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趙薊生
大漠、戈壁、荒灘。沉寂了幾個世紀的草原絲路再次響起駝鈴聲。
6月30日,內蒙古額濟納旗至新疆哈密鐵路開工建設,萬名筑路大軍挺進大漠戈壁。
無路、無水、無電、無人煙、無通訊。中央電視臺在當晚的《新聞聯播》中稱,該工程“施工難度近乎青藏鐵路”。
中國建筑施工管段位于內蒙古版圖的最西端額濟納旗,騰格里大沙漠的邊緣。這里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劃定為“人類不能生存的地方”。
茫茫戈壁灘,漫漫黑山頭。中建六局鐵路公司的建設鐵軍,用執著和堅守,譜寫了一闋英雄壯歌。
復興“草原絲路”
史料記載,額濟納旗是古代草原絲綢之路的重要驛站。
2007 年初,新疆自治區十屆人大五次會議上,哈密地區代表團提交的一份議案表達了希望盡快修建第二條出疆鐵路的迫切愿望:
“長期以來,新疆與內地的鐵路交通聯系一直僅僅依靠蘭新線,從烏魯木齊至北京,總里程4000余公里。由于沒有更為便捷的鐵路線,很大程度上制約了新疆包括哈密地區與內地的聯系。”
額哈鐵路通車后,從北京經張家口、呼和浩特至臨河,再經額濟納旗、哈密至烏魯木齊,鐵路全長只有2600余公里,將成為新疆最便捷的出海通道。
2013 年9 月7 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哈薩克斯坦納扎爾巴耶夫大學演講,提出共同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的構想。
今年4 月29 日,國務院要求中國鐵路總公司在完成鐵路建設投資2000 億元的基礎上增加1000 億元建設規模,額哈鐵路成為新開項目之一:——臨策鐵路、額哈鐵路組成臨哈鐵路,向東可抵達天津港,向西經阿拉山口可通往中亞乃至歐洲,形成以天津港為橋頭堡的第二亞歐大陸橋新便捷輔助通道;
——額哈鐵路向北與策克口岸鐵路相通,將構筑起蒙古、俄羅斯遠東等內陸地區新的便捷出海通道。
額哈鐵路全長630 公里,中國建筑承接其中123 公里的施工任務,中建六局鐵路公司具體實施。這是中國建筑首條戈壁鐵路,也是中國建筑首條超過一百公里的鐵路。
肩負重托,不辱使命。這是中建六局董事長、黨委書記吳春軍在項目班子出征前提出的要求。由于國家政策等種種原因,原本18 個月工期的路基施工縮短到了4個月。
開工以來,中建六局的建設者挑戰自然和身體極限,在荒無人煙的戈壁灘上僅用了不到3 個月就修筑起了長達160 公里的施工便道。截至目前,該項目123 公里的路基施工已趕在冬季來臨之前基本完成。
沖破“生命禁區”
戈壁,在蒙古語中意為“難生草木的土地”。
中國建筑施工管段全部位于阿拉善大戈壁深處,這片與蒙古國接壤的戈壁灘面積有兩個上海市大,人口密度卻只有每十平方公里一個人。
陳述是中國建筑額哈項目辦公室主任,同時還肩負著一個重要任務——尋找水源。額濟納旗一年有260 多天刮著7 級以上大風,年均降雨量不足20毫米。
當地地下水礦物質超標,而且堿性極大,不適宜人類飲用,也不適宜用作生產用水。離項目部最近的飲用水源在80公里以外的邊防部隊。
“拉水罐車不敢單獨在戈壁里行走,必須兩輛結伴而行。如果早上5 點出門,8 點才能到達部隊,在無需排隊的情況下,抽滿兩罐車水至少也需要5、6個小時,回到項目部也已經下午5點了。”
部隊的水雖然符合飲用標準,但是喝到嘴里是苦的,時間長了嘴唇還會開裂。即使這樣,大家為節約用水,整整兩個多月沒有洗過一次澡。
隨著工作面鋪開和施工人員增加,部隊的一口深井已日漸不能滿足生產生活需求。為了尋找新的水源,陳述跑遍了方圓近百公里的戈壁。
