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韓成林
建筑業的綠色發展是國家可持續發展的必然要求,但盡管已經推行10 余年,目前國內綠色施工的狀況仍不盡如人意:一方面,許多施工單位綠色施工意識淡薄,往往只是為了滿足政府及公眾對文明施工、環境保護的硬性要求而被動推行;另一方面,部分施工單位對綠色施工的理解比較膚淺,以零星措施為主,少有項目運用成熟的高新技術和科學的管理方法,以系統思維和規范模式推行綠色施工。原因歸根結底,是一些施工單位沒有算清綠色施工這筆“賬”,沒有真正將綠色施工的潛在效益挖掘出來。
推行綠色施工要算“細賬”,就是積極、廣泛地運用新技術,將綠色施工的要求分解到各道工藝、工序,細化到每個專業、系統,算好每一筆賬,向精細化管理要效益。以往,由于相關的制度不完善、技術不成熟,對綠色施工的管理與評價往往局限于定性,沒有進行量化。隨著物聯網、信息化、BIM 等技術應用日趨成熟,施工環節中用電、用水、用材、用工和污染物排放量等的全天候精細監測與管控正在成為現實。近兩年來,各地政府相繼出臺、修訂了相關規定,對施工單位的各類排污行為給出了硬性數量規定;去年施行的新版《綠色建筑評價標準》,也明確將施工過程中能源、水資源的消耗量、鋼筋、混凝土的損耗率以及可回收廢棄物的回收率等指標與綠色建筑等級相掛鉤,這些都反映了一種新趨勢。對施工企業來說,精打細算不但可以提升綠色施工水平,更能減少各類資源消耗,降低成本,獲得實實在在的效益。
推行綠色施工要算“遠賬”,就是用循環經濟思維與可持續發展思維引領綠色施工實踐,讓“循環利用就是最大的節約”成為行業共識。這里的循環利用具有兩重意義,一是對各類建筑垃圾、生產廢水等進行回收,在一個施工周期內進行多次再利用。如利用廢棄混凝土制作混凝土骨料或砌體,回爐利用廢鋼材、廢鋼筋等廢金屬材料,使用中水回收系統回收廢水用于洗車、沖刷道路等等;二是指廣泛使用各類標準化設施與工業化構件,如鋁模、標準化防護設施、裝配式道路等,在多個施工周期內實現物資的多次利用。盡管施工單位的一次性投入較大,但長遠來看,多次循環利用之后不但可以回收成本,更能不斷產生效益,這在國內許多施工企業中已經有了先例。
推行綠色施工要算“總賬”,就是真正把握綠色施工的本質,全面挖掘綠色施工的潛在效益。一方面,要將綠色施工作為一種系統的管理思想而不是單純的技術手段來看待,跳出“四節一環保”的簡單理解,將綠色施工與節約成本(最大限度減少施工對社會財富的損耗)、節約工期(最大限度減少施工對周圍環境影響的時間)、節約勞動力(最大限度減少施工對施工主體的影響)結合起來,真正通過綠色施工實現環境、社會與經濟效益的共贏;另一方面,要將綠色施工放到建筑全生命周期管理的高度來看待,積極協調解決建筑前期規劃設計與后期運營維護的相關問題,帶動設計方、業主方、供貨方、分包方等形成合力,共同提高綠色施工水平與質量。
工程建設網首頁 |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管理案例 | 會議活動 | 施工企業管理雜志 | 我要投稿
版權所有:北京華信捷投資咨詢有限責任公司《施工企業管理》雜志社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南四環西路186號漢威國際廣場二區9號樓5M層西區郵編:100070電話:010-68520349傳真:010-68570772E-mail:sgqygl@chinacem.com.cn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072號 京ICP備09092133號-1 Copyright ?2000-2015 工程建設網 保留所有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