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日期:2020-03-06 來源:北京住總
臨近年關,新冠病毒肺炎感染人數不斷提升。住總人力資源中心領導班子成員們憑借著2003年抗擊“非典”、2008年援建四川汶川地震前線、2012年“7.21”北京暴雨搶險的幾次重大搶險經歷,積極研判當前形勢,緊急決定,并于臘月二十八開始籌備各種防疫物資。
“先訂2000只口罩。”這是住總人力資源中心黨委書記劉廣軍發出的第一個防疫命令。
沒想到大年初一,住總集團首次召開了關于小湯山醫院改造項目啟動會議,按照北京市和城建集團要求,住總集團隨后承接了小湯山醫院C區改造及新建食堂任務。
“勞務作業人員必須在大年初三進入小湯山施工現場”,會上住總集團黨委書記顧昱提出工作要求。
時間緊、任務重,春節前夕剛剛撤場回家過節的勞務隊伍中誰能在疫情如此緊急的情況下組織上百人返京,進入項目施工現場?面對困境,人力資源中心所屬住總(天津)勞務公司吳廣和連紅帥兩支先鋒隊最先進入了領導班子的考慮范圍內。說明情況后,兩位隊長二話沒說,確保130人可以率先前往。
此時離大年初三不到50個小時,130人的“吃、穿、住、行、防”成了眼下急需解決的問題。時間一分一秒的過去,中心各職能部門聯動起來,積極挖掘身邊資源。
“200套被褥沒問題!”
“200份生活用品沒問題!”
“200人的住宿沒問題!
“幾百箱方便食品沒問題!”
“確保點對點防護接送工人的2輛大巴車租用沒問題!”
不到50個小時,400余個電話,劉廣軍帶領著中心這個特別能戰斗的團隊分工協作,率先完成籌備工作。此時,最早一批訂下的口罩、消毒液等防疫物資也已順利到位。
一切準備就緒,只待天明。
逆風前行
大年初三清晨6點,天蒙蒙亮,一個個子不高,戴著口罩的中年人已經站在了該工程作業人員生活區——信息科技大學項目部門前,他一邊打著電話,一邊指揮著兩輛大巴車陸續停靠。他正是人力資源中心黨委副書記高景山。
整整一個月,在他的整體協調下,從130人增至580人的生活保障工作井井有條,沒有發生一例感染病例,57歲的他沖在作業人員最為密集的一線,沒有休息過一天。在他心里,只有一個念頭,作業人員保障不能出任何一點問題,這是確保一線施工的第一道防線。
“不可以出去!”高景山耐心的一遍遍跟生活區的農民工兄弟們說,“大家有任何需求,找我,但兄弟們你們真的不能出去,咱們的生活區安全,都消過毒,所有的生活用品,我們都會提供,請大家放心。”一撥又一撥的工人都被他勸了回去。
中心派專人專車,為工人們解決生活所需。小到一雙托鞋,一袋泡面,只要作業人員急需的,確保防護安全中心都會辦到。當然還有他們想不到的:隨時往返于生活區與施工現場的大巴車,不間斷的防疫口罩、消毒液,初五的餃子、十五的元宵,施工現場熱氣騰騰的姜糖水,雨雪天里全新的棉大衣,宿舍里多加的被褥,隨時補充能量的士力架、VC泡騰片……在這個物資、運輸極為艱難的春節期間,在集團領導的關懷下,中心盡全力辦到了。
1988年出生的綜合辦青年黨員賈陽,入職剛滿一年,除夕夜接到領導電話,什么也沒多想,將愛人和不到3歲的孩子安頓好,就一頭扎進了防疫保障團隊中。各種物資的采購及調配,生活區及施工現場的往來全由他負責,不能按時回家的他,累了就在車里睡上一會兒,一個月下來,他沒有一句抱怨。比價、訂貨、接貨、搬貨、發貨,在他全流程的管理下,保障工作有條不紊,連作業人員兄弟們都對他豎起了大拇指。
