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v在线天堂网,东京乱伦精品,久久精品国产欧美一区二区,极品尤物一区二区三区

會員登錄
還沒有賬號立即注冊

郵箱登錄

保持登錄

用第三方帳號直接登錄

返回

您可以選擇以下第三方帳號直接登錄工程建設網,一分鐘完成注冊

登錄 | 注冊

我要投稿(工作時間:9:00-17:00)

投稿郵箱:sgqygl@chinacem.com.cn

聯 系 人:靳明偉

聯系電話:010-68576852

在線咨詢: 施工企業管理雜志靳編輯 施工企業管理雜志邵編輯 ×

工程建設網
施工企業雜志
施工企業雜志
施工企業雜志
施工企業管理雜志
PPP項目專題

正在建設中……

業務咨詢:(時間:9:00-17:00)

郵箱:manage@chinacem.com.cn

聯系人:張艷芳

聯系電話:010-68066858

在線咨詢: 工程建設網張編輯 工程建設網何編輯 工程建設網魏編輯

×
所在位置:首頁 > 企業動態 > 正文企業動態

中建三局成都公司九寨溝文化小鎮項目“8·8”九寨溝地震抗震救災24小時千人大撤離

發布日期:2017-08-22來源:本站編輯:張世輝

[摘要]

   8月8日21時19分,四川阿壩州九寨溝縣(北緯33.20度,東經103.82度)發生7.0級地震,震源深度20千米。一次突如其來的地震,讓美麗的人間天堂九寨溝霎時陷入恐慌和焦灼,道路塌方、山體滑坡、人員傷亡……救援刻不容緩! 地震無情人有情。在等待外界救援的過程中,距離震中7公里的中建三局成都公司九寨溝文化小鎮項目第一時間自發組織救援,搜尋、營救、安置游客400多名,24時內幫助1000余名游客和項目建設者安全撤離地震災區,彰顯了央企的社會責任和擔當,他們用無私的大愛為那個冰冷恐懼的寒夜增添了一抹溫暖的亮色。

   火速自救,一個都不能少

   8月8日21時19分許,中建三局成都公司九寨溝文化小鎮項目辦公室主任楊富利像往常一樣回到宿舍正準備洗漱時,突然感到工地活動板房劇烈地搖晃起來。

   “地震了,地震了,大家趕快出來!”當兵出身的楊富利一個箭步沖出宿舍,一邊聲嘶力竭地喊道,一邊通過對講機通知各個崗亭的保安疏散宿舍、辦公室、工地現場的管理人員和農民工。

   “楊主任,人員疏散完畢,到達指定位置。”5分鐘后,大家驚魂未定地跑到空曠的操場上,遠處的山體還在顫動,耳旁不時傳來滾石落下的聲音。當時,整個項目只有楊富利的手機有信號,他趕緊上網查詢,得知九寨溝剛剛發生了地震。

   楊富利迅疾清點人數,除了2名同事地震前去了工地攪拌站外,其余32人安然無恙,這讓他懸著的心總算放下了。項目員工紛紛借用楊富利的手機,一個接一個給家里報平安。

   然而,距離5公里外的項目攪拌站電話始終打不通,那里還有4名管理人員、20多名罐車司機和工人,攪拌站情況如何?

   “我和金元濤前去探探路。其余的人兵分兩組,一組重點監控項目安全情況,一組搜救工地周圍的游客。”顧不上余震,53歲、體態較胖的項目經理曹洪叫上項目材料負責人金元濤,帶上手電筒,徒步向攪拌站方向趕去。

   一路上,游客、車輛不斷增多,曹洪見狀,大聲對游客喊道:“大家不要慌,請往下走,那里有我們中建三局的安置點,沿路有人指引!”途經上寺寨,曹洪協助村干部將附近的游客集中疏散到村旁的河灘處,同時指揮鏟車將村口垮塌的路段疏通,確保了道路通暢。

   23時許,當氣喘吁吁的曹洪、金元濤趕到神仙池路口時一下傻眼了:幾百米的路段,全是垮塌的土方、震毀的大樹、滾落的石頭,被砸的小轎車、大巴車依稀可見。雖離攪拌站不到2公里,但他倆根本無法通過,只好中途折返。當次日凌晨返回工地得知攪拌站人員安全時,曹洪心里的一塊石頭終于落了地。

