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M是以工程項目的各項信息數據為基礎,將工程實體創建為具有多維度、結構化數據庫的建筑信息模型,建立項目從概念到拆除全生命周期的數據集成、管理與應用機制。它起源于上世紀70年代的美國,引入國內是近10年的事。總體而言,在石油、石化等領域和工程設計環節的應用較為領先和廣泛。近年來,隨著鳥巢、水立方、上海世博會、上海中心大廈等一批大型復雜項目的施工中引入BIM,在施工模擬與方案優化、質量與進度監控、快速算量、協同作業、可視化管理等方面發揮出強大的應用功能,突破了傳統施工技術、常規管理手段的瓶頸,解決了單靠圖紙、人力所無法解決的問題,從而引起了工程建設行業各方的關注與熱議。
對BIM技術及其應用,從施工企業到業主方、設計方、運維方,以及軟件廠商、行業協會、專家學者、政府部門等,各方的觀點、態度不盡相同。有的認為,BIM充分發揮了信息協同在提高施工質量、降低建造成本、縮短項目工期、保證施工安全等方面的巨大優勢,為項目精細化管理、企業集約化管理提供了強大的數據和技術支撐,“BIM正加速驅動管理變革”;有的甚至認為,BIM必將改變和重塑整個建筑產業鏈,它已不僅是前沿性的技術,更是行業發展的趨勢,“行業即將進入BIM時代”;有的認為,BIM在施工階段的應用存在前期投入大幅增加、建模困難、應用軟件不配套、標準缺失、人才缺乏等諸多難題,目前只是在一些高大精尖特項目中嘗試,“BIM應用前景尚不明朗”;有的甚至認為,行業條塊分割的管理體制不改,設計、施工等各階段仍然各自為政、信息斷層、溝通不暢,BIM的協同優勢難以發揮、真正價值無法體現,“BIM離我們依然遙遠”。
從發達國家的廣泛應用、國內典型項目的試水來看,BIM是集約、高效的,前景一派春意盎然,未來好像近在咫尺;而從BIM在國內建筑施工中的應用來看,眼前確實有不少繞不過去的坎兒,推廣應用似乎遠在天涯,正所謂“草色遙看近卻無”。BIM正或快或慢地向我們走來,正如有的企業管理者所說,BIM應用的基礎和現狀不可高估,但發展速度不可低估。(作者:《施工企業管理》評論員文章)
中國工程建設網首頁 |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管理案例 | 會議活動 | 施工企業管理雜志 | 我要投稿
版權所有:北京華信捷投資咨詢有限責任公司《施工企業管理》雜志社
地址:北京市西城區阜外大街22號外經貿大廈6層東區郵編:100037電話:010-68520349傳真:010-68570772E-mail:sgqygl@chinacem.com.cn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072號 京ICP備09092133號-1 Copyright ?2000-2015 中國工程建設網 保留所有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