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把資格證書掛靠在某些機構以換取掛靠費的“掛證”現象愈演愈烈。很多急于拿到工程卻缺少相應資質的企業,看到了有利可圖的“空子”——只需支付一點兒“掛證”費,就能拿到上百萬元甚至上千萬元的工程。
筆者認為,導致“掛證”現象越來越嚴重的主要原因有兩方面,一方面是存在監管漏洞,有關部門進行資質考察時,“重證輕人”,即對證不對人,無論什么情況只認一紙證書;另一方面是有關監管人員玩忽職守,與不法企業勾結,對這種弄虛作假的行為,睜一只眼睛閉一只眼睛。另外,“人”、“證”往往跟責任擔當相分離,不誠信的企業不必為自己的失信行為埋單。以工程建設質量追究為例,很多存在嚴重安全質量問題的項目,因為“人”、“證”分離,責任倒查時最終不了了之。
筆者認為,要想從源頭上杜絕出現職業資格證書“吃空餉”的“掛證”現象,就必須三管齊下。一要堵住“重證輕人”的監管漏洞,增加資質信息透明度,鼓勵行業和社會有獎監督舉報,加大對弄虛作假行為的懲罰力度,一旦發現存在“掛證”現象,取消其資質評審,對持證人和“掛證”企業予以相應處罰;二要“重人輕證”,對獲得資質認證的企業,監管部門要實行動態管理機制,不定時“對證對人”,要求“人”、“證”相符;三要讓監管部門負有風險連帶責任,對玩忽職守、馬虎草率的監管部門和責任人,實行責任追究倒查機制,落實“誰審批、誰監管、誰負責”的連帶責任機制,方能對職業證書掛靠行為一查到底。
近年,現行資質管理制度的缺陷逐漸暴露,資質標準的不合理之處逐漸顯現,資質掛靠、違法分包和轉包等行為屢禁不止,擾亂了建筑市場的正常秩序。為此,各地建設主管部門、行業協會和廣大企業,交流了資質管理運行的現狀,提出資質標準修訂的相關建議。
工程建設網首頁 |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管理案例 | 會議活動 | 施工企業管理雜志 | 我要投稿
版權所有:北京華信捷投資咨詢有限責任公司《施工企業管理》雜志社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南四環西路186號漢威國際廣場二區9號樓5M層西區郵編:100070電話:010-68520349傳真:010-68570772E-mail:sgqygl@chinacem.com.cn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072號 京ICP備09092133號-1 Copyright ?2000-2015 工程建設網 保留所有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