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專家簡介:
羅先初,北京捷盟管理咨詢有限公司副總裁,捷盟建筑行業咨詢中心總經理。對戰略、組織、流程、管控、人力資源、改制重組、企業文化等相關領域都有系統研究。
建筑企業由于其產品、組織模式、運作方式等的特殊性,管理的復雜度和難度都很高。很多建筑企業在管理中想了很多辦法,做了很多嘗試,但效果并不好,很是令一些企業家和管理者苦惱。中建二局的“底線管理”實踐較好地解決了一些困擾建筑企業的管理難題,使企業管理由“底”而逐步提升,從此尋找到一條企業發展的“康莊道”。
“底線管理”為企業打開發展之“門”
一個企業的發展過程,從規模上的量變到管理上的質變,通常都不可避免地會經歷種種成長的陣痛,而系統、卓越的管理思維也只有在屢試屢搓后才會變得清晰和深刻。從經驗材料看,中建二局的發展歷程同樣經歷了一段步履維艱的痛苦期,正是面臨的一系列困惑與迷惘倒逼中建二局回歸理性,從而加速了其管理思維的優化和創新。
張瑞敏曾講:“把一件簡單的事做好就不簡單,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不平凡”。我們現在很多企業在管理上貪大求全,求新求變,疲于應付,不知道哪是關鍵、哪是問題的癥結所在。企業管理好高騖遠是沒有用的,我們的管理者若不能回到企業的基本面,不能針對關鍵問題從根本著手,奢談企業管理只能無濟于事,追求卓越更是子烏虛有。當企業可利用的市場機會越來越少、內外部生存環境越來越嚴峻時,中建二局開始重新思考企業管理的本源問題,逐步摒棄過去的機會導向和急功近利的發展模式,“底線管理”正是在這種情況下,在中建二局孕育并日趨成熟起來,并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和作用。
“底線管理”所基于的底線思維是一種典型的“后顧性”思維取向,與戰略計劃、績效管理、效益最大化、激勵與反饋等注重“前瞻性”的思維取向不同的是,底線思維注重的是對危機、風險、底線的重視和防范,管理目標上側重于防范負面因素、堵塞管理漏洞。“底線管理”這種“后顧性管理”理念最初在中建二局被“逼”出來的時候,更多的是強調對項目管理中最基本的、原則性問題的恪守,如施工方案拿出之前不可盲目施工、所有項目必須確保一定的盈利水平、合同外簽證和零星用工必須做到周清月結等。經過這些年來的管理實踐與發展,“底線管理”才中建二局有了更加清晰和具體的含義,即以注重底線意識為主要特征,瞄準制約企業發展質量與效益的“短板”問題,針對與之相關的每一項工作設定出最低的標準(底線),要求任務執行者都要超過這個底線,同時強化對底線目標實現情況的跟蹤與考核,根據考核結果作出管理決策。如今,“底線管理”思維已成功地滲透到中建二局企業管理的方方面面,深深地扎根于每一位中建二局人的心中,助推企業走上了一條穩健、可持續發展之路。
“底線管理”要注意目標設定
底線目標的設定是企業施行“底線管理”的首要環節,也是最為重要的環節,底線目標制定的科學性、合理性,直接關系到問題解決的執行效果和企業整體戰略的實現水平。“底線管理”著眼“短板”,抓住要點,把握命脈,緊盯最終經營結果,所以底線目標要緊緊圍繞“經營結果”來制定,既體現企業的關注、期望和要求,又確保通過努力可以實現。底線目標過于嚴苛,就不能確切地稱之為“底線”,對于被管理者來說,執行起來難度過大,執行就會打折扣,就會挫敗其積極性,甚至還會為避免受懲罰而做出對企業發展不利的短視行為;目標設定過于寬松,對于企業來說,等于自己降低標準和要求,就無法通過“底線管理”解決“短板”問題,有效發展控制風險,促進經營管理水平的提升,“底線”也就成了一句空話。中建二局在不同的時期,針對不同的“短板”,設定了合理的底線目標,并隨著管理的提升逐步對底線目標進行調整,使企業發展中的諸多棘手和長期困擾的問題得到了很好地解決。
“底線管理”要重視基礎和規范
當前,我們大多數建筑企業仍然是勞務密集和外延式發展模式,由于員工隊伍整體素質及業務組織形式的特殊性,管理仍相對粗放和簡單化,基礎管理薄弱已成全行業所面臨的普遍性問題。從中建二局的管理實踐來看,“底線管理”必須注重對企業各項基礎工作的全面掌控,具體到項目管理中,它強調針對施工隊伍人員管理、資金管理、材料管理三大系統管理問題,深入挖掘“短板”要素,并設定相應的底線目標和要求,制定實現底線目標的行動方案,進而進一步落實管理職責,過程中重細節、重基礎、重落實,將每一項底線指標具體落實到位,嚴格監控各系統底線標準的實現程度,并將其作為績效考核的標準和依據,借此促進項目資源的優化配置及項目運作成本的有效控制。強化工作標準執行,使企業各環節工作做到無縫銜接、環環緊扣、道道把關,要求每一位員工都要敬業、負責、盡職,對每一項工作都以精益求精的態度對待,通過精心精細的工作過程,達到精準、精確、精致,形成精品業績,將“底線”思維貫穿于企業基礎管理之中,這是中建二局成功實施“底線管理”的基本經驗。
