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6年5月1日全面鋪開以來,如今已2年有余。縱觀試點效果,業界人士普遍認為財稅信息一體化、業財信息一體化等信息管理為建筑業“營改增”順利過渡起到了推動作用。
在“營改增”整個過程中,在當前“互聯網+”背景下,集團領導高度重視。提出了“互聯網+稅務”,這已不是簡單的將傳統的財務業務搬到互聯網上,而是基于不斷變化的稅收管理制度,基于互聯網生態圈,拓展財務業務新模式、促進財務業務新變革。
2018年8月于上海的“營改增”研討沙龍,與國內諸多建筑企業共同研討“營改增”實施過程中遇到的問題與解決的辦法。會中蘇中建設、南通二建等知名建筑企業結合本企業實際情況,與在會企業溝通。其中,蘇中建設的“營改增”財務信息化系統,引發在會企業的共鳴。“營改增”之后,建筑企業對信息化的需要主要體現在四個緯度。一是發票管理。施工企業項目數量多、分布廣,因為原始的票據分散且量大。二是稅務問題。由于統計報量、驗工計價、發票開具及收款的差異,對于異地預繳項目,收款當期取得分包發票對納稅義務時間和繳稅基數有很大影響。三是資金問題,由于建筑企業施行施工地異地預繳,機構地匯總繳納的納稅模式,這樣會造成大量資金的沉淀。四是成本問題。企業進項抵扣率的高低會直接影響到企業的利潤收入。但不同地區、不同工程類型抵扣率差異大,而之前企業并沒有歷史數據的積累,與實際情況差異較大,所以各地投標報價時,可能由于價稅分離,人材機、管理費和規費均為除稅價,默認稅額均可抵扣,但各地區、各工程類型的實際抵扣率無從掌握,可能會造成投標報價中的成本潛虧。江蘇省蘇中建設分享的“營改增”財務信息一體化的解決方案,通過業務、財務、稅務系統,集成解決企業收入、支出和增值稅的問題,并通過自主研發的稅務發票系統很好的解決了財務收票、驗證、認證、抵扣等增值稅發票鏈條環節的問題,從而實現風險防范,防止虛開,保證三流一致,平衡企業稅負。
此次研討會,各方企業深入交換了對“營改增”的意見,感謝《施工企業管理》雜志社搭建的平臺,感謝蘇中建設、方遠集團、南通二建等單位經驗的分享。
供稿:河北建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