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財政部在官網公布《政府購買服務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如無意外,《辦法》將在不久后下發。這也是繼《政府購買服務管理辦法(暫行)》(財綜〔2014〕96號)文后,財政部的又一力作。俗話講“十年磨一劍”,財政部沒用十年,只用了4年的時間,就重新磨了“政府購買服務”這把寶劍。 筆者從事政府融資工作將近十年,見證了政府融資平臺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發展迅速到回歸理性,這樣的大起大落,讓筆者對政府融資工作有了一些個人觀點。
據筆者以小人之心揣測,財政部本沒準備磨這把劍,最起碼沒準備在這幾年磨,但怎奈何這把劍已經被地方政府融資平臺給先用上了,甚至有玩壞的風險。所以,作為寶劍的持有人,不能眼見著自己握在手里的劍被別人揮舞,以至于自己像個木偶,這簡直是“事可忍,孰不可忍”(叔可忍,央媽以及銀保監姨也不能忍)。
為什么這么說呢?聽我細細道來。
在2016年,正是國家對地方政府融資平臺加大監管力度的時候,國家陸續出臺了若干個文件,主要有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地方政府性債務風險應急處置預案的通知》(國辦函〔2016〕88號)、《財政部關于印發<地方政府性債務風險分類處置指南>的通知》(財預〔2016〕152號)、財政部《關于科學合理使用專項建設基金加強地方政府債務管理的函》(財預函〔2016〕123號)等規范性文件,其中尤以“88號”文措詞嚴厲,包括對違法違規責任人終身追責、所在地區實施財政重整計劃等措施,這讓各級主要領導對新增政府債務的嚴重后果不得不重新評估。
“不違規新增政府債務”已經由經濟問題上升到政治問題的高度上。各地方政府主要領導既要保證不新增政府債務這一政治原則,同時又要保持所在地區經濟發展速度這一剛性要求,一時間不知讓多少領導新添白發。
正所謂“人民的智慧是無窮”的,作為奮斗在政府融資工作一線的民工們,大家群策群力、集思廣義,他們不斷的與包括銀行在內的傳統金融機構以及非銀行類的專業人士們在一起,開會研究(不是小黑屋哦),走訪調研(向發達地區學習),翻閱政策(感謝互聯網),終于讓他們發現了一條在當時看來不違法違規的一條偏門(因為正門都被堵死了,不扒窗戶就不錯啦),那就是政府購買服務。其中的重點突破口就是“城鎮化”。對于南方,筆者不了解。就北方來講,玩得比較活的縣區就將“城鎮化”項目以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向銀行申請了固定資產貸款,建設內容包括基礎設施建設、村屯改造等一系列眼花繚亂的項目,“城鎮化項目”因為擬建項目多,資金需求也大,一般一個項目的總投資超過七億元;至于資金需求不是很大的,比如說修條路,搭個橋,就玩個簡單的:將某項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內容通過公開招標或者單一來源等方式確定給政府融資平臺,然后由政府融資平臺根據其與政府簽訂的《政府購買服務合同》向金融機構進行質押,以獲得信貸支持。
就在大家低頭研究各種文件的時候,又發現了一個大偏門---財政部國土部 人民銀行 銀監會聯合下發《關于規范土地儲備和資金管理等相關問題的通知(財綜〔2016〕4號),文件提到“地方國土資源主管部門應當積極探索政府購買土地征收、收購、收回涉及的拆遷安置補償服務。土地儲備機構應當積極探索通過政府采購實施儲備土地的前期開發,包括與儲備宗地相關的道路、供水、供電、供氣、排水、通訊、照明、綠化、土地平整等基礎設施建設。”眾所周知,土儲儲貸款在2013年后就基本被叫停了。“4號文”的發現,對于從事政府融資工作的人們來說,無異于“久旱逢甘露、他鄉遇故知”的大喜之事。但就當大家準備磨刀霍霍向土儲項目時,財政部發了一個大招----財政部下發《關于堅決制止地方政府以購買服務名義違法違規融資的通知》(財預〔2017〕87號)文,文件要求“嚴禁將鐵路、公路、機場、通訊、水電煤氣,以及教育、科技、醫療衛生、文化、體育等領域的基礎設施建設,儲備土地前期開發,農田水利等建設工程作為政府購買服務項目”,這就是著名的“87號文”。
雖然在2018年1月,國土部、財政部聯合下發《土地儲備資金財務管理辦法的通知》(財綜〔2018〕8號)文件中有“第十四條 土地儲備機構應當于每年第三季度參照本年度土地儲備計劃,按宗地或項目編制下一年度土地儲備資金收支項目預算草案,經主管部門審核后,報同級財政部門審定。其中:屬于政府采購和政府購買服務范圍的,應當按照規定分別編制政府采購和政府購買服務預算”條款,但真正敢落實的,恐怕還是為數不多的。
隨著《征求意見稿》的出臺,財政部已經將“政府購買服務”這把劍從融資平臺手里奪了回來,放在了屬于它的劍鞘里。而政府融資平臺的整改工作,卻遠沒有結束。祝我和我的同行們在2018年一切順利,大家一起努力加油!
作者:趙福剛沈陽市沈北新區國有資產管理辦公室
工程建設網首頁 |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管理案例 | 會議活動 | 施工企業管理雜志 | 我要投稿
版權所有:北京華信捷投資咨詢有限責任公司《施工企業管理》雜志社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南四環西路186號漢威國際廣場二區9號樓5M層西區郵編:100070電話:010-68520349傳真:010-68570772E-mail:sgqygl@chinacem.com.cn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072號 京ICP備09092133號-1 Copyright ?2000-2015 工程建設網 保留所有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