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日期:2020-02-26 來源:中建八局東北公司
召之即來、來之能戰、戰之必勝,10晝夜鏖戰,中建八局援建的大連第六人民醫院C區改造工程順利完工,在抗擊疫情的戰斗中,又打了一場漂亮仗。
十天十夜“筑”力大連“小湯山”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后,大連市第六人民醫院改造工程迅速啟動該醫院目前是大連市唯一收治新冠肺炎患者的場所。中建八局東北公司作為參建單位之一,主要任務是完成醫院C區1、2層共2000平方米的空調通風系統改造工程,將普通病房升級改造成防疫專用的負壓病房。
2月8日連夜施工
接到指令后,中建八局東北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姚勤波親自部署,公司副總經理劉相雷現場指揮,快速組成20余人的項目管理團隊,集結勞務隊伍,星夜馳援院區建設。
2月11日完成通風主管道
項目團隊歷時3天3夜加班加點趕工,攻克通風系統主管道改造工程。
2月16日晚完成室內改造工程
截至16日晚,項目團隊高質量完成C區1、2層24個負壓病房、衛生間、12個緩沖區、2條醫護走廊、4條患者走廊等送排風系統管道以及共計200余個末端設備的安裝。
2月18日完成全部改造任務
當天下午,項目團隊將室外排風管道順利安裝完成,歷時10天,援建工程圓滿結束。最后的調試工作完成后,院區將馬上投入使用。
戰“疫”故事
搶時間就是搶生命
“這個改造工程按照正常工期排,至少三周完成,我們整整壓縮了一半,僅有10天,建設速度必須跑贏疫情擴散。”周永飛談到工期時說。
工程要搶干快建,工序不能亂。項目管理團隊敲定一條主線、兩個重點,堅持以工期進度為主線,以通風系統的“嚴密性”和“潔凈度”為施工兩重點。
2月15日,大連突降大雪,降溫達15度,陣風7~8級,正趕上C區改造要進行室外管道吊裝施工。“20多米的高空吊裝作業受大風嚴重影響,我們就與大風打游擊戰,風大的時候,我們停下來,風小了,大家馬上就沖出去干,”周永飛說到這里的時候,稍微頓了頓,“這搶時間不就是搶生命呢嘛。”三條風管,50余米,全部保質保量完成。
在進行室內豎向排風井管道安裝時,原來的風井已經砌筑完成,為了滿足負壓通風設計方案,同時最大限度的降低對原有工程的損害,項目團隊只能在原來的風井上開了半平米的施工洞,找了兩個技術精湛、身材又比較瘦小的工人,在狹窄、密閉的空間內整整施工了一天一宿,最終完成了負壓排風系統最難節點的攻關。
“沒見過這么緊急的工期,”來自莊河的班組長王榮龍說,“但是我們工人從來沒有抱怨,國家有要求,早建成,早安心。”現場管理人員、勞務隊伍每天工作都在18個小時以上,大家吃完飯就干,干累了,找個地方坐著瞇會兒,醒了繼續干。
要對得起板房掛的那面黨旗
“我們來到工地,板房一到,最早掛上的旗幟就是這面黨旗。”負責風管材料排產監督工作的黨員王中杰說。考慮到現場的風管材料排產慢,王中杰多次奔赴風管加工場,監督生產,第一批料單工人連夜加班生產,他跟隨貨車司機將貨物運送到施工現場并完成卸貨任務,已經是凌晨。“我有八年黨齡,早就做好了心理準備,組織有需要,我就要沖上去,咱得要對得起板房掛的那面黨旗。”
作為最早來到項目的年輕人,徐洪濤主要負責C區一層施工,來到工地的第一天,清點材料、熟悉現場、了解工人情況、帶領工人查找材料,一天走出了35000多步,“腳疼,”這個擅長長跑的小伙兒憨憨地說。
項目施工最難的地方,黨員都沖鋒在前。“我在項目上是團支書,這一刻才真正理解了什么叫‘黨旗所指、團旗所向’,作為一名入黨積極分子,我希望能夠經受起黨組織的考驗。”徐洪濤說。
畢從福作為現場機電負責人,在接到任務后,毫不猶豫地奔赴一線,他說:“這是一個光榮的使命,我要為我的家鄉大連做好這一件有意義的事,我堅信我們一定能打贏這場戰疫。”
咱干這活兒,是為了700萬大連人民!
“不怕,我中午接到命令,撂下飯碗,上高速開車兩個小時,從莊河就過來了,”徐洪濤說,“我反而感覺挺榮幸的,作為大連人,我也能為家鄉人干點事兒,很自豪!”
“說實話,大家或多或少心里還是有點恐懼的,”周永飛說,醫院收治患者的D區,離施工的C區僅有20米。項目團隊中有人接到任務后,當天先把家人孩子送回了農村老家。
“我自己不怕,我怕傳染給我孩子,孩子剛出生24天,”王中杰說。王中杰的愛人是大連大學附屬中山醫院的護士,正在家中休產假,“我問媳婦,如果你不休產假,你敢去武漢嗎?她說必須去,那我也沒啥猶豫的。”
下大雪那天,徐洪濤加班到了凌晨,當他打算開車回住處時,發現車門凍了,“我就聽旁邊同事給家里人打電話‘咱干這活兒,也不是為了自己,是為了700萬大連人民’!手上一下就有勁兒了,車門打開了,心特別敞亮。”
在這場戰“疫”中,沖鋒在前線的建設者,在抉擇面前選擇了逆行向前,用自己擅長的“武器”堅守崗位,用點滴奉獻詮釋了小家大愛,眾志成城、初心不改,祈愿戰“疫”早奏凱歌,期待更加美好的春景。
我要投稿(工作時間:9:00-1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