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名稱 | 武漢長江航運中心工程 |
建設規模 | 總建筑面積494368㎡,設4層地下室;合同額23.5億;1#主塔樓65層,高約330m;5#、6#樓高約163.5m;7#樓高約59.25m;2#裙樓高約36.0m |
建設單位 | 武漢長江航運中心實業有限公司 |
勘察單位 | 中南勘察設計院(湖北)有限責任公司 |
設計單位 | 上海現代集團申元巖土工程有限公司 中信建筑設計研究總院有限公司 |
監理單位 | 武漢鴻誠工程咨詢有限公司 |
總包單位 | 中建三局二公司 |
功能服務 | 商務辦公、商業服務、文化娛樂、高檔居住為主的綜合體建筑 |
2.1、工期計劃管理系統
中建三局二公司計劃管理系統,從2012年正式上線運行至今,已經過3年,計劃系統也已更新到2.0版本,運行效果已較為成熟。根據項目種類區別,公司制定了住宅類工期節點模型、場館類工期節點模型、公建類工期節點模型、基礎類工期節點模型、電廠類工期節點模型等,將各類項目進度計劃節點,細分為一級、二級、三級節點,分公司、公司逐級考核。項目上每個節點的啟動報告、過程報告、完成報告,均在計劃系統線上實時運行,分公司、公司逐級考核。對未按時完成的節點,計劃系統亮紅燈警示,分公司、公司根據紅燈情況,約談紅燈所在項目,找出工期滯后原因,制定相應對策,調集分公司、公司資源,全力確保項目履約按時完成。借助計劃管理系統,分公司、公司可全面了解所有在建項目進度履約情況,及早知曉項目履約風險,及時化解,為公司整體履約質量奠定良好基礎。
電腦版
移動端
2.2、安全系統移動端管理技術
控制安全隱患、防范安全事故的發生是項目當前安全管理面臨突出的矛盾,傳統的安全檢查整改方式已遭遇瓶頸,如何通過信息化手段創新檢查、監管方式尤為迫切。
1、依據國家法規、行業標準、企業規定等,開發房屋、市政建筑工程“安全隱患庫”,對隱患進行分級,并內置于該系統,保證符合一系列要求。
2、利用互聯網平臺,讓互聯網與傳統的施工安全檢查方式進行深度融合,推動“互聯網+”在建筑行業的發展。
3、在中建系統首家推出基于過程管理的安全檢查整改信息系統,搶占行業制高點。
分包不良行為管理信息系統:
危險源動態監管信息系統:
移動式多媒體安全培訓箱:
2.3、大型設備智能化管理系統
設備關鍵工序管理系統對大型機械設備關鍵工序作業進行實時監控,主要實現以下功能:
一是實現設備需用計劃網上審批。
二是實現設備進場源頭控制。將工程局設備品牌準入目錄及公司設備使用年限要求寫入系統,杜絕小品牌、老舊設備進入施工現場。
三是實現設備單機管理。該系統以單臺設備為單元模塊,記錄每臺設備的進場、安裝、頂升、拆除等記錄。
四是實現設備關鍵工序作業的流程化管理。從作業申請、審批、旁站、銷項對每一次作業進行實時監控。
五是實現設備大數據統計分析。目前可對全司在用設備進行臺數分類占比、型號占比、關鍵工序作業進行實時統計分析。
1、塔吊及大型設備的相關重要數據的信息傳輸技術
塔吊監控系統是塔吊全過程安全監督管理系統的簡稱,從建筑施工塔式起重機的選型開始,到塔式起重機完全拆除為止的生命周期當中,通過信息化手段進行塔式起重機安全備案管理、塔基和附著設計與施工、塔式起重機運行全過程監控記錄、塔式起重機安裝拆除過程防傾覆控制、群塔防碰撞的一整套監控系統,本系統由植入式硬件設備和專業設計分析管理軟件共同組成,體現對塔式起重機一個生命周期的全過程監控,從而達到安全生產的根本目標。
2、施工升降機安全管理系統
