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進一步指出,我國經濟運行處在合理區間,經濟結構調整出現積極變化,深化改革開放取得重大進展,人民生活水平持續提高。中高速、優結構、新動力和多挑戰成為經濟發展的新常態。面對我國經濟發展新常態,我們要深化理解、統一認識,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中央的認識和判斷上來,增強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自覺性和主動性。
要堅持發展、主動作為。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沒有改變我國發展仍處于可以大有作為的重要戰略機遇期的判斷,改變的是重要戰略機遇期的內涵和條件;沒有改變我國經濟發展總體向好的基本面,改變的是經濟發展方式和經濟結構。建筑企業要更加注重滿足人民群眾需要,更加注重市場和消費心理分析,更加注重引導社會預期,更加注重發揮企業家才能,更加注重建設生態文明,更加注重科技進步和全面創新。建筑企業要著力提高城市建筑整體水平,著力提高建筑工程質量,牢牢把握地域、民族和時代三個核心要素,為城市打造靚麗名片,為留住城市的人文特色和歷史記憶做貢獻。
要苦練內功,節約增效。建筑企業要以自身的文化來引領和增強企業的凝聚力及創新意識,將文化建設轉化為企業發展的經濟力和競爭力。我們要擺脫過去企業發展就是做大規模的慣性思維,通過強化內部基礎管理實現經濟效益的提升,積極實施管理創新、制度創新和技術創新,不斷改進和完善企業內控體系,要大量應用CL等建筑新材料、新技術,以節能減排為方向,以改善居住環境為目標,達到從“量”到“質”的轉變,使企業完成從勞動密集型企業向技術型企業轉變。
要轉型發展,走向海外。市場是企業的生命線,如果失去了市場,也就失去了企業生存的基礎。我國戶籍制度改革不斷加快,新型城鎮化建設提速,推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標志著在今后較長時間內,道路交通、住宅、基礎和公用設施等民用建筑領域蘊藏著巨大市場。只要緊緊把握城鎮化建設這一新的機遇,迅速調整市場開發方向,積極推動經營結構轉型,我們必將在這一孕育巨大潛力的市場大有作為。轉型發展第二方面是指產業結構的轉型,即由建筑施工企業向行業上下游等領域轉型,實現多元化發展。建筑施工單位作為完全的市場競爭型企業,如果單一地靠建筑施工,靠在行業市場的拓展生存,是具有較大風險的,我們必須形成多元化的經濟發展格局。這是提高企業競爭力和抗風險能力的根本途徑,也是實現發展優勢互補的必由之路。面對當前經濟“新常態”,我們依然要堅持實施多元化這一發展戰略,確保長遠發展。全球化是不可逆轉的大趨勢,而中國在全球化的競爭中的地位也越來越凸顯。十八大以來,中國外交正在完成在全球的初步布局,國家領導人出訪的足跡踏遍亞、非、美、歐四大洲,既給中國經濟提供了對接國際市場的廣闊平臺,也給中國企業“走出去”帶來了新的歷史機遇。經濟“新常態”給中國企業在更大范圍、更廣領域、更高層次上參與國際市場競爭提供了良好條件。一些國家出臺了中長期經濟刺激計劃,普遍加大了基礎設施建設力度,帶動了鐵路、公路、港口碼頭、資源開發、物流儲運、加工貿易區等各項基礎設施建設的發展,這要求我們進一步加大國際市場的開發力度,加快國際化發展步伐。只有這樣,企業才能在經濟“新常態”下實現持續科學發展。
上一篇:深化改革,全面提升
下一篇:走好質量興業之路
繼財政部公布30個PPP示范項目之后,多個省、市相繼推出了PPP項目計劃。根據中國擬在建項目網數據統計,截至2014年底,已有福建、青海、安徽、江蘇、重慶、安徽公布了首批PPP項目計劃,涉及項目600多個,總投資已超萬億元。從目前已掌握的福建、湖南、安徽等地區PPP項目詳細情況來看,環保、交通和市政基礎設施是主要涉及領域,主要項目類型則集中在污水處理......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