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業稅改征增值稅改革進入收官之年。最后三個行業房地產、金融保險、生活服務業“營改增一攬子方案”,已由財政部稅政司制定完畢,并有望在7月份向社會公布。2015年下半年,中國或將全面告別營業稅。那么上市公司又受益幾何呢?
“營改增”減稅達9000億元
“營改增”改革指由原來按照收入全額的一定比例對企業征收營業稅,改為現在征收增值稅。增值稅的納稅方法為“稅款抵扣”法,即“銷項稅額”抵扣購進取得的“進項稅額”。理論上“營改增”可減少企業重復納稅的環節。
我國早在2012就已開始了“營改增”的實質推進工作。首先在上海、北京、天津等 10個省市對交通運輸業和物流等行業開展試點。業內專家表示,由于房地產、金融和服務性行業間存在相互關聯性,增值稅中的抵扣項目涉及行業上下游的鏈條關系,三行業捆綁改革有利于此次稅改的完整性。業內人士透露,三個行業即將推出的營改增一攬子方案中,房地產稅率或為11%,金融業稅率和生活服務業的一般征收稅率或為6%。原國家稅務總局副局長許善達表示,如果營改增全部到位,企業減稅規模將達到9000億元。
雖然營改增的目的是給企業減稅,但改革中的效果并非立竿見影。采訪中記者了解到,改革后有的上市公司還出現了稅負加重的問題。
減負效果并非立竿見影
中國社科院財經戰略研究院研究員張斌認為,“減稅規模不僅涉及稅率問題,更重要的是要看如何進行抵扣。”像房地產行業,成本主要有土地成本、建筑安裝成本、財務成本等。如果房地產的下游可以抵扣,稅負就可轉嫁出去??梢恍狳c城市建安成本占比較低,企業用其來抵扣的進項稅就少,就會存在稅負加重的問題。
不過,營改增也確實規范了企業的納稅行為,由于此前我國沒有完整的稅收體系,使不少房地產企業鉆了稅收方面的空子。“營改增”到位后,此前偷稅漏稅的企業由于沒有發票,不能進行抵扣,就只能按照增值稅的稅率來繳納。對于這種現象,華夏幸福證券部工作人員沒有表態,只是說,華夏幸福地產業務不足一半,稅改政策在稅務方面不完全對等,“營改增”對其影響相對不大。
在金融行業,營改增的出臺是利好還是利空仍然不能一概而論,工商銀行證券部工作人員對記者表示,“營改增”長期來看對銀行業來說是利好,因為稅負更加公平,稅負負擔會減小。但由于銀行業稅務繁雜,大型銀行涉及的系統和服務項目較多,體系又比較繁瑣,使“營改增”很難在短期內完成改革,制度的優越性暫時也難以體現,甚至不排除短期給企業帶來負面影響。
此外,此次稅制改革對生活服務業影響也不一樣。如果“營改增”將增值稅的稅率定在6%,生活性服務業企業能否減稅要看進項稅額抵扣額度。比如餐飲業,抵扣額度多稅負會降低。全聚德證券部負責人透露,通過“營改增”,將增加公司的抵扣范圍,稅負就會降低。
營改增暫無實質性利好
房地產、金融和服務行業減稅效果短時間內很難看到成果,那么對于最先試點的物流等行業,又是什么效果呢?據了解,在實行“營改增”試點后,參與試點的上海21家物流企業中,67%的試點企業平均增加稅負5萬元。
這是由物流行業本身就存在進項抵扣少的特點決定的。如快遞公司高昂的人工成本、路橋費、保險費等主要成本均不能作為進項抵扣。相反可抵扣的項目主要為購置運輸工具和燃油、修理費所含的進項稅,但由于運輸工具購置成本高、使用年限長,企業未來幾年或更長時間不可能有大額資產購置,因此實際可抵扣的固定資產所含進項稅很少。
記者從華貿物流了解到,公司所在地上海是“營改增”試點城市,改革初期公司確實經歷了包括財務、人力方面上的困難,但經過兩年的沉淀,目前發展較為平穩,對公司業績沒有影響。飛力達證券部人員也向記者透露,企業涉及運輸和倉儲兩大業務,前幾年實行的“營改增”對企業來說是“一正一反”的效果,稅改初期運輸業務的確受到影響,但經過兩年磨合業務已經步入正軌,現在營改增對業績影響也不大。
相反的是,渤海輪渡就嘗到了“營改增”的甜頭,其證券部人員向記者透露,購買的零部件及造船設備可抵消稅收,對企業來說是一項利好,可有效減免稅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