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日期:2020-02-19 來源:網絡來源
從“火神山”到“雷神山”,再到各地的“小湯山”,10天建設完成,7天交付使用……中國速度、中國奇跡、基建“狂魔”再一次成為熱詞。一個又一個奇跡的背后,是一個個建設者“我參加”、“保證完成任務”、“有召必回”的挺身而出。他們放棄休假、主動請纓,用行動詮釋建設人的擔當和使命,投入這場“狂魔”與“疫魔”的對戰中。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作為與湖北接壤的人口大省——河南,本著“寧可備而不用,不可用而不備”的理念,開啟了河南“小湯山”醫院的搶建工作,涌現出多個以“一”戰“疫”的動人場面:一聲令,召必回戰必勝;一路護,邊施工邊驗收;一條心,有困難八方援……當然,還有那一群“逆行者”。
一聲召令:第一個沖上去,做好表率
“作為建筑人,本身就有這個責任,尤其是特殊時期,我更應該第一個沖上去,做好表率。”中國建筑第七工程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建七局”)鄭州市第一人民醫院傳染病醫院五工區項目經理任舉達說。
接到公司參建河南“小湯山”醫院的消息,正在回家路上的任舉達立即掉轉車頭,直奔項目現場。他知道,接下來是一場硬仗、一場必須要嬴的仗。
1月26日,中建七局近百名項目管理者火速集結,數十臺大型土方設備連夜進場,第一批后勤保障物資到位,構筑物拆除、場地平整工作拉開序幕。任舉達是首批到達人員之一,他主要負責五工區118間病房區主體結構、機電安裝和裝修任務。
工期雖緊,但任舉達明白,工程質量和安全生產始終是重中之重。
“一定要做到出手即成品、出手即精品,拒絕一切返工行為。”這是他一貫堅守的原則。從質量把控到重大工程節點進度,從現場物資材料購買到配備愛心驛站、熱水箱、移動廁所……盡管現場環境復雜,但任舉達將所有事項安排得井井有條,分工詳細、定崗到人。他時刻保持著清晰的思路,也做到了“事無巨細”:看到熱水箱下面有積水,他第一時間要求相關人員將旁邊的線路進行改道,嚴守現場臨電安全;看到鋼筋綁扎不夠標準,立刻集合相關人員進行技術交底……
施工隊伍進場后,任舉達身先士卒,帶領五工區建設者開足馬力。在所有人的努力下,五工區僅僅用時兩天就完成了2150平方米場地平整工作,鋪設了2400平方米雙層防滲膜,118間箱式板房隨即進場。
“顧不上吃飯”、“沒時間睡覺”是其間任舉達的工作寫照。“我必須擔起這份責任,帶著兄弟們打一場漂亮仗。”任舉達的表態擲地有聲。
一線勞模:工地“守夜人”
深夜,城市早已沉寂,但鄭州市第一人民醫院傳染病醫院施工現場仍舊燈火通明、人頭攢動。四工區安裝總協調白仕琦正在工地上給勞務工人講解工作要領。
作為一名海歸人員,白仕琦有多年海外求學及以項目經理身份參與多個國際知名項目建設的經歷,曾獲河南省五一勞動獎章。雖然公司倡導“就近原則”,但得知中建七局承建“特殊”項目后,正在甘肅過年的白仕琦主動請纓,自駕車十多個小時趕到了工地。
項目工期僅有十天。要如期交工,必須科學統籌工序,實現穿插作業。例如,在箱式板房吊裝時,需要同步進行水、電、消防、供暖、智能化等安裝工作。箱式板房在運到工地前,往往來不及進行預留(預埋)處理,這為后期安裝增加了難度。憑著多年經驗和一股鉆勁兒,白仕琦根據施工現場情況,遵循“小管讓大管”、“有壓讓無壓”等操作規程,制定了高效精準的施工組織方案,有效地破解了這一難題。
面對工期緊張、工序繁雜這一實情,白仕琦要求每個工種都有專人跟進材料供應、人員調配等事項,確保各環節無縫對接。他還要求,每完成一個病房單元吊裝,水、電、消防、供暖、智能化等安裝工序馬上跟進,完工后立即報監理驗收。每一項工作,白仕琦都親力親為,免不了連續通宵忙碌,成為工地上的“守夜人”。
“攻堅克難時,我是勞模,當然要帶頭!”白仕琦言語鏗鏘。
一面旗幟:讓黨旗飄揚在抗“疫”前線
2月1日,洛陽市醫療應急救治中心建設任務下達后,河南三建建設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河南三建”)當即立下軍令狀:7天交付使用。河南三建副總經理、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趙明侃臨危受命,擔任項目領導小組組長。動員會上,趙明侃強調要充分發揮黨組織戰斗堡壘和模范帶頭作用,做到“一個支部一個堡壘,一個黨員一面旗幟”。
言出必行。趙明侃第一時間挑選出公司精銳力量,組成領導小組,并迅速組建3支共200余人的青年突擊隊,由黨員骨干擔任隊長,火速開進、全力攻堅。
基建突擊隊負責人白楊青連夜制定方案,組織人力機械。一向精力旺盛的他熬紅了眼睛,疲憊寫在臉上,但從未喊過一聲累。陳超所帶領安裝裝飾分隊的施工區域距離確診病例集中收治病區只有20米。他帶領突擊隊在數小時內確定方案,在做好防疫保障的前提下晝夜施工。2月5日晚,當地天降大雪、氣溫驟降,主體建設正值關鍵時期。曾參加汶川特大地震援建的突擊隊負責人馬明帶領工人冒雪施工。一夜過去,平時習慣大嗓門的他,聲音已經沙啞到幾乎聽不到。
“要站在壓倒一切的高度,全力完成建設施工任務。”趙明侃帶領河南三建人全力以赴、攻堅克難。在全國嚴防嚴控疫情的情況下,他們想盡一切辦法解決人員、機械、材料、物資等關鍵要素缺口大、進場難的問題,確保施工進度、質量和安全。
“必須做好現場防護,保證現場人員安全,非常時期更要有非常舉措。”趙明侃親自制定現場防疫防護計劃并嚴查嚴管。無論多晚,她都會在現場監督檢查消殺和人員登記情況。人員就餐完畢后,趙明侃親自落實食品垃圾處理,確保各項制度執行到實處。
“在疫情面前,黨員就是旗幟標桿,要讓黨旗飄揚在攻堅現場。”趙明侃說,要用行動帶領團隊踐行,用初心扛起鮮艷的黨旗。
在這場與“疫魔”的斗爭中,建設者爭分奪秒、挑起重擔、拾起希望、筑起堡壘。令人欣喜的是,這些建設者也被更多普通人守護著。
幾天前,中建七局員工劉建國在朋友圈發了一條消息,“中建七局鄭州市第一人民醫院傳染病醫院項目急需各類防疫物資”,并留下了聯系方式。短短半天時間,這條消息已被“刷爆”——劉建國先后接到680多個電話、300多條短信,項目建設前期所需防疫物資用了不到半小時就徹底落實了。這不就是一幅社會各界援建河南“小湯山”醫院、關愛所有戰“疫”一線建設者的暖心縮影?
我要投稿(工作時間:9:00-1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