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v在线天堂网,东京乱伦精品,久久精品国产欧美一区二区,极品尤物一区二区三区

企業家談新常態

擁抱新的戰略機遇期

武永濤|中交第一航務工程局有限公司董事長

  準確理解中國經濟新常態

  新常態的內涵及主要特征。今年5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河南考察時指出:我國發展仍處于重要戰略機遇期,要增強信心,從當前我國經濟發展的階段性特征出發,適應新常態,保持戰略上的平常心態。這是中央領導首次以“新常態”描述新周期中的中國經濟。7月29日,習總書記在和黨外人士座談會上再次提出,要正確認識中國經濟發展的階段性特征,進一步增強信心,適應新常態。11月9日,習近平總書記在2014年亞太經合組織工商領導人峰會開幕式上發表主旨演講,首次系統闡述新常態:一是增長速度的新常態,即從高速增長向中高速增長換擋;二是結構調整的新常態,即從結構失衡到優化再平衡;三是宏觀政策的新常態,即保持政策定力,消化前期刺激政策,從總量寬松、粗放刺激轉向總量穩定、結構優化。習總書記還明確指出,新常態將給中國帶來新發展機遇,主要包括:經濟增速雖然放緩,但實際增量依然可觀;經濟增長更趨平穩,增長動力更為多元,協同推進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中國經濟將更多依賴國內消費需求拉動;經濟結構優化升級,發展前景更加穩定;政府大力簡政放權,市場活力進一步釋放。

  通過認真學習總書記講話,我的理解是經濟進入新常態后,一般而言具有以下特點:一是經濟增速是適度的,與潛在經濟增長率相適應,具有可持續性;二是經濟結構是優化的,第三產業、高附加值產業、綠色低碳產業比重穩步提高;三是經濟質量是較高的,經濟動力主要來自生產率的提高;四是經濟制度環境是有利的,市場在資源配置中日益發揮決定性作用。因此,所謂的經濟新常態,實質上就是經濟發展告別過去傳統粗放的高速增長階段,進入高效率、低成本、可持續的中高速增長階段。其中最關鍵的是要保持戰略定力和戰略上的平常心態,對經濟增速下滑不必過分驚慌,而是要認清其必然性,在尊重規律中順勢而為,不要動輒進行過度干預。未來的政策不應頻繁變動,而應保持相對穩定,給企業和社會穩定的預期。

  中國經濟正在向新常態過渡。從世界各國經濟發展歷史經驗來看,在經歷二三十年的高速發展階段后都開始步入中速發展階段,德國發生在上世紀60年代中后期,日本發生在70年代末期,韓國發生在90年代中期。目前中國經濟已經歷30余年高速發展,隨著經濟發展和資源環境的矛盾仍然突出等因素影響,中國經濟增速將逐步向中速增長轉變。但截止到目前為止,中國經濟依然保持在7%—8%區間,發展速度較高,出現這一現象的原因主要有兩方面,一是中國是一個人口和區域大國,各地發展不平衡,工業化城鎮化所處階段存在時間差,當沿海和東部地區開始進入中速發展階段后,中西部地區還可處于高速發展階段,經濟發展梯次特征明顯;二是中國實行的是政府主導型的經濟體制,各級政府憑借自身強有力的資源整合能力和調控能力,可以在一定時期內維持超出一般經濟體正常的經濟增速。

  因此,以新常態的標準衡量,嚴格意義上來說,中國經濟并非已處于新常態,而是處于舊有發展模式向新常態過渡的過程中,用更專業的語言來闡述,就是正處于經濟增速換擋期、結構調整陣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疊加的時期。這從經濟增速仍處于下行區間、部分行業產能過剩依然嚴重、第三產業仍有很大增長等現象可以得到驗證。只有渡過這一時期后,經濟才進入新常態時期,而全面深化改革是推進經濟向新常態過渡的基本途徑。

  新常態下的建筑業發展趨勢

  眾所周知,建筑業受經濟周期和國家政策影響較大,新一屆領導人執政后,改革成為建筑業領域主旋律,超投標監管方式進行改革試點、建筑業營改增加快推進、住宅產業化比例迅速攀升、多個省市醞釀推出千億級PPP項目、BIM熱再度升溫。2014年中央政府出臺《關于推進建筑業發展和改革的若干意見》,提出建筑業2014-2020年發展主要目標是:簡政放權,開放市場,堅持放管并重,消除市場壁壘,構建統一開放、競爭有序、誠信守法、監管有力的全國建筑市場體系;創新和改進政府對建筑市場、質量安全的監督管理機制,加強事中事后監管,強化市場和現場聯動,落實各方主體責任,確保工程質量安全;轉變建筑業發展方式,推進建筑產業現代化,促進建筑業健康協調可持續發展。面對我國經濟發展新常態的階段性特征,結合國家對建筑業發展定位,預計建筑業發展新常態將表現在以下六個方面:

  增速由高速向中速增長轉變。回顧近十年建筑業發展歷史,十一五期間我國經濟年均增長率11.2%,建筑業總產值年均增長率26%,建筑業增長率高出宏觀經濟增長率約15個百分點;進入十二五后,2011年我國經濟增長9.2%,建筑業增長21%;2012年經濟增長7.8%,建筑業增長17.8%;2013年經濟增長7.7%,建筑業增長16.1%;2014年前三季度經濟增長7.4%,建筑業增長13.5%。可以看出,進入十二五后,建筑業增長率在逐年下降,而且高于經濟增長率的幅度已經持續收窄,降到10個百分點以下。總體來看,建筑業將告別20%以上高增長,保持10-15%左右中速增長,公路投資已接近歷史峰值,港口市場更是已經出現萎縮,總體市場競爭將不斷加劇,這是所有建筑企業都必須高度重視的行業性拐點。

  投資結構和方向出現重大變化。今年7月29日中央政治局會議提出“三遵循三發展”方針,即“發展必須是遵循經濟規律的科學發展,必須是遵循自然規律的可持續發展,必須是遵循社會規律的包容性發展”。在新常態下,2014年1-10月全國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15.9%,其中第一產業增長28.9%,第二產業增長13.4%,第三產業增長17.4%。從中可以看出,以農林牧漁業和服務業為代表的固定資產投資增速已明顯高于工業和制造業,與此相關的鐵路工程、能源資源項目、城市基礎設施、生態修復工程、重大水利工程、保障性住房建設及棚戶區改造等六個領域預計將大規模投資,成為建筑企業發展的新空間和新增長點。

  建筑市場競爭更加高端化。項目大型化、綜合化、高端化將日漸成為主流。建筑產業集中度將進一步提高,大、中、小型建筑企業將在整個產業鏈上進行分工協作,建立起總包與分包、綜合承包與專業承包的關系,實現以“專業化”為基礎的社會化大生產,以承擔大型、超大型項目為主的建筑企業將成為整個行業發展的領軍者。同時,隨著政府債務規模攀升,融資平臺嚴格受限,地方政府傾向于與大型建筑企業在城市綜合開發、綜合交通體系建設等方面全方位合作,這就要求大型建筑企業不僅要具備強大的施工能力,還要擁有強大的設計、咨詢以及后續運營開發能力,需要有強大的融資和現金管理能力,客觀上要求建筑企業從單純的施工承包商盡快轉型成為提供一攬子綜合解決方案的全過程服務商。

  海外市場將成為企業主戰場。自中央政府2000年提出“走出去”思路后,隨著外匯儲備穩定在4萬億美元,中國開始由出口大國向海外投資大國轉身,對外承包工程業務獲得井噴式發展,2012年、2013年新簽合同額分別達到1565億美元和1716億美元,截至今年10月底,我國對外承包工程業務累計新簽合同額和營業額分別達到12957億美元和9006億美元,2015年仍保持快速增長勢頭;新一屆國家領導人2013年先后提出構筑新的陸上絲綢之路和海上絲綢之路經濟帶的戰略構想,多/雙邊合作、跨區域交通體系建設將明顯提速,2014年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金磚國家開發銀行、絲路基金等均進入實質性啟動階段。此外新一屆政府更加注重與非洲和南美經濟合作,將協助非洲建設洲際鐵路網,協助南美建設兩洋鐵路,港口、鐵路、公路、綜合城市開發、能源開發等均存在廣闊市場空間,為優秀建筑企業發展帶來重大契機。

  科技成為企業發展的第一引擎。新常態下,中國經濟將從要素驅動、投資驅動轉向創新驅動,過去依靠低要素成本驅動的經濟發展方式已難以為繼,必須把發展動力轉換到科技創新上來。長期以來,建筑企業飽受人工費持續增長煎熬,分包費用居高不下成為行業盈利的第一殺手。在新常態下,預計未來5年內中國工資收入年均增速將超過10%,可以預見的是,在新生代農民工逃避建筑業、老一代民工老化的大背景下,建筑人工費仍將持續上漲,在此背景下,提高建筑企業科技實力,推進建筑產業化、工業化、工廠化既是被人工費高漲倒逼的現實選擇,也是行業的大勢所趨。隨著BIM技術、節能環保技術、綠色施工技術、超高層施工技術等在行業內的日漸普及,建筑業技術革命已經開始,科技將成為建筑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內涵式發展成為企業根本要求。近年來,中國建筑企業盈利水平一直處于持續低位狀態,統計資料顯示,2005年至2013年,產值利潤率一直在2.6%至3.6%間浮動,2013年全國具有資質等級的總承包和專業承包建筑企業實現總產值達到15.93萬億元,實現利潤5575億元,產值利潤率僅為3.5%,遠低于國內其它行業正常利潤水平;此外,建筑企業還普遍面臨應收賬款逐年攀升、貸款規模居高不下、經營性現金流高度緊張等問題,企業管理總體仍顯粗放,對正常生產運營帶來重大威脅。提高經濟運行質量,促使企業走上內涵式發展道路,已經成為國內大部分建筑企業急需解決的重大問題。