“辛苦的不只我一個,大家都沖在第一線,我這點辛苦也算不得什么。晚上九點,冒著大風雪,劉書記和高書記在雪地里為現場作業人員發棉衣;幾位領導每天都是早上五六點鐘,晚上九十點鐘的盯在現場……”在他眼里,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身為這個團隊中的一員該做的。2月22日,他還光榮的成為了一名獻血者,“我能做的很有限,希望這場疫情早日消散。”
精準施策
若論勞務管理,住總人力資源中心在首都建筑業都是頗有名氣的,在日常管理中,一向以“精、嚴、細、實”為工作準則。面對重大險情,他們更是經驗豐富,“反應迅速、靠前策劃、嚴謹務實、統一管理”保障小湯山醫院改造項目順利開展。
“每一步工作都要想在作業人員需求前!每一名作業人員都不能被感染!”在人力資源中心保障服務會上,劉廣軍再三強調。
疫情肆虐,為確保落實工作要求,讓作業人員安心、放心地在項目上工作,人力資源中心盡心盡力。正式成立勞務保障、生活保障協調、對外聯絡及采購工作組,明確職責分工,迅速落實部署,制定計劃、奔赴施工一線。
中心主任李磊負責組織協調勞動力,堅持“統一組織、遠端篩查,集中到場、實名管理”為原則,深入現場生活區解決實際問題。中心副主任張旭帶隊負責現場勞動力協調、組織,詳實掌握生活區和現場人員動態,落實現場施工的每一位作業人員的生活區、出工狀態、實名制信息、工種、來源及返京方式,監督現場作業人員疫情防護工作是否到位,每名在施人員的基本情況,體溫情況都做到了如指掌。聯系各隊伍做好勞動力組織計劃,為分包合同簽訂及經營結算提供支撐,積極聯系后續勞動力轉場工作,為集團其他項目勞動力保障做足準備。
“實名進場測體溫,籍貫往來要摸清。……進入現場聽指揮,防控防疫不能停。工作全程戴口罩,自我防護要記牢。生活區域勤消毒,吃飯休息不聚集。……”清晨6:00,這段防疫口訣每日都會在前往施工現場的大巴上反復強調,中心不斷狠抓勞務隊班前教育。
為了讓作業人員隨時謹記防疫,張旭還帶著大家編制《住總勞務作業人員新冠肺炎防護知識手冊》,將各個工作環節的防疫事項都標注到位。
主動請戰的90后預備黨員田川,發揮自身專業優勢,配合張旭扎進施工現場。
“看著電視上那些90后的醫護人員們沖在前線,我的心深受感動。看著中心領導們各個沖在一線,我更是想要和他們一樣,奮戰在一線,他們就是我身邊的榜樣。”田川第一次出現在施工現場才發現,作業人員保障管理及防疫防控的工作難度,協調管理起來的確不是一件易事。
他主要負責每日統計報送現場勞動力數據;監督現場人員實名制落實情況;監督提醒現場勞務人員做好口罩佩戴和安全防護,確保施工現場防疫防控措施落實到位;抽測施工現場人員體溫,監測現場人員健康狀態。
“雖然我做的都是一些瑣碎細小的工作,但能盡自己的一份力就感覺特別有意義。在這里,我每天看到的,感受到的,都是團隊擰成一股繩的勁頭兒,讓我切實感受著每名員工身上的‘小湯山精神’。”田川激動地說。
目前,全國各地區感染人員從不斷攀升到連續十幾天逐步下降,形勢好轉,但人力資源中心繼續落實責任,嚴管嚴控,這是人力資源中心的工作原則。
疾風知勁草,大難見實力。人力資源中心在此次戰“疫”中用責任、擔當筑起了一道道確保人力、確保物力、確保安全的屏障。其實每一次逆風前行的道路上都不會缺少他們勇擔當的身影。 (文/劉昕曌)
我要投稿(工作時間:9:00-1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