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業是對自然資源、環境影響最大的行業之一。如何促進建筑業的可持續發展,如何在人與自然、人與社會環境相協調的前提下發展經濟,已經成為全社會的共同課題。實施綠色施工,就是為了最大限度的節約資源,降低工程項目對環境的不利影響,營造適宜的居住環境。根據統計資料,2003—2011年的9年間,全國房地產開發投資從10106億元達到61740億元,增長了近6倍,房地產開發企業房屋施工面積由2003年的11.77億平方米,躍升到2011年的50.80億平方米。這是多么大的一個體量,如果這些建筑從設計到施工再到后期的運行維護都能達到綠色標準,將可以更好地建設和保護城市發展必需的基礎設施,減少工程建設過程中所造成的揚塵、噪音、廢棄物、壓土占地、路面開挖等對環境造成的不良影響。
隨著人們對資源、能源和環境問題的高度重視,在可持續發展、低碳經濟、循環經濟的大背景下,提出了綠色建造的新形式,以改變當前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率的發展和建造模式,綜合考慮資源利用效率和污染排放,達到節約資源、環境友好、工程安全、品質保證的最終效果。
關于綠色施工
按照住建部頒布的《綠色施工導則》,綠色施工就是在工程建設中,在保證質量、安全等基本要求的前提下,通過科學管理和技術進步,最大限度地節約資源與減少對環境負面影響的施工活動,實現四節一環保(節材、節水、節能、節地和環境保護)。綠色施工就是通過切實有效的施工組織方案和綠色技術,最大限度地減少施工活動對環境的不利影響,降低能源和資源的消耗,實現可持續發展。其根本是以降低消耗、保護環境為核心的施工組織體系和施工方法。綠色施工包括四個方面的內容:一是盡可能采用綠色環保的建材和設備;二是降低消耗,節約資源;三是清潔施工過程,控制環境污染;四是通過采用新技術和改善管理,對設計圖紙進行深化設計,保證施工質量,最終實現建筑產品的安全性、可靠性、適用性和經濟性。
綠色施工中的“綠色”包含著節約、回收利用和循環利用的含義,是更深層次的人與自然的和諧、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的和諧。因此,實質上綠色施工已經不僅是著眼于“環境保護”,還包括著“和諧發展”的深層次意義。其中“環境保護”方面,要求從工程項目的施工組織設計、施工技術、裝備一直到竣工,整個系統過程都必須注重與環境的關系,都必須注重對環境的保護。“和諧發展”則包含生態和諧和人際和諧兩個方面,要求注重項目的可持續性發展,注重人與自然間的生態和諧,注重人與人之間的人際和諧,如項目內部人際和諧和項目外部人際和諧。總體來說,包括使用綠色技術,節約原料,節約能源,控制污染,以人為本,在遵循自然資源重復利用的前提下,滿足生態系統周而復始的閉路循環發展需要。
綠色施工與傳統施工的共同點
無論是綠色施工還是傳統施工模式,都是具備符合相應資質等級的施工企業,通過組建項目管理機構,運用智力成果和技術手段,配置一定的人力、資金、設備等資源,按照設計圖紙,為實現合同的成本、工期、質量、安全等目標,在項目所在地進行的各種生產活動,直到建成合格的建筑產品達到設計要求。
組成施工活動的五大要素相同,即:施工活動的對象—工程項目,資源配置—人力、資金、施工機械、材料等,實現方法——管理和技術,產品質量,施工活動要達到的目標。核心是施工活動的目標在不同時間段內容不同,由此決定了上述其他四要素的內容也發生了變化。比如,改革開放后我們開展的施工活動,其目標是質量、安全、工期、成本控制,也就是傳統的施工方法,綠色施工要達到的目標是質量、安全、工期、成本和環境保護。
由此可見,綠色施工與傳統施工的主要區別在于綠色施工目標要素中,要把環境和節約資源、保護資源作為主控目標之一。由此,就造成了綠色施工成本的增加,企業就可能面臨一定的虧損壓力。
綠色施工與傳統施工的不同點
出發點不同。綠色施工著眼在節約資源、保護資源,建立人與自然、人與社會的和諧,而傳統施工只要不違反國家的法規和有關規定,能實現質量、安全、工期、成本目標就可以,尤其是為了降低成本,可能造成了大量的建筑垃圾,以犧牲資源為代價,噪音、揚塵、堆放渣土還可能對項目周邊環境和居住人群造成了危害或影響。比如,對于有園林綠化的項目,在保證建設場地的情況下,施工單位在取得監理和甲方同意的情況下,可以提前進行園林綠化施工,從進場到項目竣工,整個施工現場都處于綠色環保的環境下,既減少了揚塵,同時施工中收集的雨水、中間水經過簡單處理后就可以用來灌溉,不僅降低了項目竣工后再綠化的費用,同時,得到了各方的好評,樹立了企業良好的形象。
