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4日,意大利中部地區發生6.0級地震,8月28日早晨,意大利民防局公布的數據顯示,此次地震造成的死亡人數為290人。據新華社消息,意大利司法部門自8月28日起已就受災城鎮建設中是否存在欺詐和玩忽職守行為展開調查。
■ 建筑必須抗震設防
8月24日,意大利重災區Amatrice市市長SergioPerozzi向意大利媒體說:半個城市都被破壞……
據相關媒體報道,意大利國家地球物理及火山研究所所長博斯基認為,這次地震之所以造成大量房屋坍塌,主要是由于這些建筑物的設計標準不足以抵抗如此強度的地震。他說,抵抗地震的建筑在設計、建筑材料及施工等方面都有特殊的要求,造價也會相應提高。在過去,盡管意大利多數地區處于地震帶,阿奎拉歷史上就曾發生特大地震,不同程度的地震在其他地區也頻頻發生,但房屋建設往往不考慮抗震因素。
記者從中央電視臺播出的視頻畫面看到,倒塌損毀的建筑物多為年代久遠的老舊房屋,建筑材料多為石塊、磚塊、水泥和木材,顯然修建時沒有考慮房屋的抗震能力。
地震是指能量從地球內部某一有限區域內突然釋放出來而引起的急劇震動;地球內部存在推動地殼巖層的應力,當應力大于巖層能承受的強度時,巖層會發生破裂和錯動,錯動引起能量釋放并產生彈性波,這種彈性波到達地表時引起大地的震蕩。一般來講,人們平時所說的地震是指能夠形成災害的天然地震。地震災害具有突發性、破壞性大、災害范圍廣、傷亡慘重、經濟損失巨大和社會影響深遠等特點。一次地震持續的時間往往只有幾十秒,但在如此短暫的時間內可造成大量的房屋倒塌、人員傷亡,因此世界各國通過技術手段減輕地震災害帶來的損失從未止步。
寧可千日不震,不可一日不防。災前預防是被實踐證明最經濟、最人道的震害防御措施。2009年5月1日,修訂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防震減災法》實施,該法明確規定,建設單位對建設工程的抗震設計、施工的全過程負責。設計單位應當按照抗震設防要求和工程建設強制性標準進行抗震設計,并對抗震設計的質量以及出具的施工圖設計文件的準確性負責。施工單位應當按照施工圖設計文件和工程建設強制性標準進行施工,并對施工質量負責。工程監理單位應當按照施工圖設計文件和工程建設強制性標準實施監理,并對施工質量承擔監理責任。
■ 未雨綢繆有備無患
地球上每年大約會發生500多萬次地震,由于絕大多數地震太小或離我們太遠,人們感覺不到。真正能對人類造成嚴重危害的地震,全世界每年大約有一二十次,像唐山、汶川這樣特別嚴重災害的地震,每年大約有一兩次。
地震烈度是衡量地震影響和破壞程度的一把“尺子”。烈度與震級不同。震級反映地震本身的大小,只與地震釋放的能量多少有關;而烈度則反映的是地震的后果,一次地震后不同地點烈度不同。譬如,震級好比一盞燈泡的瓦數,烈度好比某一點受光亮照射的程度,它不僅與燈泡的功率有關,而且與距離的遠近有關。因此,一次地震只有一個震級,而烈度則各地不同。一般而言,震中地區烈度最高,隨著震中距離加大,烈度逐漸減小。1976年的唐山地震,震級為7.8級,震中烈度為Ⅺ度;受唐山地震影響,天津市區烈度為Ⅷ度,北京市多數地區烈度為Ⅵ度。
大地震發生后,建筑物是否倒塌與抗震設防要求直接相關。我國一般按抗震設防要求設計的工程在常遇的小震下,工程基本無損,無需修理即可繼續使用;在難得一遇的中震下,經修理后仍可繼續使用;而在不大可能遭遇的特大地震下,可以造成工程破壞,但仍不倒塌,以保證人身安全,即小震不壞、中震可修、大震不倒。意大利發生的地震再次說明,住宅的抗震性能很重要。
住宅抗震性能的高低主要取決于建材質量的好壞、承重結構的連接形式、施工質量和地基的狀態等。在主體結構方面,目前我國的多層住宅大多是磚混結構、鋼筋混凝土結構,抗震性能較好的鋼結構住宅并不多。近年來,隨著經濟的發展,人們對居住條件、居住安全的要求也不斷提高,鋼結構住宅已經越來越多地引起百姓關注。
■ 鋼結構住宅是抗震住宅
北京建筑大學校長張愛林在多次演講中均展示了在臺灣地區拍攝的“不怕!我住免震宅”的照片,這個免震宅就是鋼結構的。據張愛林介紹,我國臺灣屬于地震頻發地區,因此,人們首先認同的是住宅質量,特別是抗震安全性,其次才考慮住宅的價格。
《中華人民共和國防震減災法》明確要求,已經建成的重大建設工程,可能發生嚴重次生災害的建設工程,具有重大歷史、科學、藝術價值或者重要紀念意義的建設工程,學校、醫院等人員密集場所的建設工程,地震重點監視防御區內的建設工程未采取抗震設防措施或者抗震設防措施未達到抗震設防要求的,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進行抗震性能鑒定,并采取必要的抗震加固措施。
令人欣慰的是,2016年3月5日,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積極推廣綠色建筑和建材,大力發展鋼結構和裝配式建筑,提高建筑工程標準和質量。”此后,各地方政府陸續出臺的相關政策均明確,加大力度推廣鋼結構。譬如,四川省人民政府日前印發的《關于推進建筑產業現代化發展的指導意見》要求,推進建筑產業現代化要結合地質結構、自然條件等實際情況,在抗震設防烈度7度以上地區,政府投資的辦公樓、保障性住房、醫院、學校、體育館、科技館、博物館、圖書館、展覽館、棚戶區危舊房改造工程、歷史建筑保護、維護加固工程,大跨度、大空間和單體面積超過2萬平方米的公共建筑,全面應用鋼結構;社會投資的文化體育、教育醫療、商業倉儲等公共建筑,100米以上的超高層建筑和工業園區工業廠房(除特殊功能需求外)及抗震設防烈度地區7度以下地區的政府投資項目,積極推廣應用鋼結構;農村居民住房建設推薦使用輕型鋼結構,地震災區農房建設大力推廣使用輕型鋼結構。
該意見的出臺,對促進建筑業轉型升級,有效減少地震災害給人民生命、財產造成的損失有重要的意義。
近年,現行資質管理制度的缺陷逐漸暴露,資質標準的不合理之處逐漸顯現,資質掛靠、違法分包和轉包等行為屢禁不止,擾亂了建筑市場的正常秩序。為此,各地建設主管部門、行業協會和廣大企業,交流了資質管理運行的現狀,提出資質標準修訂的相關建議。
工程建設網首頁 |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管理案例 | 會議活動 | 施工企業管理雜志 | 我要投稿
版權所有:北京華信捷投資咨詢有限責任公司《施工企業管理》雜志社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南四環西路186號漢威國際廣場二區9號樓5M層西區郵編:100070電話:010-68520349傳真:010-68570772E-mail:sgqygl@chinacem.com.cn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072號 京ICP備09092133號-1 Copyright ?2000-2015 工程建設網 保留所有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