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中共中央、國務院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的2016年度國家科技進步獎勵大會上,由上海建工集團(第一完成單位)牽頭、廣州市設計院、廣州大學、廣州建筑集團、廣州新電視塔建設公司、香港理工大學和上海建工機施集團參與的科研創新成果“廣州塔工程關鍵技術”,喜獲中國科技領域的最高獎項----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成為此次在中國超高復雜結構領域的唯一獲獎項目。上海建工集團原副總工程師、“廣州塔工程關鍵技術”成果的第一完成人吳欣之,代表上海建工集團和項目研發團隊,接受黨和國家領導人頒發的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證書。
這也是上海建工集團繼“水下超長距離頂管施工工藝”、“上海南浦大橋工程”、“超高層建筑施工技術研究——金茂大廈88層”、“東海大橋(外海超長橋梁)工程關鍵技術與應用”等成果獲4個國家科技進步獎一等獎;“上海廣播電視塔施工工藝及設備的研究與應用”、“大口徑薄壁管道淺海敷設施工技術研究”、“現代化體育場施工技術的研究”、“常導高速磁浮長定子軌道系統設計、制造和施工成套技術研究”、“蘇州河環境治理關鍵技術研究”、“農村污水生態處理技術與集成示范”、“鋼-混凝土組合結構與混合結構體系關鍵技術及其工程應用”等成果獲10個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新型內置液壓動力模塊化整體鋼平臺模架裝備技術及應用”成果獲1個國家技術發明獎二等獎后,又一次獲此殊榮。
傲立于珠江岸畔的廣州標志性建筑“世界第一高塔”----總高度達到610米的廣州新電視塔工程,造型靈感源自滾滾東流的珠江河水,寓意水流的力量將塔腰扭轉。建筑結構由一座高454米的主塔體和一個高156米的天線桅桿構成。其結構通過外部的鋼斜柱、斜撐、環梁和內部的鋼筋混凝土筒充分展現向上旋轉的橢圓形鋼外殼變化生成的建筑造型,相對于塔身底部和頂部而言,塔身有“纖纖細腰”,體態生動,直插云霄。奇特的造型帶來了吊裝、焊接等方面一系列世界級的施工技術難題,尤其是工程細腰段的斜撐環梁安裝,隨著斜撐與立柱夾角逐漸變小,斜撐對接、焊接的空間也越來越小。以上海建工集團副總工程師吳欣之領銜的攻關團隊,針對世界首座超過600米的廣州塔工程技的超級難題開展研究,創造了多項工程世界紀錄。以原創新技術為主的超高復雜結構設計技術、超高復雜結構施工技術、超高扭偏結構體系施工運營監測控制技術形成了關鍵技術突破,研究成果獲授權發明專利21項,授權實用新型專利19項,發表論文98篇,專著7部,參編國家行業標準7部。研究成果推動了國內外建設領域的技術進步和工程建設發展,其經濟和社會效益顯著。
近年,現行資質管理制度的缺陷逐漸暴露,資質標準的不合理之處逐漸顯現,資質掛靠、違法分包和轉包等行為屢禁不止,擾亂了建筑市場的正常秩序。為此,各地建設主管部門、行業協會和廣大企業,交流了資質管理運行的現狀,提出資質標準修訂的相關建議。
工程建設網首頁 |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管理案例 | 會議活動 | 施工企業管理雜志 | 我要投稿
版權所有:北京華信捷投資咨詢有限責任公司《施工企業管理》雜志社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南四環西路186號漢威國際廣場二區9號樓5M層西區郵編:100070電話:010-68520349傳真:010-68570772E-mail:sgqygl@chinacem.com.cn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072號 京ICP備09092133號-1 Copyright ?2000-2015 工程建設網 保留所有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