實現目標控制的角度不同。為了達到綠色施工的標準,施工單位首先要改變觀念,綜合考慮施工中可能出現的能耗較高的因素,通過采用新技術、新材料,持續改進管理水平和技術方法。而傳統施工著眼點主要是在滿足質量、工期、安全的前提下,如何降低成本,至于是否節能降耗、如何減少廢棄物和有利于營造舒適的環境就不是考慮的重點。綠色施工主要是在觀念轉變的前提下,采用新技術、更加合理的流程等來達到綠色的標準。比如,目前廣泛推廣的工業化裝配式施工,就是一些主要的預制件事先加工好,在項目現場直接裝配就可以,不僅節約了大量的時間和人力成本,而且大大減少了揚塵、過程中的廢棄物,經濟效益顯著。像遠大集團僅用了15天時間就建造了30層高樓,就是采用工業化裝配式生產方式,中間基本不產生廢棄物。而傳統施工方式蓋30層高樓一般都需要1年半時間甚至2年,僅時間和人力成本就節約了多少。由此可見,綠色施工帶來的不僅是成本的節約、降低資源消耗,更是生產模式的改變帶來了生產理念的變化。這是傳統模式無法比擬的。
落腳點不同,達到的效果不同。在實施綠色施工過程中,由于考慮了環境因素和節能降耗,可能造成了建造成本的增加,但由于提高了認識,更加注重節能環保,采用了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持續改進管理水平和技術裝備能力,不僅對全面實現項目的控制目標有利,在建造中節約了資源,營造了和諧的周邊環境,還向社會提供了好的建筑產品。傳統施工有時也考慮節約,但更多地向降低成本傾斜,對于施工過程中產生的建筑垃圾、揚塵、噪音等就可能處于次要控制。近幾年,在綠色施工的推動下,很多施工企業開展QC小組活動,一線科技工作者針對施工中影響質量的關鍵環節進行技術攻關,取得了可喜可賀的成績,在此基礎上形成了國家級工法、省部級工法、專利以及企業標準,這些技術攻關活動使施工質量大大提高,減少了殘次品,而且由于技術攻關,減少了浪費和返工,提高了質量正品率,為項目減少虧損作出了貢獻。
受益者不同。綠色施工受益的是國家和社會、項目業主,最終也會受益于施工單位。傳統施工首先受益的是施工單位和項目業主,其次才是社會和使用建筑產品的人。比如,在進行地基處理時,由于目前大多都是高層或超高層建筑,地基處理深度較大,復雜性較高,傳統施工就是將地下水直接排到污水井,而綠色施工基于節約資源的理念,考慮到城市中水資源緊缺,施工單位事先和市政管理部門聯系,可以將大量的地下水排放到中水系統,或者直接排入市內的人造湖,使地下水直接造福人類。但這樣就會大大增加施工成本,項目部就需要從其他地方通過管理改善和技術創新降低成本,政府也可能會給予一定的補償。但項目部因此會贏得社會的贊譽,對今后承攬項目帶來益處。再比如雨水的回收利用。在施工過程中要大量使用水,城市普遍缺水,如果直接使用市政水,合情合理,無可厚非,但作為綠色施工,項目部就會根據條件在雨季收集雨水,用于項目施工。可能節約的費用并不多,但作為合理利用資源、減少資源浪費這樣一個理念,人人節約資源,能給社會帶來福音,這就是我們倡導的綠色施工的理念,既使項目部收益,也給社會帶來了效益。
從長遠來看,綠色施工是節約型經濟,更具可持續發展。傳統施工著眼實際可評的經濟效益,這種目標比較短淺,而綠色施工包括了經濟效益和環境效益,是從持續發展需要出發的,著眼于長期發展的目標。相對來說,傳統施工方法所需要消耗的資源比綠色施工多出很多,并存在大量資源浪費現象,綠色施工提倡合理的節約,促進資源的回收利用、循環利用,減少資源的消耗。在整個建設和使用過程中,傳統施工會產生并可能持續產生大量的污染,包括如建筑垃圾、噪聲污染、水污染、空氣污染等,如建筑垃圾的處理上傳統施工多是直接投放自然處理,而綠色施工采用循環利用,相對來說污染較小甚至基本無污染,其建設和使用過程中所產生的垃圾通常采用回收利用的方法進行。在對污染的防治上,傳統施工多是采用事后治理的方式,是在污染造成之后進行的治理和排除,綠色施工則是采用預防的方法,在污染之前即采用除污技術,減輕或杜絕污染的發生。總的說來,綠色施工可持續性遠高于傳統施工,能更好地與自然、與環境相協調。
