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說“治大國若烹小鮮”,哲人的長處就是可以見微知著,從毫末之處看出問題的本質。 一位青年大學畢業后,曾豪情萬丈地為自己樹立了許多目標,可是幾年下來,依然一事無成。于是,他去找智者。智者聽完青年的傾訴,微微一笑,對他說:“來,你先幫我燒壺開水。”
青年看見墻角放著一把極大的水壺,旁邊是一個小火灶,可是沒發現柴禾,于是便出去找。他在外面拾了一些枯枝回來,裝滿一壺水,放在灶臺上,在灶內放了一些柴禾便燒了起來,可是由于壺太大,那捆柴禾燒盡了,水也沒開。于是他跑出去繼續找柴禾,那壺水已經涼了。這回他沒有急于點火,而是先出去找了足夠多的柴禾,然后才開始點火,水不一會就燒開了。智者忽然問他:“如果沒有足夠的柴禾,你該怎樣把水燒開?”青年想了一會,搖搖頭。智者說:“如果那樣,就把水壺里的水倒掉一些!”青年似有所悟。
你會燒開水嗎
很多人做事都是這樣,一開始躊躇滿志,樹立了太多的目標,就像這個大水壺裝的水太多一樣,而他又沒有足夠的柴禾,所以不能把水燒開。要想把水燒開,或者倒出一些水,或者先去準備柴禾。
客觀上,做項目就如同燒開水,只有從開始就想明白該如何做事,刪繁就簡,從最近的目標啟動,才會一步步走向成功。相反,剛開始就萬事掛懷,目標多多,只會半途而廢。
有限的目標、范圍、資源和風險決定了一個項目的壺、水和柴應如何組合搭配。首先就是目標,任何項目的目標開始時都是有些含糊和不確切的,需要在幾項要素界定好后,目標的詳細內容就可以確切地界定出來。也就是說,雖然燒水壺的大小已基本確定,但是,要燒多少水,可是要看有多少柴禾的。然后,要限定項目所涵蓋的范圍,以確定出項目所涉及的邊界,分清里外。而資源包括物質、人力、金錢和時間,沒有一定的資源做不了事,而過度使用資源就是浪費,沒水平。最后,任何事情的發生都帶著風險,只有看其大小和是否可控。隨著項目管理科學的發展,風險一般來講都是可以預先做出評估,并給出預案的,也就是凡事想在前邊。“燒水壺”有可能給燒漏了,也可能找不到水,柴禾也可能是濕的,爐灶可能會突然塌掉,還有點火的時候說不準把手燒了…….諸多風險,不一而足。
看柴再定壺和水
這里舉一個例子:有一個工程項目管理系統必須在約定的時間內上線,但對于一家大建設單位來講,管理的改善是要一步步地漸進演變,否則就會造成混亂。項目組中企業的各部門人員基本上是第一次參加此類項目,企業內部充斥著反對的聲音。
那么燒開這家企業信息化的一壺水,該如何做?項目管理的理論給了我們很多說法,但是,實際的操作卻遠不是一本書就能界定好的。首先就是“柴禾”問題。一家建設單位的信息化項目,在啟動之后,項目管理人員所能動用的“柴禾”是很容易計算出來的,包括企業人力、財力和管理層的授權,項目負責人的信用力,乙方顧問的經驗和服務能力。這些“柴禾”能燒多大一壺水,再老到的項目經理憑著經驗也難以看出來,大多數情況下只能是有直覺。
但是作為領導,考慮的問題卻沒那么復雜,他只要認定這個系統必須用起來,每個部門具體分工如何,施工項目進度如何等等情況。
這樣就確定下來燒水壺的大小和要燒的水的多少,因為所能找到的“柴禾”是已經估算過的,當這兩個目標大致合拍的時候,這個項目的風險就基本上處于可控的范圍內了。
遭遇意外漏水
智者千慮,必有一失。雖然考到了國內顧問市場的不規范問題,但是沒有想到的事情還是發生了:先是一個核心模塊的顧問不辭而別,而后是在臨近上線的前三天一個財務顧問突然離開,沒有任何工作交接。
這么多年來,我從來沒有見過這樣的事情,風險立即大得無法估量,幸虧當時的應急措施得當,才做到了有驚無險。但是,這兩個人的突然離開造成的損害和影響持續了很長一段時間。
雖然這個燒水壺實際上是“漏”的,萬幸的是,總算是歷盡千險萬難把水燒開了。
工程建設網首頁 |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管理案例 | 會議活動 | 施工企業管理雜志 | 我要投稿
版權所有:北京華信捷投資咨詢有限責任公司《施工企業管理》雜志社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南四環西路186號漢威國際廣場二區9號樓5M層西區郵編:100070電話:010-68520349傳真:010-68570772E-mail:sgqygl@chinacem.com.cn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072號 京ICP備09092133號-1 Copyright ?2000-2015 工程建設網 保留所有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