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湘西的沃野群山之間,一條連接我國縱向和橫向最長高鐵干線——京廣高鐵和滬昆高鐵的鐵路逐漸成形。它,就是懷邵衡鐵路。
從懷化經邵陽至衡陽,318公里的施工沿線上,承擔了多個控制性工程建設任務的中鐵隧道集團正以標準化、精細化施工管理的創新模式推進鐵路加快建設,確保施工質量和安全。
標準先行 鋼構產品實行“實名制”
今年50歲的張奎是懷邵衡鐵路項目鋼構加工廠的一名焊接工,負責焊接隧道施工所需的各類鋼構件。在每個部件焊接完工之后,他都會在部件醒目的位置貼上自己的名字。
“我們這里加工的鋼構產品都實行‘實名制’,任何一件加工產品都可以追溯到源頭。”張奎說道。
與以前搭個廠棚“小作坊”式的鋼筋加工不同,如今,中鐵隧道集團鐵路項目都成立鋼構加工廠實現了集中加工,明確作業標準,讓專業人員干專業的活兒。
一直以來,隧道拱頂空洞、防水體系建設不當等常常造成隧道滲漏水、開裂、接觸網脫落等問題,成為隧道運營期間的重大安全隱患。
在懷邵衡鐵路施工過程中,中鐵隧道集團的技術人員經過兩個月的現場調研,分析空洞形成原因、研究拱頂封頂混凝土灌注工藝等標準化施工措施,總結出豎向排氣與注漿工藝、拱部混凝土灌注配套工裝等一套標準措施,為我國今后同類地質隧道施工打下了基礎。
“鐵路施工必須剛性執行施工規范,全面推行精細化管理,搞好了,項目也就成功了。”中鐵隧道集團總經理唐忠說。
數據說話 安全帽戴上“小方盒”
在懷邵衡鐵路雪峰山隧道施工現場,筆者發現,工人們白色的安全帽上多了一個橙色的“小方盒”。“這個盒子里有一個芯片,工人們進入隧道時,系統會自動采集信息,隨時掌握隧道內的情況。”中鐵隧道集團三公司總經理李少利告訴筆者。
現場工作人員打開值班室電腦上的“數據化管理平臺”,屏幕上進入隧道人員的姓名、工種、所在位置、施工時間等信息一目了然。
小到每一工序的作業用時,大到項目進度計劃,都濃縮在數據化管理中。據李少利介紹,在現場管理中,電工班人員要領一卷高壓電纜,首先要到物資部留下領料數據,這一卷電纜要用到哪里、用多少,現場領工員都需要核實確認。最終這一卷電纜的使用記錄會由物資部、現場領工員記錄等相互印證,實現管理閉合,只要一方數據有出入,數據化管理平臺就會出現預警,提醒管理人員去核查。
“數據化管控就是讓管理全過程留下痕跡,一切用數字說話,確保安全質量受控。”中鐵隧道集團副總經理、懷邵衡項目經理韓靜玉說。
機械助力 減少人員提高效率
走入隧道深處掌子面施工現場,筆者并沒有看到以往施工中火熱的場面。只有兩臺三臂鑿巖臺車和幾名工人在作業。
韓靜玉說,相比于傳統的隧道開挖,現在采用先進的鑿巖臺車,只需配備6名操作人員,分兩個作業班組進行施工。由于鑿巖臺車為液壓傳動,打鉆速度快,在實際使用中單孔5米深的炮孔成孔時間為3到5分鐘,全斷面開挖單循環時間控制在3到4小時,極大加快了開挖掘進速度。同時,鑿巖臺車利用自身的高壓水跟進鉆孔,減少了掌子面的巖塵,改善了洞內作業環境。
“現在,鉆孔過程中掌子面不需要大量作業人員,極大減少了群死群傷事件的發生,所有機械操作人員也都在有防護措施的設備內操作,這又極大降低了施工安全風險。”韓靜玉說。
據韓靜玉介紹,隨著國家對施工安全要求越來越嚴格,我國隧道施工機械化程度不斷提高。采用機械化配套技術不僅工效高,可以大量減少洞內作業人員,提高作業人員安全性,而且具有成本優勢。
近年,現行資質管理制度的缺陷逐漸暴露,資質標準的不合理之處逐漸顯現,資質掛靠、違法分包和轉包等行為屢禁不止,擾亂了建筑市場的正常秩序。為此,各地建設主管部門、行業協會和廣大企業,交流了資質管理運行的現狀,提出資質標準修訂的相關建議。
工程建設網首頁 |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管理案例 | 會議活動 | 施工企業管理雜志 | 我要投稿
版權所有:北京華信捷投資咨詢有限責任公司《施工企業管理》雜志社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南四環西路186號漢威國際廣場二區9號樓5M層西區郵編:100070電話:010-68520349傳真:010-68570772E-mail:sgqygl@chinacem.com.cn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072號 京ICP備09092133號-1 Copyright ?2000-2015 工程建設網 保留所有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