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地區的基礎設施將在未來十幾年內快速延伸,資金缺口巨大,亞投行和亞洲投資基金皆有大顯身手的機會。從這個角度看,“中日兩國同為亞洲重要大國,保持友好合作關系不僅符合兩國人民根本利益,也有利于亞洲穩定和發展”,是一句大實話。
亞洲基礎設施建設市場,你方唱罷我登臺。
“日本將在今后的5年內提供13.2萬億日元(約為1100億美元)資金。”日本首相安倍晉三近日在《亞洲未來》國際交流會上發表演講時宣布,日本將成立亞洲基建基金,支持亞洲國家的基礎設施建設。
市場對于這一行動的解讀,更多是聚焦在與亞投行的比較上。其實,從日本對外經濟政策上解讀,更具戰略意義。
截至目前,日本已與泰國簽訂了高鐵合作協議,與此同時,印度以及馬來西亞的高鐵項目,日本均已明確表示會參與項目調查和投標。由于這些國家都缺乏建設資金,以及建設技術,為了協助日本企業搶占亞洲基礎設施建設市場,日本政府必須提供巨額資金支持。問題是,亞洲基礎設施建設市場的資金缺口有多大?日本的這項規模超1000億美元的基金又如何籌資?
基建缺口多大
數十年以來,亞洲特別是東亞的經濟表現全球矚目,成為全球經濟增長的中心。東亞的增長率大約為全球平均增長率的一倍以上,亞洲的經濟增長成為拉動全球經濟的火車頭。但是亞洲也有自己的軟肋,就是基礎設施嚴重不足,而且隨著經濟發展,基建投入缺口會越來越大。
中國社科院亞太與全球戰略研究院國際經濟關系研究室主任趙江林表示,目前亞洲處于經濟增長快速期,面臨的最大問題是基礎設施投資瓶頸。亞洲地區巨大的基礎設施投資缺口,需要各個國家合作解決。
據亞洲開發銀行預測,亞洲在2010年到2020年期間基礎設施一共會有8萬億美元的投資。目前,亞洲開發銀行每年對亞洲地區基建貸款額度在130億美元左右,十年總投資額度才1300億美元,遠小于其預估的8萬億美元。
中國社科院亞太與全球戰略研究院新興經濟體研究室主任沈銘輝也認為,亞洲地區快速發展的基礎設施融資需求,不論是單個政府的財力,還是現有國際金融體系都難以滿足。有分析認為,亞投行可以在未來十年提供1.2萬億到1.3萬億的資金,剩下的缺口就是市場的機會。
安倍說,亞洲地區經濟快速發展,每年對鐵路、公路等基礎設施建設的資金需求約為100萬億日元(約合8300億美元)。安倍近日在宣布該計劃的演講中,“質量”一詞使用了7次,并列舉出了60年前在日本主導下建設的水電站承擔著緬甸全國20%電力的例子,認為與日本合作建設的基礎設施可以長期使用,并有助于增加當地就業、提高技術能力,“日本可以利用自己的技術優勢,向亞洲國家提供經久耐用、對自然環境負荷小、具有防災減災作用的高品質基礎設施”。但有專家表示,這個例子對于水電站來說,并不能佐證其“質量”如何優異。
1000億怎么來
長久以來,日本一直走在區域組織的前沿,幫助建立了亞太經濟合作組織這個論壇、東盟地區論壇和東亞峰會,也是亞洲最大的捐助國。但1000億美元絕非小數目,這筆錢要如何實現?
安倍表示,日本可以通過亞洲開發銀行、日本政府系統的“國際協力銀行”(JICA)和“國際協力機構”三條渠道向亞洲國家提供資金的支持,為亞洲基礎設施建設貢獻一份力量。
時事通訊社援引不具名的消息源披露,日本計劃通過公共和民間援助,向亞洲國家基礎設施建設提供投資和貸款。該報道稱,除通過日本國際協力事業團和日本國際協力銀行向亞洲國家提供貸款和援助外,日本還在考慮通過亞洲開發銀行提供更多金融支持。
記者了解到,日本將積極利用日本國際協力機構——政府開發援助(ODA)執行機關,創建與亞洲開發銀行合作的框架,從籌劃階段開始援助新興市場國家的基礎設施建設項目,通過官民攜手擴大資金供給。
1000億美元的投資主要通過三個渠道投出去:一是日本政府對外開發援助,即日元貸款;二是用增資和債券的形式通過亞開行投出去;三是讓商業銀行和企業參與政府和亞開行的投資。
根據日本政府制定的方案,日本將通過其主導的亞洲開發銀行提供約530億美元的基礎設施建設資金;向國際協力銀行和國際協力機構分別增資約200億美元和335億美元,同時,大幅增加政府開發援助的低息貸款和無償援助資金。
對于以往沒有發展中國家政府擔保就難以獲得貸款的風險較高的項目,日方也有意提供資金。由于向發展中國家提供巨額建設資金存在風險,日本政府決定采用國家財政預算撥款和動員日本金融機構以及大型企業共同參與投融資的方式來籌集這筆巨額資金,以減少實施過程中來自在野黨和國民的阻力。
在基建基金使用上,日本政府期望相關建設采用日本基礎設施建設標準,“建造抗震大橋、省電地鐵”,以此逐步建立以日本標準為基準的國際基礎設施建設標準。日本媒體分析,新投資計劃意在表明日本致力于通過人力資源開發和技術轉讓,幫助在亞洲建設“高質量的基礎設施”。
除了基建,安倍也表示,日本也愿意為區域里的高齡化以及能源問題做出努力。在節能技術上,已擬定計劃為區域培養5000個有關方面的人才。在應對亞洲的高齡化問題上,愿與各國分享現成的預防醫療技術
工程建設網首頁 |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管理案例 | 會議活動 | 施工企業管理雜志 | 我要投稿
版權所有:北京華信捷投資咨詢有限責任公司《施工企業管理》雜志社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南四環西路186號漢威國際廣場二區9號樓5M層西區郵編:100070電話:010-68520349傳真:010-68570772E-mail:sgqygl@chinacem.com.cn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072號 京ICP備09092133號-1 Copyright ?2000-2015 工程建設網 保留所有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