戈壁荒灘沒有信號、沒有路標,刮起風來,黃沙滾滾不見天日。為了防止迷失方向,陳述等人開著皮卡車,載上小旗子,走一段路插一面旗。有一次外出尋水,車陷入荒漠中三四個小時,無法向外界求援,幸好遇到一輛過路車才脫險。
10 月16 日,中建總公司黨組成員、紀檢組長、工會主席劉杰不遠千里來到額哈項目,親切慰問一線員工,為項目部送來凈水裝置,項目員工從此結束了喝“苦水”的日子。
從嘉峪關到項目部駐地黑鷹山距離近300 公里,沿途除了大漠流沙就是戈壁碎石,皮卡車跑不到三千公里就開始爆胎。項目部改裝了一輛廂式貨車,每周兩次從嘉峪關統一采購、配送蔬菜,每周在崎嶇的戈壁灘上行駛1200 公里,用時100 多個小時。
沒有電,項目部就用柴油機發電,有時甚至點著蠟燭開會;沒有通訊信號,現場管理人員每人配備一臺對講機。由于出行不便,項目部準備了五把理發推子,頭發長了大家就互相理……
書寫“胡楊精神”
額濟納胡楊林,是世界上僅存的三大胡楊林之一。胡楊沿黑水河兩岸分布,綿延不絕三十八萬畝之廣,卓然挺立,浩蕩蒼涼。
中建六局鐵路公司總經理王向民勉勵大家:發揚“胡楊精神”,挑戰自然極限,誓保完美履約。
已經領取結婚證的祝克軍和張娟娟本想8 月份風風光光地辦一場婚禮,但7 月初,倆人同時被調到額哈項目,為了不影響工程進展,婚期一拖再拖。為了和丈夫在一起,張娟娟下到離現場最近,也是條件最為艱苦的三工區,成為額哈項目唯一一名駐守在工區的女職工。
年輕媽媽任春君休產假期間得知額哈項目缺少資料員,毅然拋下出生僅三個多月的兒子,奔赴施工一線。
2014 年新員工報到時,恰逢額哈鐵路開工。25 名剛剛大學畢業的學生主動請纓,要求去最艱苦的地方鍛煉。如果說當時只是憑著一股“馬革裹尸”的豪情,但是幾個月下來,他們卻讓項目領導刮目相看——因為條件艱苦,工人聲稱給多少錢都不干,勞務隊伍換了一撥又一撥,但是這幫新入職的“90 后”卻沒有一個人因條件艱苦而掉隊。
剛到項目時沒水沒電,大家吃了一個多月的煮面條。“90 后”本是愛玩手機打游戲的年紀,但在這里,手機連充電都困難,更別提上網了。這幫集體“失聯”的年輕學生曾擠在一個信號微弱的會議室里,只是為了給遠方的父母打個電話報聲平安。
“沙漠的夜晚很迷人,銀河貫穿夜空,月亮又大又圓,遙望夜空也是一種享受。”躺在帳篷里的年輕人顯然更多了一些浪漫情懷。
六局人對于沙漠并不陌生。2008 年,中建六局承建太中銀鐵路麥家臺紅柳溝特大橋工程,曾在寧夏中衛的大漠上創造了中國建筑鐵路橋第一高墩的施工紀錄。
六局人后來總結這段歷史,把“艱苦奮斗、勇于擔當”的執著總結為“大漠精神”。
額哈項目部會議室的外墻上,掛著“鐵骨丹心、自強不息”八個大字,王向民說,這是“胡楊精神”的具體體現。
不管是“大漠精神”還是“胡楊精神”,不變的是舍家為國的情懷。額哈鐵路的通車日期定在明年國慶節。當呼嘯的列車飛馳在古老的絲綢之路上,那陣陣的汽笛聲是對歷史的遙望,也是對鐵路建設者的禮贊。
禮贊他們的無私,也禮贊他們的無畏。
中國工程建設網首頁 |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管理案例 | 會議活動 | 施工企業管理雜志 | 我要投稿
版權所有:北京華信捷投資咨詢有限責任公司《施工企業管理》雜志社
地址:北京市西城區阜外大街22號外經貿大廈6層東區郵編:100037電話:010-68520349傳真:010-68570772E-mail:sgqygl@chinacem.com.cn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072號 京ICP備09092133號-1 Copyright ?2000-2015 中國工程建設網 保留所有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