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城建 雷蕾
在十六公司藍汛天竺內容感知園項目的會議室,屏幕上清晰的展示出三維立體的工程模型,動動鼠標就可以進入到工程的任何角落,輸入數據就可以看到工程施工的進度部位,轉身可以看到施工現場尚在熱火朝天進行施工生產的工程,這就是建筑信息模型對建筑周期的展現,是BIM技術的神奇所在。BIM技術是信息技術改造傳統建筑業的有效途徑,為順應這一行業發展趨勢,響應十六公司技術升級改造的號召,藍汛天竺內容感知園項目部首次在施工中引入BIM技術,將BIM技術和施工生產相結合,實現了將高科技的BIM技術智慧融合于施工生產中,實現技術進步的“完美碰撞”。
首次嘗鮮 打牢基礎
8.13萬平方米的建筑面積,2.83億元的工程造價,位于順義天竺保稅區的十六公司藍汛內容感知園工程是一項涵蓋了10棟單體建筑的高科技云數據中心工程。僅有半年的緊張工期,繁瑣冗雜的室外管線布置給施工帶來了極大難度,為了使建設單位——納斯達克上市的藍汛欣潤(北京)科技有限公司更加了解施工難度所在,同時能夠結合BIM技術對圖紙設計進行及時變更,十六公司藍汛內容感知園工程項目經理胡長強想到BIM技術,將現場的平面圖及10棟單體工程轉化為三維的立體影像,將工程施工過程通過建筑信息模型展現在建設單位負責人眼前。事實證明,此舉取得了很好地效果,得到了甲方的認可。
雖然整個工程是與國內專業的BIM工作室合作,由他們對圖紙進行建模,但項目成員全都是第一次如此近距離接觸BIM技術。在僅有半年的工期壓力下,為了將BIM技術更好的應用在施工生產中,項目部對全體成員進行了不少于20個學時專業知識培訓,提高他們對建模成果的利用能力,后又組織了多次強化式的培訓,鞏固學習成果,使項目成員能夠熟悉操作軟件的界面,并掌握其基本操作方法。這為BIM技術更有力的助推施工生產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實際運用 大顯身手
因為有了這樣充足的前期準備,BIM技術在藍汛天竺內容感知產業園項目的施工生產中大顯身手。項目部技術人員基于傳統的紙質進度,使用BIM技術進行進度模擬,哪一天施工到哪一個部位都可以形象的展示出來,可以準確的知道水電專業的插入時間,優化工序。使用BIM進行施工組織模擬,可以準確的看到現場的平面布置,材料的堆放和大型機械的位置等,就連打灰和綁鋼筋的時間都可以模擬出來,完全貼合施工實際,可以全面掌控施工進展。通過BIM還可以統計混凝土的用量,進行工程量的橫向比較,推動現場控制。不僅如此,在交工后,BIM技術依然可以發揮它的作用,進行后期運維和物業管理。哪的管子壞了都會報警并清晰的顯示出來,省去了一一排查的時間。
碰撞點檢查 立大功
單單是通過BIM技術進行碰撞點檢查這一項,就讓項目部獲益良多。藍汛天竺內容感知園工程的施工場地十分狹小,室外管線系統包括供電、污水、通水、通信、雨水專業等,異常復雜。根據設計圖紙,運用BIM技術檢查出的碰撞點達到3000多處,密密麻麻的顯示在畫面上。有了這些強有力的依據,便于項目部向設計單位提出有針對性的建議,不斷推動設計單位優化設計。截止目前,修改后的供電、污水、通信工藝、雨水專業等管線碰撞已減少至381處。
BIM技術在藍汛天竺內容感知園項目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為以最快速度建設出最優質的工程助力,同時也積累了在施工生產中應用BIM技術的寶貴經驗。目前,十六公司正在積極探索BIM技術在施工生產中的綜合應用技術,通過加大專業技術人員培訓力度,為BIM技術的實際應用奠定人才基礎,同時將提供資金支持,實現 BIM技術在工程施工生產過程中的全面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