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我國為能源進口花費達到3000億美元,其中,石油的對外依存度已逼近61%的“十二五”紅線。國家能源局預計,今年,能源需求將進一步增長,能源進口仍將保持漲勢。對此,有業內人士指出,當前,對我國中長期能源需求的控制必須亮起“紅燈”。 石油對外依存度逼近紅線 中國是個人口大國,同時也是一個能源消耗大國,我們日常生活中所需的照明、供暖、交通以及餐飲等方面實際都與能源消耗有關。尤其在經濟迅猛發展的近幾年, 我國能源需求激增,石油、天然氣以及煤炭三大基礎能源的對外依存度由此也一直保持著漲勢。
根據中國石油集團經濟技術研究院最新發布的《2013年國內外油氣行業發展報告》顯示,去年,我國石油?穴成品油?雪和原油的表觀消費量分別達到4.98 億噸和4.87億噸,同比分別增長1.7%和2.8%。石油對外依存度達到58.1%,連續多年超過了50%這一國際公認警戒線,而天然氣的對外依存度也由2012年的25.5%,首度突破30%,上升至31.6%。 對比往年的數字,其實不難發現,我國自1993年首度成為石油凈進口國以來,石油對外依存度已由當年的6%幾近翻番。而根據《能源發展“十二五”規劃》目標,至2015年,我國石油對外依存度需控制在61%以內,由此可見,目前的數字正在逼近這一紅線。 原油對外依存度為何不斷抬升?對此,有業內人士認為,國內主力油田設備老化、資源開采難度以及成本的不斷加大等因素都左右著我國石油的對外依存度,這些因素決定了原油產量很難在短期內實現大幅提升,這也意味著,石油對外依存度在未來幾年內仍有可能繼續攀升。 多渠道進口確保能源安全 石油被譽為工業的“血液”,沒有石油就沒有現代工業。在能源對外依存度不斷攀升的同時,人們對于能源安全的恐慌自然也會加重。有專家就曾預測,如果不對能源需求加以控制,中國石油的海外依存度到2035年將達80%,這一遠超“十二五”紅線的石油對外依存度勢必將威脅到國家經濟發展的穩定性。
事實上,這種憂患意識并非沒有道理。從目前的形勢來看,中國進口的來自中東的原油達到1.4654億噸,占到了總進口量的52%,來自拉美和非洲的原油則基本穩定在2770萬噸、6424萬噸,然而,這些地區又都存在著很大的不確定性,不可避免地影響到中國的能源供應安全,而反觀美國,其石油進口的首要來源是鄰國加拿大和墨西哥,并不依賴中東。 另一方面,目前我國的油氣進口主要還是通過海上渠道,盡管為了減少對馬六甲海峽運輸通道的依賴,我國已經在近幾年內建設成西北、西南、東北、海上四大油氣進口戰略通道,但現有的幾條陸上進口油氣通道存在一定的輸送上限,這種情況還是要在降低中國對中東石油的依賴性,以及未來與非洲、俄羅斯、委內瑞拉等國家和地區的進一步合作中逐漸轉變。 同時,有專家也建議,我國還需用幾年的時間,進一步加強石油戰略儲備能力,并加強對頁巖氣、煤層氣、油砂等非常規能源的開發利用。
大幅降低煤炭消費比重 長期以來,在我國一次能源消費結構中,煤炭占近70%的比例,而煤炭之外的相對清潔的能源消費只占30%左右,這雖然與世界水平恰好相反,但煤炭一直還是 “一家獨大”。數據顯示,2009年我國煤炭進口突破1億噸,成為煤炭凈進口國,在隨后的幾年連續突破2億噸、3億噸關口,2013年全年進口煤炭 3.27億噸,凈進口達到3.2億噸。可見,隨著經濟的發展,煤炭需求在我國也是日趨旺盛。 但自2013年年初以來,我國中東部地區反復出現霧霾天氣,燃煤排放被定義為造成大氣污染的最主要原因,使得煤炭消費成為一個敏感的話題,如何從根源上治理霧霾?調整能源結構成為了重中之重。 據悉,能源局為2014年能源工作定下的目標是,控制能源消費,其中能源消費總量38.8億噸標準煤左右,增長3.2%,煤炭消費量38億噸,增長 1.6%。同時優化能源結構,將非石化能源消費比重提高到10.7%,非石化能源發電裝機比重達到32.7%。此外還要求在全國淘汰煤炭落后產能3000 萬噸,關停小火電機組200萬千瓦。
值得一提的是,依照能源局計劃,今年煤炭消費占能源消費總量的比重需降低到65%以下,這比2013年9月12日國務院發布的《大氣污染防治計劃》中提到的“控制煤炭消費總量,到2017年,煤炭占能源消費比重降低到65%以下”的目標,又縮短了實施年限。在近日有關落實大氣污染防治的工作專題會議上,能源局明確,未來將采取五大措施,加強大氣污染防治。其中包括,盡快研究出臺《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相關配套政策;做好2014年天然氣供需平衡工作,明確2014年天然氣增供計劃與措施;加快推進能源保障相關工作;做好京津冀及全國煤炭減量替代測算,以及抓好大氣污染防治專項監管。
而為了讓霧霾頻發的中東部地區少燃煤、多用“遠方來的電”,記者也從國家電網公司獲悉,中國正在規劃建設12條治霾跨區送電通道,最早一批將在2016年建成。據透露,去年9月國務院印發《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后,國家能源局遂交由電力規劃設計總院提出電網實施方案,方案包括規劃建設12條跨區送電通道。目前,這一方案經過中介機構評估后已上報國家能源局等待批復,這些輸電通道應在《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要求的2017年之前發揮作用。
國家電網發展策劃部副主任張正陵透露,國網公司將負責建設運營其中11條輸電通道,包括4條特高壓直流線路、4條特高壓交流線路和3條500千伏高壓線路。其中,寧夏東至浙江的特高壓直流輸電通道已經獲得開展前期工作的“路條”。
工程建設網首頁 |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管理案例 | 會議活動 | 施工企業管理雜志 | 我要投稿
版權所有:北京華信捷投資咨詢有限責任公司《施工企業管理》雜志社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南四環西路186號漢威國際廣場二區9號樓5M層西區郵編:100070電話:010-68520349傳真:010-68570772E-mail:sgqygl@chinacem.com.cn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072號 京ICP備09092133號-1 Copyright ?2000-2015 工程建設網 保留所有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