   穿越飛石區救出400多名游客

   “感謝恩人,一生平安!”“我們一家人永遠都不會忘記你們”……自8月10日從九寨溝地震災區返回成都家中,孟慶虎的手機始終“熱”得發燙,他和同事在地震中救下的游客不斷發來微信致謝。有人甚至發來千元紅包以表謝意,被孟慶虎婉拒。“大災大難面前,全力以赴營救生命是不講任何條件的。”他說。

   時間回到地震來臨的那一刻,身為中建三局九寨溝文化小鎮項目安全總監的孟慶虎正在工地攪拌站所在的南坪林業局122林場。當時,孟慶虎剛剛巡查完攪拌站回到站里辦公室小憩,突然一陣劇烈的晃動襲來,孟慶虎從凳子上被震了下去,站都站不穩,他趕緊沖向屋外的空地。

   主震過后,孟慶虎趕緊清點人員,檢查攪拌站設備安全情況。確認沒問題后,大家重新回到林場,一個個癱坐在地上。靜默中,他們聽到遠處的山體發出嘩啦啦滑坡的聲響。突然,有人打破了沉默,“你們說,此時有沒有游客困在路上?”大伙點了點頭。

   工地攪拌站位于九道拐和神仙池路口之間,相距均約2公里。平日,大家經常看見游客從這里經過。想到這,孟慶虎拍了拍大腿,“走,我們去看看!”

   于是,孟慶虎帶領諶宗輝、張志瑜兩名管理人員和唐小軍等5名工人,戴上安全帽,手執工兵鏟,找來4只手電筒,到主干道上巡查。

   走出林場,大家有些懵了。平時熟悉的道路淹沒在黑夜里,震倒的樹木和巨大石塊在路中央七零八落,大地不斷晃動,四周石塊滾落,他們使勁晃著手電筒,高聲呼叫,“有沒有人?”

   行至九環線主干道上時,他們聽到此起彼伏的嚎啕大叫聲,“有!有!有!”只見大量游客躲在受損的大巴旁,相互抱著,一片哭喊聲。見狀,他們飛奔上前,“走!我們帶你們去一個安全的地方!”

   然而,一些傷者行走困難。于是,孟慶虎和同事一起背著、抱著,有人甚至用粗樹枝、衣服綁成簡易的擔架,將傷者送回攪拌站旁空曠的林地。擔心有更多游客被困,他們并沒停歇,再次離開林場,向更深更遠處搜救。

   走到中途,一塊1米高的大石頭攔住了去路,他們就爬上石頭,翻過去繼續前行。接著,一棵棵倒下的大樹擋住了去路,他們用雙手清理樹枝……在1公里外的一處滑坡山腳下,孟慶虎一行又發現40余名游客。鑒于傷者數量多和傷勢情況較為嚴重,孟慶虎派兩名工人返回攪拌站,開來一臺鏟車,將10名受傷游客抱入鏟斗運回……

   就這樣一次次冒著余震的危險,孟慶虎一行前后進出滾石堆5次,營救游客190余名,其中重傷游客4名、輕傷游客3名。

   與此同時,九寨溝文化小鎮項目救援隊也將附近的260余名游客陸續安全疏散到工地空地上。當晚,51歲的項目保安張文雙巡邏至公司承建的希爾頓酒店時突發地震,酒店門口瞬間涌出大量身穿睡衣、短褲的游客,一名女游客哭喊著求他救救還在酒店里的兩個孩子。經歷過汶川地震的張文雙二話沒說,頂著蜂擁而出的人流,沖進還在搖晃的酒店,找到兩個瑟瑟發抖的孩子沖了出來。

   寒夜里點燃生命的希望

   地震后短短幾個小時,九寨溝文化小鎮項目和工地攪拌站累計安置游客400多名,加上項目管理人員和農民工,總人數達1000余人。

   8月8日,立秋剛過的九寨溝,夜晚氣溫僅11℃左右,大伙蜷縮著身體,坐在冰冷的地上,打起了哆嗦。小孩子們依偎在父母身旁,不停地哈氣。

   見此情景,項目攪拌站站長、新疆漢子諶宗輝通知站里人員取出所有的棉絮、棉被鋪在地上給游客取暖,但遠遠不能滿足需求。他們便找來廢舊木材點起了一堆堆篝火,在那個暗冷無助的夜晚,為大家點亮了希望的溫暖和光亮。

