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國際公司多數成立于上世紀80年代初期,是我國改革開放的產物,業務主要包括對外承包工程、對外勞務合作和承擔我國政府對外援助項目等。作為我國最早“走出去”的一批外經企業,地方國際公司在推動我國與廣大發展中國家的經濟技術合作和友好交往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隨著國內外經濟形勢和我國“走出去”發展環境的變化,加之市場競爭越來越激烈,再有一些內部的原因,致使部分地方國際公司陷入發展困境,或被兼并,或倒閉;但也有一部分地方國際公司順應形勢變化,在國家政策支持下,通過自身努力推動戰略轉型而成長為在國際市場上有較強競爭力、在行業內有較大影響力的企業。
近些年來,這些生存下來并不斷改革發展壯大的地方國際公司,積極貫徹國家“走出去”戰略,在做大主營業務規模的同時,不斷探索戰略轉型,轉變發展方式,實施多元化經營,積極履行社會責任,成為了有關省市“走出去”的排頭兵和外經龍頭企業,并形成了鮮明的特色。
主營業務發展迅速
商務部統計年報數據顯示,2013年,中國對外承包工程商會國際公司工作委員會所屬的68家會員企業中,以開展對外承包工程業務為主的企業共38家,全年新簽合同額99.41億美元,完成營業額58.24億美元,分別占全國總量的5.8%和4.3%;其余以開展對外勞務合作為主的企業,新簽合同額10.3億美元,完成營業額11.6萬美元,分別占全國總額的20.2%和22.5%。2014年度,共有62家中國內地企業入選全球最大250家國際承包商,其中國工委會員單位有12家,占全國入選企業個數的19.4%。
江蘇國際、江西國際、河南國際、大連國際和威海國際等5家企業,是地方國際公司的突出代表,均連續多年入選全球最大250家國際承包商之列。2013年,這5家企業對外承包工程全年新簽合同額共計37.98億美元,完成營業額共計18.26億美元,全部進入全國對外承包工程新簽合同額前50名,江西國際、河南國際、大連國際3家企業同時進入全國對外承包工程營業額前50名。
多元經營效益顯著
在行業加快轉型升級的大背景下,地方國際公司緊密結合國家發展戰略和企業實際,積極利用自身商務優勢,圍繞主業不斷開拓新的相關業務領域,開創了從單純的施工承包商向具備綜合服務能力的資源整合商轉變的多元化經營新路徑。
部分地方國際公司在繼續做好對外承包工程和對外勞務合作兩大傳統主營業務外,積極探索對外投資,以境外礦產資源開發和境外房地產開發為兩大抓手,在多元化經營方面走在了全國“走出去”企業的前列。在境外礦產資源開發方面,河南國際通過股權合作的形式,在幾內亞獲得了一個大型鋁礬土礦,投資總額達幾十億美元;通過與中非基金等機構合作,在利比亞獲得了87平方公里的鐵礦勘探權,探明儲量超過1000萬噸。江西國際在津巴布韋、贊比亞、博茨瓦納等國家共獲得包括鉆石、金、銅、鎳、鉻等在內的各類礦產資源的探礦權和采礦權48個,并與省內地勘隊伍合作,在津巴布韋已探明一個儲量800萬噸的大型鉻礦體,在贊比亞探到兩個大型銅礦帶。
境外房地產開發方面,江蘇國際、江西國際、威海國際、河南國際等多家地方國際公司,利用其在境外開展國際工程承包方面的優勢,在非洲多個國家投資開發房地產業務。其中,江西國際在肯尼亞海濱城市蒙巴薩購買了380畝土地,2014年7月份正式開發;在贊比亞,與該國住房委員會簽署了1200套高中檔住宅的開發協議。
國內外業務齊頭并進
地方國際公司成立之初,是以開展對外經濟技術合作為歷史使命,所面對的市場是國際市場,但在發展中,地方國際公司都充分認識到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協調發展的重要性。因此,地方國際公司在抓好國際市場的同時,也紛紛啟動了國內市場的開拓,并取得了很好的業績,初步形成了充分利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兩個市場相互呼應相互促進的跨國經營格局。
江蘇國際兼并重組省內多家建設集團,成立了多個國內工程分公司,大力開拓國內市場,在房建、污水處理等領域發展BT、BOT等模式的投融資項目,在建項目規模超過100億元人民幣。在上海世博會展館建設中,江蘇國際基于在國際市場上的良好聲譽,一舉在國外中標,承包了5個國家的展館,其中包括沙特館等大項目。河南國際作為聯想電腦和一汽大眾汽車的河南總經銷,業務突出,效益頗豐,其所屬的河南國際汽車貿易有限公司,被授權為德國大眾進口車河南唯一的4S店,是河南省最大的進口汽車經銷商,具有較高知名度和良好的品牌效應。江西國際國內業務涵蓋建筑工程、房地產開發、公路建設、建筑設計等多個業務領域,省內以BT形式承建的國內建筑工程項目合同總額近20億元人民幣,涵蓋房屋建筑和道路橋梁等領域;占地近千畝的南昌生米濱江溫泉城地產開發項目,毗鄰南昌西客站和正在實施的南昌地鐵二號線,市場潛力巨大。泉州國際、沈陽國際等在本省市承包建設的大面積住房等項目,成為熱銷的民生工程,受到當地政府和各界人士好評。