施工升降機安全監控管理子系統,重點針對施工升降機“非法人員操控施工升降機”和“維保不及時,安全裝置易失效”等安全隱患,一方面通過高端生物識別技術,利用人臉的唯一性及便利性,實現升降機操作人員的持證上崗,有效控防“人的不安全行為”;一方面強化源頭管理,通過維保周期化智能提醒模塊,實現維保常態化監管,有效預防“物的不安全狀態”。同時結合無線通訊模塊,更可實時將施工升降機運行全過程數據傳輸并留存至建筑起重機械安全監控云平臺(PC端\手機端)及升降機黑匣子上,實現數據事后留痕可溯可查,事前安全可看可防。
指紋識別系統
2.4、項目管理信息化平臺技術
1、免費WIFI覆蓋
勞務作業人員通過安全答題可免費使用網絡項目根據答題分數在班組中樹立典型評選優秀促進作業人員自己懂安全、管安全
2、H5宣傳
新媒體時代,H5宣傳是現在的重要趨勢。覆蓋全終端的技術、適合快速瀏覽傳播等優勢使得H5宣傳在品牌傳播、活動運營、產品展示、總結報告等多種場景都可以起到非常顯著的效果。H5 應用于建筑行業宣傳在業內并無先例,長江航運中心項目便實現了從“0”到“1”的創新突破。
長航項目運用H5的互動技術優勢,聚焦項目信息,可以加深參觀者對于項目的理解和認識。更高質量、更人性化的設計也令項目報告更加有趣生動,促成觀者分享傳播。
H5交互主頁
3、印象筆記
為了滿足施工現場信息的快速傳遞,及時進行設計變更、技術洽商等設計文件的下達,項目使用印象筆記對各個層級進行相關信息的傳達。
打開手機印象筆記APP的瞬間,電腦端記錄的筆記、截圖、接收的文件會一一出現在你的手機屏幕上,只需點擊共享,每位被選中的同事便會在他的筆記中看到相應的內容。
2.5、項目智能化管理
1、一卡通管理系統
本項目在‘智慧工地’建設中,將門禁、考勤、簽到等合而為一,對項目員工實現了‘一卡通’管理。特別是使用電子門禁后,大門處于常閉狀態,既可防止閑雜人員的闖入,又保障了項目公私財產的安全,還確保了項目的正常辦公秩序。
2、工地智能監控系統
工地安裝存儲網絡視頻服務器,通過攝像機采集圖像,可實現工地的可視化及遠程管理。監控范圍全覆蓋;圖像清晰。在工地大門、材料堆場、工人生活區、管理人員生活區、高空作業設備等前端監控點安裝球形或槍形攝像頭,實時監控網絡內各路視頻。視頻信號可通過無線或有線方式傳輸到監控中心,支持多畫面切換、定時錄像、視頻抓拍等功能。
項目通過在道路、塔吊、辦公及生活區布置24部高清攝像頭,實現項目全監控,真正做到全方位監控。
3、智能照明系統
為保障施工人員宿舍用電與消防安全,項目設計出一套“生活區手機APP智能控制系統+直流12V供電系統+煙霧報警系統”,該系統在滿足工人日常用電需求的同時,極大提高了宿舍用電安全性,避免消防事故的發生。
通過生活區手機APP智能控制系統,項目管理人員能夠輕松實現對施工現場及生活區用電集中化的日常使用監管,對用電設備也能有效進行節能管控,并可由定時或遠程單獨控制工人宿舍USB插座、直流12V低壓照明、熱水器、空調(暖氣)等用電設備。此外,還可遠程查看房間環境溫度,根據溫度及時間設定自動開啟空調或暖氣。
低壓直流12V供電系統分為12V LED照明燈具和12V USB充電,該系統具有安全、節能、免維護等諸多優點。
辦公區、生活區用電智能控制系統
2.6、其他相關技術
1、VR安全體驗
V R 安全教育體驗館,利用前沿成熟的V R & A R 技術,配備精良優質的硬件產品( V R 頭盔、眼鏡、手柄、基站、電腦等),沉淀2 0 余年施工安全信息化管理經驗,充分考量基礎施工、主體施工、裝飾施工三階段六大安全隱患,以純三維動態的形式逼真模擬出十八項V R 應用場景,虛擬元素創造現實世界的完美安全教育沉浸體驗,最終實現“安全大計、預防為主”的戰略目的。
