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河南省兩會上公布了《河南省2016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主要指標計劃》,其中提到:大力推廣PPP模式,加快推進價格和收費制度改革,利用特許經營、股權合作、政府購買服務等模式,引導社會資本投資公共服務、基礎設施類項目……
2016年,若你還不知道啥叫“PPP模式”可就OUT了。簡單來說,就是政府與私人組織之間合作建設城市基礎設施項目。
拿咱河南來說,2015年2月,中國電建成功簽約鄭州107輔道快速化工程PPP項目建設合同,這標志著鄭州首個特大示范性PPP項目正式進入實施階段。曾經可能是政府全資投入修建,如今政府聯合社會資本一起修建,當然,社會資本需要盈利。
【重要性】是國家供給側改革措施中的重要一項
近年來,“PPP項目”成了越來越多地方政府在發展基礎設施建設時的選擇。2016年伊始,全國至少有9個省公布了重點項目投資計劃,總規模超過14萬億元。其中,陜西、江西、江蘇、河南、福建投資規模均超過1萬億。
地方政府為啥越來越熱衷“PPP”?
“這背后的原因之一就是地方政府的債務越來越高,很難再去靠傳統的模式去融資,然后出錢興建基礎設施。”楊運成說。
楊運成稱,中國經濟如今處在增長速度換擋期、結構調整陣痛期、刺激政策消化期的三期疊加階段,經濟方面震蕩筑底、金融方面緊縮整固、產業彼此之間又處在博弈孵化的階段。而地方政府過多依賴傳統的投資模式,帶來了政府債務規模較高。
截至2015年底,全國地方政府的負債率已經高達86%。楊運成介紹,之前政府在城市興建基礎設施,多采用BT(建設—移交)融資模式,但后續的經營不善等弊端,導致多地的商業銀行大批削減甚至不再批準BT項目資金,造成地方急缺建設資金,因此,PPP模式如今愈發受到政府歡迎。
“PPP”究竟有多重要?
“這是國家供給側改革措施中的重要一項。”楊運成告訴記者,PPP項目讓地方政府的債務結構發生變化,不僅僅是融資手段,應該放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環境下,從國家簡政放權、地方經濟健康、財政增收的角度去看待,PPP具有很高的戰略性考慮。
【困境】經濟、區域、政府三方面造成推進難
雖然PPP項目如今很受地方政府的“熱衷”,也讓很多社會資本歡迎,但它并非社會資本的盛宴,更不是地方政府的“提款機”。
楊運成說,“PPP”從1982年在英國開始,全世界各國的模式都有所不同,但共同點是推進起來是比較困難的。“難度主要體現在經濟、區域、政府三個方面”。
“從宏觀經濟方面來說,目前全國經濟呈下行趨勢,有專家預測可能會進入到中等收入陷阱,一旦進入,可能幾年內經濟不會復蘇,這會影響PPP的實現。而在區域經濟方面,PPP對中西部比較貧窮的省、市、縣來說很難實現,因為政府收入達不到,政府的擔保力不夠,因此很多社會資本不敢輕易和政府合作。”楊運成說,如今更多的社會資本會首選北上廣深以及江浙一帶的政府進行合作。比如蘇州,一年的財政收入就有1200億元,這和河南的三四線城市相比,社會資本肯定會首選蘇州合作。
除此之外,楊運成稱,地方政府的信用問題也影響著“PPP”的落地。地方承諾利潤高,地方領導換屆、新政策出臺可能會讓之前的“合作”出現問題。
【破解】認識自己 看清對方 誠信“合伙”
前不久,河南省政府辦公廳最新發布的《河南省2016年“1816”投資促進計劃實施方案》已有明確方案。2016年,河南將集中推進8000個重大項目建設,力爭全年完成投資1.6萬億元,涉及交通、新型城鎮化、生態環保、民生改善等10大領域……
政府和社會資本如何才能更好地使PPP項目落地呢?
“PPP項目的首個‘P’是Public,意思是公共、政府。以河南為例,這8000個項目覆蓋很廣。如何往前推進,我認為有三個方面,第一是要資源整合,對于一個縣市來說,要把產業資源、金融資源,有形的和無形的統統進行梳理和歸類。第二是要資本驅動,站在金融角度,讓更多的企業上市,給政府本身帶來驅動力。第三就是建設好政府本身的信用。”
楊運成說,PPP中的第二個“P”,可理解為社會投資人。楊運成把社會投資人分為三類,第一類是建設類投資人,例如中國建筑總公司、中國鐵路總公司、中國交通等這些基礎設施建設中能施工、承建的社會資本方。
第二類是金融類投資人,即信托公司、私募基金、金融租賃、保險、資產管理公司。“現在全國這一類投資人手中直觀地看有40萬億的資金,不同類型關注的PPP項目又不一樣。”
第三類社會投資人是產業投資人,專門關注某個產業的投資。
楊運成說,從地方政府角度來看,想更精準地做成PPP項目,一定要把這三大類投資人看清楚,了解清楚項目來源、投資組合、投資風格。
“比如保險類的社會資本與政府合作,你要首先知道,保險類更適合長期類的大項目,時間越長越好,其所擅長區域是一線大城市……”
PPP中的第三個“P”是指“合伙”。對此,楊運成建議“合伙”前,社會資本與政府一定要根據項目找出建設要點,雙方秉承著誠信的態度“聯手”,共同為供給側改革出力。
工程建設網首頁 |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管理案例 | 會議活動 | 施工企業管理雜志 | 我要投稿
版權所有:北京華信捷投資咨詢有限責任公司《施工企業管理》雜志社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南四環西路186號漢威國際廣場二區9號樓5M層西區郵編:100070電話:010-68520349傳真:010-68570772E-mail:sgqygl@chinacem.com.cn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072號 京ICP備09092133號-1 Copyright ?2000-2015 工程建設網 保留所有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