打造地方“走出去”旗艦
地方國際公司是有關省市最早“走出去”的企業,部分優質地方國際公司不僅自身已成為了本地“走出去”的龍頭企業,而且利用多年海外經營所取得的良好品牌形象、較強的商務能力和廣泛的人脈資源,帶領一大批國內、省內企業走出去開拓國際市場,大大促進了本地區開放型經濟發展。
在拓展業務領域過程中,河南國際堅持“合作共贏,抱團打天下”的理念,加強了與國內有資本優勢、技術優勢、人才優勢,講誠信、重信譽單位的合作,建立長期戰略合作伙伴關系,實行優勢互補,實現多贏和雙贏。河南國際先后與中鐵七局、寶鋼集團、長城公司、中水電九局等單位合作,共同實施重大國際工程承包項目。江西國際積極響應省委省政府“抱團出海”的要求,在對外承包工程、境外礦產資源開發、對外投資等多個領域,先后與省內外十余家單位建立了合作關系,真正實現了強強聯合,優勢互補,合作共贏。江西國際聯合江銅、江鎢、江煤等其他7家省屬集團公司,共同出資組建成立了江西國際礦業有限公司,帶動省內企業共同“走出去”開發礦產資源。
積極履行社會責任
地方國際公司多為國有企業,或國有控股參股的股份制企業,都把履行企業社會責任作為公司義不容辭的責任。通過積極履行企業社會責任,提高了企業國際工程承包業務可持續發展的能力,提高了企業的軟實力和綜合競爭力。
2009年,中國對外承包工程商會開展企業社會責任評選活動,江西國際、大連國際、威海國際等地方國際公司榮獲金獎。在2012年和2013年的社會責任績效評價活動中,威海國際、江西國際、河南國際、沈陽國際等多家地方國際公司被評為社會責任領先型或進取型企業。威海國際通過各種形式累計向國內外社會各界共計捐款逾1500萬元,其中向剛果婦女兒童救助基金會、剛果文澤區手球隊等單位捐款捐物就達人民幣500多萬元。江西國際等在開展國際承包工程業務中,高度重視屬地化經營,2013年,在境外納稅額折合人民幣共計4億多元,且每年按營業額的一定比例,拿出一部分利潤回饋當地社會,積極參與當地公益事業,向所在國的社區和人民捐款捐物。一些地方國際公司非常重視開展屬地化經營,除大量雇傭當地工人外,還大力培訓聘用當地技術人員和管理人員,其中不乏項目經理、副經理、財務人員、索賠工程師等高級管理人員和高級技術人員,許多公司員工本地化率達到80%以上,向名符其實的跨國經營邁出了可喜步伐。
存在的問題及建議
近年來,在商務部及各級地方政府的關心支持下,地方國際公司取得了長足發展,但也由于各種主客觀原因存在一些問題和不足。一是總量不大,實力較弱。地方國際公司不論是單個企業的實力,還是整體實力,較中央“走出去”企業都有很大差距,這當然也是很自然的事。根據商務部統計,2013年,81家中央企業新簽合同額670億美元,是68家地方國際公司的6.7倍;完成營業額403億美元,是地方國際公司的6.9倍。二是人才匱乏,技術不足。“商務優勢強,技術力量弱”的人才結構是地方國際公司短時間內難以改變的局面。這種情況嚴重制約了地方國際公司參加專業要求高、技術含量高、施工難度高的大型項目競爭。三是融資渠道單一,融資能力不強。目前,地方國際公司的融資能力,僅僅能夠滿足現有規模和以工程總承包為主的業務模式的融資需要。發展BOT、PPP等帶資項目以及較大規模對外投資項目的能力不足。
有鑒于此,建議國家有關部門和金融機構進一步加大對地方國際公司的扶持和指導,特別是金融支持以促進這些企業能更加壯大實力,擴大對外投資,從而單獨或聯合更多地方上有條件的企業共同邁大“走出去”的步伐,積極參與發展中國家的基礎設施建設,有針對性地向外轉移我成熟的制造業和有關民生的項目,在促進他們工業化的進程中發揮更大作用。(作者:萬國仁)
中國工程建設網首頁 |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管理案例 | 會議活動 | 施工企業管理雜志 | 我要投稿
版權所有:北京華信捷投資咨詢有限責任公司《施工企業管理》雜志社
地址:北京市西城區阜外大街22號外經貿大廈6層東區郵編:100037電話:010-68520349傳真:010-68570772E-mail:sgqygl@chinacem.com.cn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072號 京ICP備09092133號-1 Copyright ?2000-2015 中國工程建設網 保留所有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