2、焊接機器人施工技術
因項目巨型鋼柱和鋼板剪力墻焊接工作量巨大,需要大量的焊接工人且焊接時間較長,為解決此問題,本工程和武漢綠地項目與華中地區焊接機器人廠聯合研發鋼結構施工現場焊接機器人。
3、環境檢測系統
本項目在工地門口安放了一臺環境檢測儀,實時檢測場地的溫度、噪聲、PM2.5等數據,可以讓管理人員第一時間做出相應處理措施。同時本項目還安裝了自動“噴淋降塵系統”,自動‘噴淋降塵系統’根據設置時間自動開啟和關閉,保障了施工現場內及周邊道路一直保持潮濕狀態,無揚塵現象發生,確保了文明施工。”
揚塵監控系統
4、BIM施工應用
4.1、三維模型優化現場施工
本工程底板造型千奇百怪,主塔樓下型鋼支撐復雜多變,項目通過三維立體模型模擬施工實景,更直觀、有效的指導現場的實際施工。
底板3D模型
主塔樓底板型鋼3D模型
4.2、BIM技術應用:鋼構節點深化
對復雜節點進行鋼筋排布,通過BIM技術三維可視化、協同性和信息可提取性的特點,構建實體模型,對復雜節點按照設計圖紙配筋,對鋼筋穿插、定位進行模擬,解決鋼筋、大預埋件、鋼骨柱相互沖突問題,指導現場施工。
4.3、支撐變形智能報警系統
通過BIM模型布置基坑監測點,通過可視化直觀地表現,優化監測點的布置,將基坑監測報告與每個監測點的模型對應形成鏈接,實現快速通過模型調取監測數據,直觀對基坑進行動態監測。
5、超高層逃生技術
① 背景與思路
超高層建造過程中火災及突發事件頻發、施工人員安全逃生困難
② 人裝置設計與優化
設計了多種背包座椅形式,減輕裝置重量,方便人員使用。
③ 主要特點
機理簡單:簡單的切割磁感線運動
非能動:無需能源配置
不受高度限制:其為勻速運動,與高度無關
6、無人機遠程監控系統
利用無人機對現場進行空中巡查輔助安全監管,人員在地面操控飛行,無人機可通過高清攝像頭將攝制的畫面實時傳輸到地面,可在空中進行多角度高清拍照或視頻錄制。
通過控制無人機飛行到人到不了、看不到、危險的地方進行檢查,如大型設備尖端部位、高處臨邊等危險區域進行安全巡查;制定拍攝周期,記錄現場各區域施工動態,及時了解現場作業區的活動信息;大型活動、應急演練全方位監控,將畫面即時傳輸給地面直播中心;.參與應急救援,無人機可快速到達現場,通過航空視角第一時間提供現場信息,及時掌握現場救援進度,對應急資源的分配、調度工作提供了較大的便利。
無人機拍攝項目照片
7、時光與空間的結合
7.1、穿越時間的陽光隧道——時光隧道
項目利用2#樓開間大、層高高的特點,結合項目宣傳需要,在2#樓設置時光隧道文化宣傳長廊,以時間軸為主線,將項目工程大事記,技術專題、企業文化和員工風采等幾大板塊進行排列組成,內容覆蓋了項目自開建以來的發展成就、取得榮譽、工程重難點、社會責任、項目理念、員工活動等方面。
整個長廊的層次會隨著展示內容的不斷深入而改變,從雕刻、平印、凹凸造型、立體字等……層層深入,給參觀者不一樣的視覺感受,也加深他們對“誠信、創新、超載、共贏”的企業精神和優良的管理理念的了解。
7.2、穿越空間的陽光隧道——導光管應用
為了響應綠色建筑的號召,本工程特采用了導光管進行地下室的照明,共設計了37個導光管,導光管具有節能環保、健康安全、高效便捷的優點,能有效的為綠色建筑、LEED評估加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