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舒方方
從混沌到有序:管理標準化不是飛來之峰
去杭州旅游的人都知道靈隱寺,去過靈隱寺的人都知道寺前有座飛來峰,傳說這飛來峰本是“天竺國靈鷲山之小嶺”,還跟大名鼎鼎的濟公和尚有些瓜葛。當然,這只是一種傳說罷了,現代科學已經證實,這飛來峰是億萬年大自然作用的結果,與“天竺國靈鷲山之小嶺”也沒有丁點關系。
管理標準化也一樣,她不是憑空飛來的,而是對企業過往發展成果的總結與升華。在管理咨詢實踐中,碰到很多客戶說“某某企業的那套管理制度我們看著他們用的效果挺好的,我們也想拿來用”云云,有這種想法的客戶不在少數,我們不否認一個企業的成功經驗對另一個企業的借鑒意義,但僅僅是借鑒而已,借鑒不是照搬也不是嫁接,管理上不存在適合所有企業的所謂最佳實踐,所以,管理標準化只能從本企業的實際出發,去探索適合本企業的標準化管理之路。根據在諸多企業管理咨詢中總結出的經驗,我們認為企業開展標準化管理工作要從對企業過往發展成果的總結入手,在系統總結梳理的基礎上,構建企業面向未來的標準化管理體系。
同時,管理標準化也是企業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客觀需要和必然結果,是企業管理從混沌走向有序的重要里程碑。根據企業生命周期理論,企業在不同的生命周期階段,有不同的發展目標,當企業發展進入盛年期后,企業需要規范內部運作,不斷提升運作效率,實現收入與利潤的增長,即,實現管理標準化是進入盛年期的企業的客觀需求與發展需要,也是企業步入規范化管理的重要標志。
實施之初:企業不能承受之陣痛
在企業自覺自發的實踐中,管理標準化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通常表現為企業將多年運行下來行之有效的東西通過一定的標準化手段確定下來,形成標準化的成果,如制度、流程等等,這個過程是在日常中實現的,猶如春雨般隨風潛入夜,不會遇到太大的阻力,自然是潤物細無聲了。
但在現實中,尤其是有咨詢公司參與的管理標準化過程,則具有明顯的變革性質。企業在咨詢公司的幫助下,迅速建立起一套標準化管理體系,對企業原有的管理體系和管理方式產生很大的沖擊,有時候甚至是顛覆性的,在實施過程中遇到的阻力及各種不適應就可想而知了。簡單來講,在企業標準化過程中存在:工具方法不完善制約了標準立、改、廢管理;員工需要的僅是部分標準或標準的部分條款,標準繁多難以落實;工作標準很難隨崗位實施動態調整;難以實現技術標準、管理標準、工作標準這“三大”標準的有效協同和持續改進;標準執行“兩張皮”問題很難避免等難題。
如果這些難題解決不好,企業的標準化管理就很有可能半途而廢了,事實上,很多企業就是因為無法承受或不愿承受這種陣痛而退回到原來的老路上去,最終管理標準化無果而終,淪為擺設。如何讓企業的管理標準化成功走出陣痛并最終修成正果,成為實現管理標準化過程中繞不開的問題。
僵化、優化、固化:管理嬗變
早年在推進管理變革的過程中,華為總結提出了“僵化-優化-固化”的方法,對于我們建筑施工企業推進實施管理標準化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僵化,就是加強執行力。所有企業負責管理的人員都會有一個相同的煩惱:管理團隊或整個公司達成的共識得不到相應的執行,因為人是活的,規定的東西是死的,人活力越大,執行的偏差可能就越大。僵化一詞帶有一定的負面含義,就是說理解要執行,不理解也要執行。不能先入為主的認為管理標準化不適用本企業,否則就會固步自封,作繭自縛。所以實施標準化管理體系的出發點和目的之一就是要提高執行力,通過僵化的不折不扣的執行來學習標準化管理、檢驗標準化管理。
優化,就是徹底了解后的自我揚棄,是一種創新。僵化是有階段性的,僵化不是妄自菲薄,更不是僵死。經過兩三年的僵化運作后,企業的管理規范逐步成熟穩定,一般的企業就到了優化的階段。優化首先要建立在已經全部學會理解的基礎上,優化的原則是改良主義,優化的目的是為了使我們的管理變得更有效和實用。
固化,就是對優化成果的標準化。優化是一種創新,但創新應該是有階段性的和受約束的,如果沒有規范的體系進行約束,創新就會是雜亂無章、無序的創新。要像夯土一樣,需要一層層夯上去,一步步固化創新,通過固化實現管理標準化的自我升級。
經過“僵化-優化-固化”的循環往復,實現了標準化管理體系“僵化執行-優化創新-固化提升”,企業的管理水平也隨之發生嬗變。
再回首:實質與程序之辯
了解法律的人都知道,法律可以分為實質法和程序法,而這兩者所追求的分別是實質正義(substantive justice)和程序正義(procedural justice)。劉邦率兵入咸陽,和民眾約法三章:殺人者,死;傷人及盜,抵罪!這是非常明確的實體法,戰禍過后,社會初定,人心思靜,需要的就是實質正義。而實踐證明,愈精致繁復的程序,通常愈能實現實質的正義,自然耗費的資源也較為可觀。因此,所得水平愈高的社會,司法程序通常愈完備,民眾的權利也受到更周密完善的保障。
企業管理就是處理程序與實質關系的過程,經營業績下滑,是實質問題;出現重大安全事故,也是實質問題。如何處理這些問題,涉及到的管理體系和處置措施,則是程序問題。在企業創立初期,就如同劉邦進咸陽一樣,首要的是解決生存問題,因此更關注實質問題的解決,而無暇去追求細膩的程序正義。但企業發展到一定規模之后,忽視程序將帶來企業管理上的混亂,不僅不能有效解決企業的實質問題,反而會造成新的實質問題。因此,我們說一個成熟的企業,是已經發展出一套很好的程序,能有效處理實質問題的企業。特別是,穩健扎實的程序,能在事后檢討調整,使程序愈成熟有效。
我們可以發現,管理標準化就是這樣一種程序,成熟的標準化管理體系能夠幫助企業應對各類實質問題。
管理標準化只是手段,最終的目的是幫助企業實現目標。但就是這樣一種手段,能夠有效的提升企業管理效率,增強執行力。目前中國建筑企業在標準化管理方面多數尚處于認識階段,即使一些優秀的企業也只是處于探索階段。我們有理由相信只要我們認識到標準化管理的重要性,將它提到戰略的高度,我們一定能做得更加卓越!
中國工程建設網首頁 |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管理案例 | 會議活動 | 施工企業管理雜志 | 我要投稿
版權所有:北京華信捷投資咨詢有限責任公司《施工企業管理》雜志社
地址:北京市西城區阜外大街22號外經貿大廈6層東區郵編:100037電話:010-68520349傳真:010-68570772E-mail:sgqygl@chinacem.com.cn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072號 京ICP備09092133號-1 Copyright ?2000-2015 中國工程建設網 保留所有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