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發展愿景
“十三五”期間,安裝公司的愿景是:立足“三者定位”,圍繞“四個轉變”,把分公司建設成為行業一流的“四最企業”。
“三者定位”。一是勇當公司管理創新的踐行者。 敢于突破傳統,在機電專業領域大膽創新,打破條條框框,加強頂層設計,理順體制機制,全面激發企業創新的動力和活力。
二是成為中建系統高端機電安裝的領先者。探索調試、運維服務、拆改業務,延伸傳統施工安裝業務鏈,打造“設計、施工、調試、運維、拆改”為一體的全產業鏈模式,保持在超高層建筑市場的技術領先優勢,發揮高端資源與市場優勢,引領高端機電發展方向。
三是在機電安裝領域成為客戶的首選者。強化客戶至上、履約為要的理念,以精細管理為基礎,以優質服務為目標,為客戶提供咨詢、設計、建造、運維的一體化綜合服務,以優質服務贏得市場,致力于成為戰略客戶的首選。
“四個轉變”。由建造商向綜合服務商轉變;由單一的生產經營向生產經營與資本運營相結合轉變;由單一房建業務向房建加基礎設施等新業務領域延伸;由傳統施工生產向工廠化預制、節能降耗、綠色建造轉變。
“四最企業”。綜合實力最強、對公司貢獻率最大、員工成長環境最優、幸福指數最高。
“七個堅持”
2017年是“十三五”深化之年,根據發展新形勢,結合上級會議精神,我們要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企業的品質發展上來,轉型超越,主動作為,乘勢領跑,推動企業做強、做優。關于2017年的重點工作,在這里做幾點要求:
一是堅持發展方向不動搖。明確戰略發展方向,堅定企業未來發展的定位與追求。堅定以高端機電安裝成就卓越企業。高端機電安裝是分公司的立足之本,是核心競爭力之源,是轉型升級之基。在建筑市場結構性調整的新背景下,我們的高端定位不僅不能弱化,反而要更加強化。市場營銷深耕高端市場,穩定高端客戶,主攻高端項目。項目管理向高端延伸,實現國內先進,接軌國際,深化總承包管理能力的提升,著力推廣先進的管理經驗。
二是堅持打造新興業務組合。分公司提出打造“1+7”產品組合(傳統機電+地下空間、機場建設、工業廠房、基礎設施配套、環境治理、綜合管廊、醫療衛生)是適應行業發展的趨勢,實現差異化經營。尤其是公司提出,公司基礎設施領域的水務、環保、節能、光伏這一類業務,安裝公司擁有總包經營權,可以直接經營建設。
三是堅持“走出去”發展戰略。做大做強海外市場,2016年,我們首次獨立承接了柬埔寨力量雪茄煙廠項目,這是一個很好的開始?,F在全總公司都在積極擴展海外業務,而且勢頭非常迅猛,以前都是在培育市場,現在已經是井噴的趨勢。前幾年,安裝跟著公司做海外,出人出力,不占經濟指標,單純做貢獻。公司今年提出,安裝公司所有的海外項目由我們直接管理,自負盈虧。接下來,我們要專題研究這一塊的工作,我在這里也呼吁分公司優秀的干部和員工積極走出國門、走向世界,分公司也會結合公司的政策,制定海外員工在薪酬待遇、職業發展這些方面的優惠政策。2017年,分公司要把國內好的經驗做法帶入海外項目,積極探索海外項目運作模式,完善海外兩級管理體系架構,強化海外事業部的職能建設,規范海外項目管理。開闊經營思路,不斷優化海外市場布局。過去我們只是參建了幾個電廠,目前正在積極跟蹤高端酒店、基礎設施、工業廠房等復雜程度更高的項目,這也帶來了更大挑戰,需要更深入探索研究。
四是堅持令行禁止、堅決執行。很多企業主和員工認為戰略是高層的事情,這是個謬解,只有把企業戰略目標深深植入每個團隊成員心中,落實有效,執行有力,才能真正形成企業戰略。局、公司和分公司每年都會制定、下發各種管理制度,應該說管理制度很先進,很健全。但是我們也發現,制度執行的效果并不如人意。在一些地方,依然存在有令不行、有禁不止,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的情況。項目部對《1+5計劃管理制度》、《圖解機電施工工藝》等文件學習浮于表面,未正確運用到項目管理工作中去。對安全管理新的制度文件學習了解不透徹,安全標化達不到要求,無法完全監控現場的安全違章現象。這也反映了經理部沒有及時跟進過程指導、監督和服務。
為了企業良性發展,必須不折不扣、不講價錢地貫徹執行,決不能有任何的消極、動搖和抵觸。領導干部做好帶頭人,切實轉變工作作風。不僅要提高從上到下每一個人的執行力,而且要提高每一個單位、每一個部門的整體執行力,只有這樣,才會形成企業的系統執行力,從而形成企業競爭力。這一次公司三會也提出了進一步轉變工作作風的要求,這也是分析我們當前的形勢之后科學總結的。過去我們取得的成績是大家努力拼搏的成果,但是現在業主對我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更精細的管理、新的管理措施、管理方法在執行落地上還有很大提升空間,這些提升需要有更優良的工作作風推動。