   看見游客跑掉了鞋子,項目員工有人脫下自己的鞋子;游客衣服單薄,有人拿出自己的衣服;游客情緒低落,有人前去安撫;游客沒有食物,有人主動生火熬粥……

   諶宗輝告訴記者,因地震斷電無法蒸米飯,食堂的師傅就在屋外搭灶生火煮了4鍋稀飯,并放了素菜和少量肉,保證游客每人一碗。“平時儲備的食材不多,只能給他們補充一點能量。”

   地震中很多游客受了傷,項目人員當起了“臨時醫生”,沒有酒精就用白酒消毒,沒有紗布就用毛巾、哈達為傷員包扎傷口,攪拌站雜工茸里見一位游客手指受傷,拎起鋸子,從樹枝上鋸下一小根,再用刀片削平,做成夾板,將手指固定起來……

   當晚一直到半夜三更,游客情緒才逐漸穩定慢慢睡去。但項目員工仍每隔一個小時巡查一遍,確保滯留游客安全。天亮的時候,很多員工整夜沒睡,其中韓周軍,張昌盛、王學仁3名曾參與過汶川抗震救災的鏟車司機又開著鏟車緊急前往塌方嚴重的九寨溝九道拐疏通道路。

   8月9日一大早,項目經理曹洪拿著對講機奔波于游客與項目后勤人員之間。這場突如其來的災難,賦予曹洪更多的職責,此刻他是志愿者、是護工、是廚師,是滯留在項目1000余名員工、農民工和游客的精神支柱。

   “曹經理,我們什么時候才能回家啊?”還未等到政府救援隊,部分農民工的情緒開始有些不安。曹洪走到人群中說:“政府組織的旅游大巴正在路上,會盡快安排大家撤離。大家都別擔心,我們一定送你們安全撤離,一個都不會落下!”

   8月9日15時許,一輛輛大巴載著救援人員終于抵達,滯留的游客和農民工排隊登上大巴,上車前不少游客抱住從亂石中救出他們的建設者久久不肯松手。曹洪帶領員工將項目現有的礦泉水、餅干等物資搬到大巴上,叮囑大家注意安全,平安回家。

   當一輛輛大巴車駛離,望著窗外揮手的項目員工,很多原本壓抑著情緒的游客和工友都哭了……

   當項目最后一批管理人員達到九寨溝縣城安置點時已是8月9日21時,此時距離地震發生過去24個小時。8月10日17時許,項目管理人全部平安抵達成都。

   一位平安抵家的游客,在發給孟慶虎的短信中寫道:“信念使人堅強、信仰使人善良,地震那夜,所有參與救援的人都是最可愛的人!”

【相關閱讀】

ppp專題

專題策劃

資質管理改革大家談

資質管理改革大家談

近年,現行資質管理制度的缺陷逐漸暴露,資質標準的不合理之處逐漸顯現,資質掛靠、違法分包和轉包等行為屢禁不止,擾亂了建筑市場的正常秩序。為此,各地建設主管部門、行業協會和廣大企業,交流了資質管理運行的現狀,提出資質標準修訂的相關建議。

 

管理案例

中建-結構轉型

中建-結構轉型

推進基礎設施業務,不能像“群眾都過河了,你還在摸石頭”的慢,也要防止“腳踩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的亂,務必高屋建瓴,長遠謀劃,做好推進組織架構、人才隊伍、專項考核的頂層設計。

 

工程建設網首頁 |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管理案例 | 會議活動 | 施工企業管理雜志 | 我要投稿

版權所有:北京華信捷投資咨詢有限責任公司《施工企業管理》雜志社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南四環西路186號漢威國際廣場二區9號樓5M層西區郵編:100070電話:010-68520349傳真:010-68570772E-mail:sgqygl@chinacem.com.cn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072號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072號 京ICP備09092133號-1  Copyright ?2000-2015 工程建設網 保留所有權利

返回頂部 返回建設網首頁 投稿 用戶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