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以來,城市規劃飽受詬病,甚至一度被視為城市“攤大餅”等發展問題的罪魁禍首,這是因為在同一個城市空間里,不同的政府部門都有規劃引導和控制要求,但由于彼此之間缺乏協調甚至相互沖突,導致了開發管理的混亂和建設成本的增加,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經濟社會的健康發展。
從多年的城市發展歷程來看,與城市發展有關的規劃非常之多,這些規劃多是獨立編制、各自為政,在很多方面相互矛盾、相互制約。業內專家認為,必須提倡“三規合一”,進而實現“多規融合”,最終將各種規劃統一到一個平臺上,形成指導城市發展的一張藍圖,才能真正發揮城市規劃對城市發展的引領和主導作用。
所謂“三規合一”,就是將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城市總體規劃、土地利用規劃中涉及到的相同內容統一起來,并落實到一個共同的空間規劃平臺上,各規劃的其他內容則按相關專業要求各自補充完成。
從某種意義上說,規劃本身就是一種遺憾,因為規劃工作更多地是在進行一種協調,在尋求各方利益的“公約數”。各種規劃都是如此,無論是政府還是公眾、電力還是水利,都涉及到利益的平衡問題,不可能就某一方面實現利益最大化。“單獨理解一些行業的發展規劃,從各自行業發展的角度來看,其占用的資源看起來無可厚非,但是將其放在整個城市的發展中,某一行業就不可能占用那么多公共資源。”專家認為,“三規合一”就是要把各個行業、各個部門的發展需求統籌放在一張藍圖上,實現“一張藍圖繪到底”。
去年召開的中央城市工作會議提出,要以城市群為主體形態,科學規劃城市空間布局,實現緊湊集約、高效綠色發展。業內人士認為,只有實現了規劃的“集約”,才能確保城市的“高效”。
城市的資源有限、空間有限,只能有一張統領類的規劃,作為城市發展的一張藍圖。目前,實現一張藍圖在技術上不存在大的障礙,主要在于體制問題。
據記者了解,國際上,規劃一般分為兩種,一類是發展類規劃,即目標引導性規劃;一類是空間類規劃,即以土地為核心的空間利用規劃。目前,我國發展類規劃和空間類規劃有很多,雖然這些規劃都有上位法作為依據,但是規劃內容卻很難協調一致。
“經法定程序批準的城市總體規劃,就是這座城市發展的綱領性藍圖。”業內專家表示,作為引領城市發展的規劃,理應建立以城市規劃為核心的平臺,將各行各業的規劃統一到城市規劃這張圖上。
無論世界上哪個國家的何種體制下,城市規劃的本質都是一種由政府主導、帶有公共政策的規劃。從法定地位來看,在所有的空間類規劃中,城市規劃是任何一種體制下都采用的法定規劃,目前,我國只有一部專門針對規劃的法律——《城鄉規劃法》;在管理體制方面,我國所有的城市,包括縣城,都已經實現了城鄉規劃全覆蓋,而且有專門的隊伍進行管理;在技術力量方面,全國有接近3000家的城鄉規劃編制單位,專業人員近10萬人。由此可以肯定,“三規合一”無疑應當統一到城市規劃這個平臺上。
在專家看來,“三規合一”并非是指只有一個規劃,而是要最終形成一個城市空間概念,在規劃安排上互相統一。同時加強規劃編制體系、規劃標準體系、規劃協調機制等方面的制度建設,強化規劃的實施和管理,使規劃真正成為城市建設和管理的依據和龍頭。
中央城市工作會議提出,要在規劃理念和方法上不斷創新,增強規劃科學性、指導性,“三規合一”正是對這一要求的踐行。“三規合一”能夠加強對城市空間立體性、平面協調性、風貌整體性、文脈延續性等方面的規劃和管控,能夠更多地留住城市特有的生態環境、地域文化特色、建筑風格等“基因”,能夠確保城市實現高效發展。
近年,現行資質管理制度的缺陷逐漸暴露,資質標準的不合理之處逐漸顯現,資質掛靠、違法分包和轉包等行為屢禁不止,擾亂了建筑市場的正常秩序。為此,各地建設主管部門、行業協會和廣大企業,交流了資質管理運行的現狀,提出資質標準修訂的相關建議。
工程建設網首頁 |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管理案例 | 會議活動 | 施工企業管理雜志 | 我要投稿
版權所有:北京華信捷投資咨詢有限責任公司《施工企業管理》雜志社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南四環西路186號漢威國際廣場二區9號樓5M層西區郵編:100070電話:010-68520349傳真:010-68570772E-mail:sgqygl@chinacem.com.cn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072號 京ICP備09092133號-1 Copyright ?2000-2015 工程建設網 保留所有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