因此,綠色施工強調的“四節一環保”并非以施工單位的經濟效益最大化為基礎,而是強調在保護環境和節約資源前提下的“四節”,強調節能減排下的“四節”。對于項目成本控制而言,有時會增加施工成本,但由于全員節能降耗意識的普遍提高,“四節”的實現依靠采用新技術、新工藝,以及持續不斷的改進管理水平和技術水平,根本上來說,有利于施工單位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提升,最終造福社會,從長遠來說,有利于推動建筑企業可持續發展。
綠色施工是大勢所趨
國家和行業協會已經出臺了大量的關于綠色建筑和綠色施工的政策法規和獎勵辦法,旨在強化節約型社會建設,使高消耗能源的建筑行業,通過轉變觀念、轉型升級,創建人與自然、人與環境的和諧共處,通過管理提升和技術改進,不斷提高企業競爭能力,促進企業的可持續發展。
新的生產方式為綠色施工提供了物質基礎。工業化生產、裝配式施工不僅大大縮短了工期,減少了勞動消耗,縮短了工期,同時,對于傳統施工中產生的大量廢棄物,通過二次利用可以循環使用,減少了環境污染,提高了資源的利用率,大大降低建造成本。
國家和地方建設主管部門為了促進建筑行業轉型升級,淘汰落后的生產技術,強制推行新技術、新材料和新工藝,對改變落后產能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近幾年來,經批準的國家和地方級工法、專利技術如雨后春筍,企業可以無償或有償使用這些工法、專利,用以提高施工質量,減少浪費,這些新技術、新材料等的推廣使用就是綠色施工的物質基礎。沒有技術改進和新材料的使用,綠色施工就只能是局部改變,零敲碎打,無法從根本上降低由于考慮施工對環境的污染而增加的費用,一個不經濟的綠色施工之路就不可能走得太遠。
綠色施工首先是觀念的更新,需要綜合考慮質量、成本、工期、安全、環境保護和節約資源,它們是一個有機整體,需要依靠管理改進和技術改進,才能從根本上改變保護環境而增加的費用增加,減少虧損的壓力。只有觀念更新,才能達到人與環境、人與自然的和諧。而不是將這幾個方面割裂開,否則只能算節約型工地,達不到綠色施工的全面改進。
各地建設主管部門為了倡導綠色施工,紛紛出臺了一些優惠政策和獎勵措施,同時,將綠色施工優秀項目作為申報優質工程、科技創新成果的一個重要參考(尚未作為要件),這對于企業開展綠色施工是很好的促進。
盡管綠色施工對社會和企業帶來了很多好處,但仍然存在一些制約因素。由于在綠色工程實施的過程中所處位置、利益著眼點、觀念認識等方面的差異,綠色施工在實施過程中會受到很多不利因素的制約,有時還會產生糾紛,這就給綠色施工帶來困擾。有些來自政府、項目部內部、甲方、監理以及項目周邊居民等方面。但更多的是來自行業標準或者規范的滯后,企業采用的新材料、新工藝有一個認識的過程,在政府仍然對市場具有主導地位的情況下,沒有相關政府部門的許可或者修訂標準、規范,使用者和生產者都不敢輕易使用。其次,政府對污染、浪費的監管力度的強弱,都會給綠色施工實施帶來不同程度的影響。政府監管嚴,甲方就會加大投入,有利于施工企業采取綠色施工。政府監管弱,甲方和施工單位都會缺乏積極性,從而對綠色施工持消極態度。施工單位作為經濟利益直接關系人,其最根本的目標是為了獲取最大利潤,這一目標也是整個項目運行的根本動力,但通常來說,綠色施工會增加成本,其產品價格一般會高于非綠色施工產品價格,如果企業和個人沒有樹立正確的綠色理念,很容易造成負利潤現象,使企業陷入困境,因此施工單位就會在綠色施工管理上出現較多的分歧。對于消費者來說,追求效用最大化,這就使綠色施工同傳統施工一樣存在著消費者和施工單位價值取向不同這一重要矛盾,極易因為消費者對綠色施工需要的不確定性,而使雙方存在巨大差異無法協調,使綠色施工在實施過程中遇到困難。(作者:中國新興(集團)總公司副總經理 孫簡)
中國工程建設網首頁 |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管理案例 | 會議活動 | 施工企業管理雜志 | 我要投稿
版權所有:北京華信捷投資咨詢有限責任公司《施工企業管理》雜志社
地址:北京市西城區阜外大街22號外經貿大廈6層東區郵編:100037電話:010-68520349傳真:010-68570772E-mail:sgqygl@chinacem.com.cn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072號 京ICP備09092133號-1 Copyright ?2000-2015 中國工程建設網 保留所有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