“底線管理”要求工作標準的明確界定,清晰地規定“做什么”“怎樣做”才是合理的、能被企業接受的,這樣,就必須使企業機構管理、人事管理、財務管理、合同管理、營銷管理、物資設備管理等各項活動都有系統的制度規范與流程參考,從而保證企業在具體事務處理上的準確性與規范性,全面提升企業風險控制能力,使各項經營管理工作有章可循,保證企業生產要素(人才、資金、技術、設備、材料等)都處于有效的控制之下,實現業務流程、監督檢查、激勵約束上底線目標的全覆蓋,進而推進企業各項經營管理工作的穩健有序開展。因此,中建二局在實施“底線管理”時,注意不斷完善制度規范和細化工作流程,逐步突破制約企業發展的瓶頸,管理水平和發展質量才到了快速提升。
“底線管理”要立足和諧,強調執行力
目前,為許多企業廣為推行的標桿管理、末位淘汰、競爭上崗、平衡計分卡、KPI考核強制分布等相對強勢的管理手段,極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公司競爭能力,其產生的積極效應是顯然的。但我們也注意到,這些方法若運用不當、處理不好極易導致員工短視、團隊合作意識差、企業整體戰斗力下降。“底線管理”很好地利用了這些管理理念所能夠發揮的積極效用,同時盡量規避了這些管理方式可能產生的消極影響,它基于對企業管理提出的最低要求,明確對企業各單位(部室)、各崗位工作提出的底線標準,所代表的是企業管理水平的基準參照。以此為基礎推行的企業管理,重點考核底線標準的執行情況,只要不觸碰“底線”所代表的“高壓線”,就是合理的,就是可以被公司認可的,從而使管理變得可實施、能實現。在“底線管理”過程中,中建二局 “底線管理”的一系列目標、要求和舉措之所以能被公司上下廣泛的理解和接受,就是很好地注重了員工承諾與企業責任心,有效地減輕了員工在內部競爭上的過度壓力,營造與養成了整體團隊的績效文化;就是很好地把握了管理的“底線”,不唯高,只唯實,從而創造了管理和諧,凝聚了企業智慧,激發了全員士氣。
一直以來,執行力都是許多企業十分關注也十分困惑的問題。執行力薄弱不僅會使企業產生較大的內耗,無形中消耗企業的大量人力、財力,物力,還會錯過發展機會,影響企業的目標達成和長遠發展;而在執行力強的企業,管理層制定的戰略、擬定的目標往往都能夠開花結果、得以實現,企業發展能夠形成持續的原動力,企業也更容易成功。由此可見,執行力決定企業的成敗,甚至可以這樣說,一個企業的失敗基本上都是執行的失敗,企業的成功都是執行的成功。中建二局在實施“底線管理”的過程中,通過對企業各層面管理及業務運營中底線目標的設定,很好地激勵員工克難攻堅、樹立市場意識、質量意識、安全意識和風險意識,通過對“底線管理”全面、細致、深刻的宣貫,及對底線目標執行情況的跟蹤落實與考核,并根據考核及時兌現獎懲,已使底線思維逐漸融入到企業精神之中,成為組織機體流動的血液,成為一種制度化、標準化、精細化下的習慣和自然。標準執行更加順暢、目標落實更加有力、企業合力更加強勁,個人和團隊的執行力得以提高,企業的凝聚力、向心力得以增強,執行力文化所要求的“執行、執行到位、執行到底”的信念和決心也在日常各項職責履行中得以樹立和彰顯。可以說,中建二局“底線管理”的成功也是多年來堅持和執行的成功。
在以往,我們太多的強調“高標準”、“嚴要求”,總希望管理能“一口吃個大胖子”,但我們經過反復折騰后,往往是決心大,用力猛,效果差,很是無奈和挫折。中建二局的“底線管理”為我們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參照和借鑒,原來管理可以從“短”起步,從“底”要求,逐步提升,一步一步實現我們的管理理想和發展目標。讓我們“沉”下來,著眼于企業管理的最低要求,從基本、基礎做起,我們的企業一定會有美好的未來!
版權聲明:本文系工程建設網獨家稿件,版權為工程建設網所有。轉載須注明來源及作者,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工程建設網首頁 |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管理案例 | 會議活動 | 施工企業管理雜志 | 我要投稿
版權所有:北京華信捷投資咨詢有限責任公司《施工企業管理》雜志社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南四環西路186號漢威國際廣場二區9號樓5M層西區郵編:100070電話:010-68520349傳真:010-68570772E-mail:sgqygl@chinacem.com.cn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072號 京ICP備09092133號-1 Copyright ?2000-2015 工程建設網 保留所有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