反饋

我要投稿(工作時間:9:00-17:00)

投稿郵箱:sgqygl@chinacem.com.cn

聯 系 人:李香玉

聯系電話:010-68576852

在線咨詢:建設網_我要投稿李編輯 建設網_我要投稿靳編輯 建設網_我要投稿鐘編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