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青海格爾木市光伏發電產業快速崛起,綠色新能源點亮青藏高原,成為全國乃至世界光伏產業界矚目的焦點。同時,格爾木市把發展太陽能光伏發電與荒漠化治理有機結合起來,為我國探索和創新荒漠化治理開辟了新途徑。不過,受制于并網條件,棄光限電的產業發展之痛也困擾著格爾木。
戈壁灘上崛起“光伏城”
在格爾木東出口公路上,當汽車行駛到距格爾木市區約14公里、東距昆侖經濟開發區7公里處,一片深藍色的多晶硅,仿佛連成群的藍色湖泊,放眼望去,廣闊無垠,枯黃的戈壁灘頓時變得生機勃勃。
“這就是我們東出口的光伏產業園區。”格爾木市經發委副主任高世亮介紹說,“我們從2011年開始投入建設,幾年來集中成片的規模已經是全國最大。截至2014年底,我們建成并網光伏發電裝機容量1698兆瓦,其中東出口1590兆瓦”。
高世亮驕傲地說:“我們這兒發展光伏太陽能有兩個天然優勢:陽光和土地!”據介紹,格爾木是全國太陽能資源開發綜合條件最具優勢的地區之一,年均日照時數為3096.3小時,年總輻射量為6950兆焦/平方米,是名副其實的“日光城”。另外,格爾木擁有大量國有未利用的荒漠化土地,轄區面積12.45萬平方公里,未利用土地面積近6.2萬平方公里,太陽能發電理論蘊藏量可達15.5億千瓦。
據了解,格爾木依靠青藏公路和柴達木資源開發而興,然而長期的粗放式發展,帶來空氣和重金屬污染隱患、工業垃圾處理難等一系列問題。格爾木一度遭遇“經濟發展不足、環境保護不住”的尷尬。
近年來,格爾木大規模開發利用太陽能等可再生資源,改變粗放型發展模式,走循環經濟之路,深入探索生態保護與經濟發展轉型之路。根據國家及省、州發展新能源產業要求,格爾木把新能源產業作為新一輪經濟增長的戰略性主導產業來培育,推進新能源項目建設,從“日光城”大步邁向“光伏城”。2014年,格爾木成為全國第一批創建新能源示范城市,新能源占城市能源消費比重達12%以上。
資料顯示,截至2015年11月,格爾木太陽能發電園區總累計發電量為75.1億千瓦時,其中1~11月發電量為25.2億千瓦時。按照火電煤耗(標準煤)320克/千瓦時計算,可節約標煤約80.6萬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251.3萬噸,減少二氧化硫排放7.6萬噸,減少粉塵排放68.6萬噸,對減輕環境污染有一定的促進作用,社會效益顯著。
送不出的新能源
毫無疑問,我國光伏產業已經走在了世界前列,然而因為消納難、送不出而導致的棄光限電問題卻并沒有得到有效解決,格爾木也經歷了產業發展之痛。
多位企業負責人反映,目前企業發展面臨的最大問題就是電網對新能源限電加大。由于并網條件的制約,大規模新能源電力沒有向外輸送的渠道。
近年來,格爾木市經濟發展勢頭強勁,已初步形成鹽化、石化、冶金、特色輕工業、新能源等循環經濟產業群,具有一定的電力消納能力。然而,相對于打造光伏產業的宏偉目標,西部欠發達地區電力消納能力非常有限。
格爾木能源局負責人表示,目前,柴達木盆地內金屬鎂一體化有色冶金等項目仍處于建設階段,現階段區域內消納能力十分有限,產生的電力負載主要依靠外輸消耗。
一方面是西部地區經濟發展相對滯后、電力需求不足、電力市場狹小,另一方面卻是新能源比較富足,尤其是近年來的爆發式增長,這就必然導致新能源消納上的矛盾。
據了解,青海省海西地區網架相對薄弱,從新疆送出的750千伏特高壓線路對所經區域無法提供幫助,有些電站被“棄光”的比例高,眾多電站無法上網。為順利并網,部分發電企業已開始聯合集資建設升壓站和匯集站。
華能格爾木光伏發電有限公司項目高級工程師郝卓龍表示,由于工業發展未能與新能源電站建設同步開發,只能棄光甚至分攤電網的容量建設,而這將增加電站投資成本,降低光伏電站的收益率,延長投資回收期。
專家表示,破解棄風、棄光難題,根本上還得靠新能源送出和跨省跨區更大范圍內消納。
但現實是,國家先后發布了“十二五”風電、太陽能發電等專項規劃,電網規劃至今沒有相應出臺,新能源基地送出通道得不到落實。考慮到風電場、光伏電站建設周期短,而輸電通道建設周期長,所以,要想保障新能源電站竣工即能外送,輸電通道項目就必須提前核準、開工。
另外,太陽能光伏發電具有間歇性、隨機性、可調度性低的特點,大規模接入后對電網運行會產生較大影響,這也是制約光伏發電正常輸送的原因之一。
青海電力公司海西分公司相關負責人稱,近年來,隨著國家電網建設不斷完善,輸送能力不斷提升,但仍落后于光伏電站的建設。目前,格爾木光伏發電輸送問題在短期內尚難解決。
近年,現行資質管理制度的缺陷逐漸暴露,資質標準的不合理之處逐漸顯現,資質掛靠、違法分包和轉包等行為屢禁不止,擾亂了建筑市場的正常秩序。為此,各地建設主管部門、行業協會和廣大企業,交流了資質管理運行的現狀,提出資質標準修訂的相關建議。
工程建設網首頁 |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管理案例 | 會議活動 | 施工企業管理雜志 | 我要投稿
版權所有:北京華信捷投資咨詢有限責任公司《施工企業管理》雜志社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南四環西路186號漢威國際廣場二區9號樓5M層西區郵編:100070電話:010-68520349傳真:010-68570772E-mail:sgqygl@chinacem.com.cn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072號 京ICP備09092133號-1 Copyright ?2000-2015 工程建設網 保留所有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