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人們眼光所系莫非“兩會”,“兩會”不僅總結過去,更重要的會影響人們的未來,尤其政府工作報告將直接對我們的生活帶來改變。比如:今后到手的退休金會更多一點;藍天會多一些,PM2.5更少一點;人們看病的花銷會變少;用水用電更不能任性了;人們漲工資的希望更大了點;去政府機關辦事會更容易一點; 免費開放的圖書館、博物館會更多;在西部地區考上好大學的可能性更大了一點;創業更加輕松、當老板也會更容易一些等等,這些都是學習報告自己概括的,肯定不全面但可以迅速理解。筆者看到有些內容十分吸引人,比如政府工作報告中披露在建重大水利工程投資規模超過8000億元,較過去爆發增長。鐵路投資也是翻番增長,這里筆者就這些談點看法和觀點。
政府報告提出要多管齊下改革投融資體制,在基礎設施、公用事業領域積極推廣政府和社會合作模式。自從去年開始,一個新詞就在投資圈內流行,到了去年年底被股市投資者熟習,就是PPP模式,它是三個英文字母組成的:Public- PrivatePartnership,簡稱PPP,我國官方給出的規范叫法是政府和社會合作模式。2014年政府有關部門還相繼出臺了一批文件,設計和規范了PPP模式,比如《關于推廣運用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模式有關問題的通知》。
以前,在融資平臺模式下,平臺對融資成本不敏感,形成資金黑洞推高無風險利率,PPP模式剝離了政府信用,將隱性政府信用轉化為企業信用或項目信用,有利于降低融資成本,拉長融資期限。隨著43號文(即《國務院關于加強地方政府性債務管理意見》)的推出,加上財政部官網于2014年11月30日公布了PPP 示范項目名單,共包括15個省市的30個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模式項目。示范項目以存量項目為主,30個項目中有22個地方政府融資平臺存量項目,占比 73%。財政部在《地方政府存量債務納入預算管理清理甄別辦法》中也指出,對融資平臺存量項目適合采用PPP的項目,要優先通過PPP模式融資。隨著融資平臺公司剝離了政府融資功能,全國8000多家融資平臺公司面臨轉型的壓力。其中,有一部分響應有關部門正在力推的PPP模式,希望通過引入社會資本,將融資平臺公司改造成一個股份投資公司,還有一部分,試圖將帶有公益性資產與債務剝離給政府,而把經營性的資產當成一個具有市場主體性質的企業來培育。政府通過特許經營權、合理定價、財政補貼等事先公開的收益約定規則,使投資者有長期穩定收益;社會投資者按照市場化原則出資、按照市場化方式舉債并承擔償債責任。這一方面能夠減輕政府的負擔,降低政府可能面臨的投融資風險;另一方面也為社會資本提供了新的投資渠道,并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公共服務的運行效率。此外,社會資本的引入能夠有效減輕政府公共財政的舉債壓力,騰出更多的資金額度用于重點民生項目建設。這里給相關的企業帶來巨大的投資機會。
筆者以水利投資相關資料說明,2013年,全社會共落實水利建設投資計劃3954億元,較上年減少4%。其中,中央政府投資1762.6億元,較上年減少 17.4%;地方政府投資1726.9億元,較上年增加6.1%。中央層面水利部門投資按投資來源分,中央預算內固定資產投資717.1億元、水利建設基金22.3億元、財政專項資金669.0億元。現在我們看到政府工作報告中披露在建重大水利工程投資規模超過8000億元,這給從事水利建設和投資領域的上市公司就帶來巨大甚至有點“爆發”的機會。
同樣道理,筆者看到財政部、住房城鄉建設部下發《關于市政公用領域開展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項目推介工作的通知》,在城市供水、污水處理、垃圾處理、供熱、供氣、道路橋梁、公共交通基礎設施、公共停車場、地下綜合管廊等市政公用領域開展PPP項目推介工作。推動建立健全費價機制、運營補貼、合同約束、信息公開、過程監管、績效考核等一系列改革配套制度機制。堅持公共利益優先。PPP項目推介工作應注重強化監管,避免資產“一賣了之”,明確市政公用產品和服務主體責任,提高質量,優化價格,關注百姓切身利益。堅持規范運作。通知明確了推介要求,即立足于現有規劃篩選項目,明晰PPP項目邊界,規范PPP項目操作流程。地方各級財政、住房城鄉建設(市政公用)部門應當積極協調銀監、證監、保監等部門,盡快建立向金融機構推介項目的常態化渠道,支持金融機構為推介項目增進信用等級、提高授信額度,采取有效方式降低項目融資成本。明確看到企業、銀行、保險、信托等都位列在整個PPP項目鏈上,這給股市投資者打開一扇新的投資大門。
工程建設網首頁 |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管理案例 | 會議活動 | 施工企業管理雜志 | 我要投稿
版權所有:北京華信捷投資咨詢有限責任公司《施工企業管理》雜志社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南四環西路186號漢威國際廣場二區9號樓5M層西區郵編:100070電話:010-68520349傳真:010-68570772E-mail:sgqygl@chinacem.com.cn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072號 京ICP備09092133號-1 Copyright ?2000-2015 工程建設網 保留所有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