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墻黛瓦,高墻窄巷,點綴在杭城各個角落的老房子就像灑落玉盤的珍珠,讓杭州更具魅力。它們背后有著怎樣的故事,曾經的主人又是誰?近日,杭州歷史建筑保護管理中心給近300處歷史建筑安上了“電子身份證”。拿出手機掃一掃,老房子的前世今生就能隨時掌握。
作為一座有著豐富文化底蘊的歷史名城,杭州留存數量眾多的歷史建筑,因其特有的建筑風格和人文色彩,成為城市發(fā)展最真實的記憶。隨著“智慧杭州”的不斷提速,杭州歷史建筑保護管理中心順應“互聯網+”的大趨勢,將歷史建筑與微信完美融合,在歷史建筑的銘碑上增添了“二維碼”。
細心的杭州市民可以發(fā)現,這段時間杭州歷史建筑保護銘碑上多了一塊六七厘米見方的不銹鋼片,上面噴刻有“杭州歷史建筑”微信二維碼。只要用手機掃一掃便可進入杭州歷史建筑官方微信,在建筑漫步專欄里,即可查閱杭州所有歷史建筑的簡介。
據了解,一些歷史建筑還開通了“直通通道”。比如,掃描“思澄堂”的二維碼,就可以直接進入導覽模式,手機瞬間化身“導游”。通過“全景漫游技術”,動動手指,移步異景,思澄堂的全貌就會全方位立體展示。在游覽的同時,還能獲得實景照片、網上地圖、文字介紹等相關的詳細資料。
據杭州歷史建筑保護管理中心相關負責人介紹,“電子身份證”的推出,還有許多好處。比如,讓一些難以對外開放的建筑(如私宅等)有了新的展示途徑,打破了歷史建筑信息傳播的時間和空間障礙;對于部分難以對外開放的歷史建筑,人們只需掃一掃就能夠充分了解相關信息,對于普及歷史建筑文化知識具有重要意義。
此外,“電子身份證”還有一個功能就是希望人人都能夠成為歷史建筑保護者。市民通過掃描“二維碼”,進入留言討論功能區(qū),可以隨時隨地進行留言和意見反饋。比如,發(fā)現歷史建筑受到損壞的情況,或者存在什么問題,都可以及時留言反映。工作人員會在第一時間進行處理。
推進基礎設施業(yè)務,不能像“群眾都過河了,你還在摸石頭”的慢,也要防止“腳踩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的亂,務必高屋建瓴,長遠謀劃,做好推進組織架構、人才隊伍、專項考核的頂層設計。
近年,現行資質管理制度的缺陷逐漸暴露,資質標準的不合理之處逐漸顯現,資質掛靠、違法分包和轉包等行為屢禁不止,擾亂了建筑市場的正常秩序。為此,各地建設主管部門、行業(yè)協會和廣大企業(yè),交流了資質管理運行的現狀,提出資質標準修訂的相關建議。
工程建設網首頁 |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管理案例 | 會議活動 | 施工企業(yè)管理雜志 | 我要投稿
版權所有:北京華信捷投資咨詢有限責任公司《施工企業(yè)管理》雜志社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qū)南四環(huán)西路186號漢威國際廣場二區(qū)9號樓5M層西區(qū)郵編:100070電話:010-68520349傳真:010-68570772E-mail:sgqygl@chinacem.com.cn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072號 京ICP備09092133號-1 Copyright ?2000-2015 工程建設網 保留所有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