五是堅持科技是第一生產力。過去一兩年,我們在一批高端房建機電安裝中,搶到了市場先機,這些高端項目在履約過程中對團隊的鍛煉、對管理水平的提升、對施工品質的提升,乃至對行業的引領作用,無疑都離不開技術的支撐。我們現在要更鮮明的提出,必須高度重視科技發展。在三局將高端房建作為主流市場定位的環境下,我們要不斷提升施工管理水平和技術水平,從傳統勞動密集型產業向智力密集型產業轉變,從投入產出低向高附加值轉變,作為專業公司,我們是最具有實力和條件做出突破的。我們打造數字化研發基地,推進工業化建造、工廠化預制、裝配式施工,在很多高精尖項目實踐科技成果,獲得了很多榮譽,取得比較好的市場效應,很多業主或同行朋友,交口稱贊,說產品品質高,生產工藝先進,企業實力得到認可,企業品牌得到彰顯。這些成績的取得更要鼓勵我們要堅定不移的提升技術實力。未來,我們要進一步發揮作為公司科技龍頭的作用,依托高大新尖項目,加快新技術的提煉和推廣工作,形成競爭力和生產力。
我們要加快推動建造數字化運維系統研發。這是一項非常具有市場前景的技術,需求非常旺盛。如何將這些概念轉化為實際生產力,我們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所以各位同事對建造數字化運維系統還要集思廣益,思考我們要提供一個什么樣的產品,這是關鍵。通過深圳平安和華潤總部兩個項目的研究實踐,我們已經初步掌握了這項技術,希望大家都能關注這個領域,未來我們能將它打造成一個產業。
我們要以技術進步推動管理手段創新。目前,國內市場的傳統管理模式不能適應海外市場開拓的需求,未來我們要集中優勢資源,在國內建立一個后臺保障中心,很多技術問題直接由國內團隊完成,或者提供初期方案,國外團隊復制使用,解決海外資源短缺的問題。同時,海外項目存在信息、人員流通的問題,需要我們建立遠程管理平臺,以此保證技術服務和支撐。如果這種管理遠程模式在海外能良好運行,同樣也能在國內推廣,促進各區域的資源流通。從上午工程部關于現場施工的經驗交流就可以看出來,很多工藝創新看似簡單,卻是廣大職工的智慧結晶,不經過耐心鉆研是發明不出來的。另外關于商務管理創新,分公司班子會不止一次討論到,我們的管理理念非常先進,但管理手段十年如一日,我們已經推出了商務算量軟件、二維碼系統這些輔助工具,但月結月清基本流于形式,管理人員對業務的熟練程度無法滿足工程體量大的現狀。管理不創新,技術手段跟不上,打造行業領先的團隊就只能是一個愿望。
六是堅持優質履約不動搖。產品質量是企業能夠在市場上獲得更廣泛認同的基石,只有優質的產品和服務,才能牢牢抓住客戶,才能建百年老店,獲得更大的前景和市場。過去一年,我們2個項目獲魯班參建獎、5個項目獲國優參建獎,收到93封業主表揚函,創分公司歷史之最,全年安全零事故,業主滿意度持續提升。
2017年,要繼續堅持“誠信履約,品質為上”,加強均質履約,強化質量安全責任,升級開展第三方實測實量考核,杜絕質量安全事故發生,打造區域標桿項目,積極推動生產模式轉型升級。我們要把提供合格的、符合合同要求的優質產品,放在企業行為的優先秩序上,這與企業要求的過程管控、開源節流是不矛盾的。如果我們的承諾、我們的合同是沒有問題的,就一定要把品質履約作為優先考慮,把品質發展、社會口碑放在企業戰略的高度上去。
七是堅持凝心聚力推動企業發展。當前,企業改革發展正處于攻堅階段。越是在關鍵時期,越要加強黨建思想政治工作,推進從嚴治黨;越是要發揮爭先有為、勇于擔當的企業文化引領作用。
我們必須深入貫徹落實局和公司2017年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會議精神,從嚴從細抓好管黨治黨,狠抓中央“八項規定”精神落實。要把全面從嚴治黨融入干部隊伍建設中,樹立正確的用人導向和鮮明的激勵導向,既把德才兼備的好干部選出來、用起來,還要加強管理監督。按照這個要求,分公司2017年的績效管理工作要向深水區推進,過去我們只是在理念上、形式上做了很多要求,未來必須要狠抓成效,切實把績效管理作為日常業務管理的有效工具和選人用人的標尺,用績效管理客觀的考評、數據衡量成績,而不是領導的個人看法、喜好。
同時,貫徹落實局《“十三五”企業文化建設實施綱要》,大力弘揚創新爭先、品質至上、管理創效、優質服務、工匠精神等時代文化,加大文化宣傳踐行力度。做好員工服務工作,提升隊伍素質;引導青年(黨員)在急難險重任務中發揮先鋒模范作用。
這里要特別強調,我們企業的立業之本是以人為本,發展的終極目標是人的發展。尤其作為國企,領導干部要牢牢記住這點,我們的工作越是到新時期,越是要凸顯人的重要性。我們率先提出“幸福安裝”的口號,可以說走在社會的前列,但是如何率先踐行、落實這個概念,讓每位員工工作舒心,感受到作為三局二安人的自豪,確實需要每位領導干部的思考,要切實關心員工的思想動態、工作生活。
工程建設網首頁 |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管理案例 | 會議活動 | 施工企業管理雜志 | 我要投稿
版權所有:北京華信捷投資咨詢有限責任公司 《施工企業管理》雜志社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南四環西路186號漢威國際廣場二區9號樓5M層西區 郵編:100070 電話:010-68520349 傳真:010-68570772 E-mail:sgqygl@chinacem.com.cn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072號
京ICP備09092133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