  新常態下建筑業要展現新作為

  綜上所述,經濟新常態既給建筑業帶來挑戰,但以基礎設施投資拉動經濟增長仍然存在相當市場空間,國家區域協調發展戰略、加快城鎮化和城鄉一體化進程、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以及海洋經濟等重大政策都為建筑企業發展提供了重要機遇。在機遇和挑戰面前,轉變發展方式已經成為最迫切呼聲,建筑企業要集中精力打好轉變發展方式攻堅戰,向集約內涵、質量效益、綠色環保方向轉變,打造產業高端化、發展高質化、管理精細化的核心競爭優勢,在新常態下展現新作為。具體來說,可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創新經營模式,發揮企業整體優勢。國務院2014年11月26日印發《關于創新重點領域投融資機制鼓勵社會投資的指導意見》,明確提出要進一步創新投融資方式,在建立健全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機制、充分發揮政府投資的引導帶動作用、創新融資方式等方面出臺一系列支持措施。可以預見,隨著BOT、BT、EPC、DB、DBO等工程實施模式廣泛應用,國內建筑企業若保持或獲得競爭優勢,就必須從整合產業鏈入手,最大限度地發揮在資本運營、建筑設計、物資采購、新技術應用和施工管理等一體化方面的資源優化配置作用。國內外工程承包市場發展趨勢都表明:大型建筑企業必須高度重視建筑業與服務業融合的趨勢,構建項目規劃、可行性研究、融投資、工程設計、采購、施工、竣工投產全過程的一體化管理體系,著力提升全過程綜合服務能力。這樣才能發揮企業整體實力,在市場競爭中獲得有利地位。

  產業適度多元,規避市場單一風險。經過近10年大規模建設,國內建筑行業整體產能呈現過剩現象,競爭對手實力不斷增加,主要基建領域均進入平穩期或下滑期,對單一產業的大型企業帶來嚴峻考驗;但在海外,我國政府針對“走出去”政策支持和服務保障體系更為完善,海外市場規模還將持續擴大。綜合以上情況,大型建筑企業一是要圍繞自身主業,在適度多元化上做文章,如大型建筑企業可以在設備采購租賃、收購或建造水泥建材廠、自行開發城市綜合體等方面進行嘗試,在延伸產業鏈上提早布局;二是認真研究國家對外開放戰略,在非洲、中東、拉美、東南亞、中亞等熱點市場積極尋求投資機會,與國內外各大能源資源企業、大型金融機構、產業投資基金等進行對接,重點關注油氣資源開發、沿海港口綜合開發、綜合交通體系等蘊藏的市場機遇,以規避單一市場下滑過快給企業帶來的沖擊。

  聚焦科技創新,鍛造核心競爭能力。建筑企業要優化科技創新激勵機制,營造潛心鉆研、寬容失敗、鼓勵創新的良好氛圍,加大基礎性研究工作,重點突破制約企業發展的關鍵技術、基礎技術;要重點關注涉及企業主業及業務拓展領域的戰略性、前瞻性、前沿性、全局性的重大技術課題研發,在信息化、數字化、智能化、可視化關鍵技術研究方面取得突破;對于大型企業來說,不僅要設置內部技術創新中心,而且要培育省部級、國家級技術研發平臺,全面增強科技創新活力;推進企業標準和工法升級,將技術管理的標準化和科技成果在工程項目上落地,成為開拓市場經營的有力推手。

  精細集約管理,提高創效創利水平。在建筑行業步入平穩發展新階段后,建筑企業必須從企業規模快速擴張的喜悅中走出來,痛下決心走向深化改革、轉型升級的探索之路,徹底擺脫企業長期面臨的產業結構不合理、經濟效益低下、資產運行質量不高等問題。一方面把提升經濟效益作為工作重心,通過提升發展品質、擴大優勢及前沿產品的比重提高企業盈利能力;另一方面進行市場化改革,完善創新內控機制和管理模式,提高項目管理水平,通過市場化手段推動企業大發展。特別是國有大型建筑企業要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政策背景下,加快轉型升級步伐,在結構調整、市場模式、混合所有制等方面籌劃深度改革。

上一篇:沒有了

下一篇:以“新常態”趨勢看待發展

ppp項目及其特點

繼財政部公布30個PPP示范項目之后,多個省、市相繼推出了PPP項目計劃。根據中國擬在建項目網數據統計,截至2014年底,已有福建、青海、安徽、江蘇、重慶、安徽公布了首批PPP項目計劃,涉及項目600多個,總投資已超萬億元。從目前已掌握的福建、湖南、安徽等地區PPP項目詳細情況來看,環保、交通和市政基礎設施是主要涉及領域,主要項目類型則集中在污水處理......更多

返回頂部 返回建設網首頁 投稿 用戶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