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日期:2020-03-06 來源:北京住總
相比社區物業,這是一群離病毒更近、離抗疫“戰場”更近的物業人。
2月19日上午,住總北宇物業公司地壇醫院項目部接到醫院的報修電話,一間隔離病房的水管漏了,需要維修。綜合維修班班長趙向微帶上改錐、鉗子等維修工具,來到隔離病房外的潔凈區,開始穿戴防護服。
對于趙向微和他的維修班同事來說,穿戴上口罩、護目鏡、防護服的“全副武裝”后,穿過緩沖間,進入污染區,完成病房設備的維修工作,已是大年三十以來到現在的“日常”。“幾乎每天都有維修任務,沒有不進去(污染區)的時候。”
地壇醫院是北京市的新冠肺炎定點醫院。為醫院提供保障服務的住總北宇物業人,原本普通的維修作業,因為地點的特殊而變得不那么平凡。
第一次接觸防護服時,趙向微有點緊張,護士指導他注意事項,慢慢也就不陌生了。現在,在護士的協助下,他十分鐘內就能穿戴整齊防護服。身后是護士的叮嚀,“小心點,不要碰壞了防護服。”
進病房檢查后,趙向微發現是接水龍頭的軟管皮墊壞了。他帶著維修常用件,換上帶的軟管,很快就修好了。完成維修單上的任務后,他巡檢了一遍其他20多個病房,一番檢查花了一個多小時,才按來的路徑原路退出,花10來分鐘脫掉防護服,放置進專門的垃圾桶。
“防護服對醫院來說是緊缺物資,能省則省。”秉承這個原則,趙向微和維修班的同事們只要穿上防護服,除了完成報修的任務外,病區的其他病房,屬于自己維修范圍的設備全部巡檢一次。“我今天進來一趟,檢查了20多個病房,全都走一遍,門、窗、桌椅板凳床,都看看有沒有問題。我們是綜合維修班,這些都得管。其他班次也這樣,管電的檢查所有電相關設備,管空調的檢查所有空調。”
這樣一來工作時間大大延長。“悶熱、呼吸不便、行動笨重”,趙向微描述穿著防護服的感覺。“幾乎每天都有維修,沒有不進去(污染區)的時候。”趙向微說,最多的時候,隔離病房一天報了五次維修,物業的電工、水工、空調、氣動物流等班組所做的就是隨時候命,做好病房設備的保障,讓醫護人員和病人沒有后顧之憂。”
“誰都怕病毒,不能因為怕就不處理”
在地壇醫院項目部負責人孫衛東看來,疫情出現后,物業維修保障人員的日常工作比起以往更“細”了。“比以前多了一個‘進去’的概念,以前沒有進不進去的區別,大家都穿著工作服,進病區干完活回來,有報修,再去。”孫衛東說。而現在每次維修保障前的必須程序是,先到指定地點“穿”,完成工作后,到指定地點“脫”。
“細”還體現在,項目部要求所有維修班員工,只要進去隔離病房,就要檢查一遍所有病房屬于自己管理范疇的設備。“維修單上沒寫的,是你管的,都要檢查一遍。水工檢查水的,電工檢查電的。”
項目部的物業人員,大部分人都進過隔離病房作業。“醫院一報修,我們就進去,基本上天天都要進污染區。”孫衛東說,項目部還有兩名潔凈空調工,負責測負壓病房潔凈空調的負壓值,每天都需要穿上防護服進行測量工作。
雖然走進隔離病區作業,但只要做好防護就并不可怕。“員工們一開始心里有點兒波動,但醫院給我們做了很多培訓,什么場所需要防護、防護的標準是什么,每天都不厭其煩地說,千叮嚀萬囑咐個人防護措施。員工清楚了解了防護知識,心里自然也踏實了。知道怎么保護自己,才能做好醫院的保障。”孫衛東說。
孫衛東說,新冠肺炎疫情來得突然,項目部服務的又是定點醫院,物業員工從春節到現在沒怎么回過家是常事兒。部分外地員工不能及時返京,在京的員工就得頂上,“有人日班加晚上值班,連續值班48小時,吃住都在單位。”
除了保障運行、維修,應對突發情況,為醫護人員臨時改造休息區、下雪天后清理平整醫院內部道路,都是這些物業人要做的工作。“這些都是我們的工作日常,只不過現在的時期比較特殊。誰都怕病毒,但不能因為怕就不處理。”孫衛東說,物業人的堅守,都是為了給一線醫護人員創造一個有保障的工作環境添一分力。
我要投稿(工作時間:9:00-1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