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在河南考察首提“新常態”之說已成經濟發展的大邏輯,是既管發展大局之“總”,又管實際工作之“用”。學習領會好,貫徹執行好上述重要論述,對于新東陽建設集團行穩致遠具有現實意義。
新常態企業要有適應的狀態。新常態是富裕之態,要理性看待中國經濟規模世界第一,從增量擴能為主轉向調整存量、做優增量并存的深度調整是更高層次發展的狀態,應該多一些自信心。新常態是長期之態,增長下降,增速放緩具有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長期性,應多一些平常心。新常態是變化之態,從發展理念、發展方式、發展動力、經濟結構都將發生變化,應多一些進取心。要沉穩換擋,平穩爬坡。
新常態企業要有適宜的速度。總體上要保持“穩態”:建安產值穩中有進,既不過速,又不失速;工程質量穩中有升,使在建工程項目整體水平逐年提高;施工安全穩定向好,以“無危為安,無損為全”改善和消除員工健康安全風險。
新常態企業要有適度的規模。維護建企的市場地位,一方面需要規模做支撐,喪失規模也就是喪失主動權、話語權;另一方面隨著市場“僧多粥少”的現狀,單純依靠微利提高利潤愈發不易,那么,依據擴大規模提質增效應是保持經營手段之一。堅持“精品加規模”戰略基點的協調發展。精品戰略集中在“創杯”上,規模戰略集中在市場“布局”上,通過培育和提升“創杯”能力,并利用創杯能力影響,延審支撐規模擴張。更加重視建筑的質量和效益,更加注重中華建筑藝術的弘揚,想客戶所需,讓客戶滿意。
面對換擋期,準確地說應該是減速退檔期,由高速增長退至中高速增長,而且要向更高效率和更高效益躍升。顯然,退的是速度,提的是效率,增的是效益。我們仍處機遇期,盡管面臨市場主體在試錯中充分競爭,應對不了市場環境變化的企業倒下,恰恰能為優質健康企業的發展騰出了更大的空間。因此,新東陽建設集團要搶抓機遇,三管齊下重塑新動力:
一是保持定力、增強動力。為了新東陽實現“行業一流企業”的目標,既要有“亂云飛渡仍從容”的戰略定力,又要有“不到長城非好漢”的進取精神。
保持強大的政治定力,堅定不移走“共創、共富”股份合作道路,繼續完善經營管理骨干持股計劃,增加內生恒久的動力。保持強大的前進動力,牢記“忠于國家、回報社會、客戶滿意、員工幸福”的宗旨,不走僵化的老路,不走改旗易幟的邪路,不為任何干擾所迷惑,使新東陽建設集團道路越走越廣闊。精準發力,用正確的時間、正確的地點、正確的方法做正確的事情,“精工善藝、創新圖強”、“功成不必在我”,一棒接一棒,一件事一件事的做下去,不斷積小勝為大勝。
二是創新驅動、提升活力。創新信息化應用,讓“點”上培育出的種子盡快在“面”上開花結果,要從機關延審到基層,從辦公系統輻射到財務系統、經營系統、項目工程系統上去。創新規范化建設體系,已達標的建設公司要適時將建設重點轉到能力建設上來,未達標的年內爭取達標,抵達經營管理新高度。創新項目管理團隊和企業管理者兩個層面的職業化建設,提高群體智商職業化水平。尤其是一級建造師要留得下、用得上、富得起。
三是按照國家提出“一帶一路”和自貿區戰略是我們建筑企業發展的新機遇。在今后工作中要以“一帶一路”和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建設作為新思路、新機遇,利用已經在這些地區施工的優勢,開展好新業務,創出新品牌,為集團公司再創新業績創造條件;在新常態下保持經濟持續健康發展。
四是信仰引領、形成合力。信仰是一種聯系現在和未來的力量,心相通,一通百通;心不通,無動于衷。人生需要信仰驅動,企業需要共識引領,發展需要價值導航。著力解決員工對《新東陽文化信仰》二十四條的認識認同,把實現好職工經濟、政治、文化和社會效益作為企業文化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促進企業文化和員工利益的和諧統一。這是企業永續經營,長盛不衰的法寶。
上一篇:四點著力轉型升級
下一篇:迎難而上穩增長,順勢而為調結構
繼財政部公布30個PPP示范項目之后,多個省、市相繼推出了PPP項目計劃。根據中國擬在建項目網數據統計,截至2014年底,已有福建、青海、安徽、江蘇、重慶、安徽公布了首批PPP項目計劃,涉及項目600多個,總投資已超萬億元。從目前已掌握的福建、湖南、安徽等地區PPP項目詳細情況來看,環保、交通和市政基礎設施是主要涉及領域,主要項目類型則集中在污水處理......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