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員管理。為保證和提高工程質量,從企業領導到一般成員,都增強質量意識,從自我做起,關心工程質量,為工程質量負責,保證工程質量。當然不是所有員工都要從事質量管理工作,而是要求用“三全管理”的意識去搞好本職工作。
全過程管理。在質量管理中建立質量保證體系,對生產經營的全過程實行有效控制,從而為開發、創造、銷售用戶滿意的產品,做到最優質量、最低消耗、最佳服務,最終實現持續改進的質量管理目標。
全面管理。全面管理是指各部門、各方面的工作都必須有機組織起來。企業為提高建筑產品技術質量,不斷加強質量管理,包括計劃、生產、物資、機械、質檢部門,也包括后勤、政工等部門,共同對工程質量做出保證,應該是所有部門一致的奮斗目標。
如何應用“三全管理”進行質量管控
1、以組建“QC小組”為切入點,推進“三全管理”體系
充分調動全員參與質量管理的積極性。質量事業是群眾的事業,只有群策群力才能搞好。因此,必須充分發揮企業領導、質量管理人員以及其他參與工程項目建設人員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在不斷地改進質量中讓用戶滿意。使“三全管理”工作建立在扎實的基礎之上。而“三全管理”中的QC小組(質量管理小組)是推行“三全管理”體系的重要組織形式。
QC小組是指在生產或工作崗位上從事各種勞動的質量管理人員,圍繞企業的方針目標和現場存在的問題,以改進質量、降低消耗、提高經濟效益和員工素質為目的組織起來,運用質量管理的理論和方法開展活動的小組。其性質是群眾性質量管理活動的一種有效的組織形式,是我國施工企業員工參加民主管理的經驗同科學管理方法相結合的產物,是參加民主管理的新發展。通過成立QC小組,推進“三全管理”體系,進行質量管控。通過成立QC小組,開發企業智力資源,預防質量問題,改進質量,使產品、服務等節節高升級;使全員參與管理,人與人之間的關系不斷得到改善;使質量管理工作加強,實現企業質量方針目標。而在開展QC小組活動程序上,要按照PDCA循環法,對每次提出的課題進行計劃、執行、檢查、處理質量管理活動的四個階段,把PDCA循環作為“三全管理”的基本工作程序。
2、建立健全技術、行政和法規“三位一體”的管理運作方式
筆者所在公司在運用“三全管理”管控工程項目質量的過程中總結出:只講技術工具和方法運用的質量管理是遠遠不夠的,必須把技術、行政和法規與“三全管理”結合起來,通過建立系統的運作體系才能對質量進行有效的監督和管理體制。即要求企業自覺貫徹國家質量法律法規,嚴格執行企業法規性文件,通過行政手段建立和落實質量責任制、質量標準以及實行獎罰等制度,推行“三全管理”有效地運行。
現以某項目對施工材料的質量控制為例,論述如何運用“三全管理”理論進行質量管控。施工材料是形成建筑物的基礎,如果材料不合格,那么用這些材料建成的建筑物一定不合格,甚至會影響整個結構安全或裝飾安全。對形成建筑物的各個品種嚴格把關,避免不合格品混到建筑物中去,是很艱巨的任務,這就需要設計、施工、監理、建設單位、各材料供應部門一起來抓。施工單位是建筑材料的直接使用者,從材料員、質檢員、具體操作的工人班組和工人到項目經理都要重視材料的質量控制工作。
第一步:進場材料質量的驗收
對材料外觀、尺寸、形狀、數量等進行檢查。這是任何材料進場驗收必不可缺的重要環節;
檢查材料的質量證明文件。實物的外觀檢查雖然重要,但材料的內在質量更加重要。材料的內在質量如物理、化學性能等,僅憑外觀檢查是難以查清的;
檢查材料性能是否符合設計要求。材料質量不僅應該達到規范規定的合格標準,當設計有要求時,還必須符合設計要求。因此,材料進場時,還應對照設計要求進行檢查驗收;
對主要材料抽樣復試。為了確保工程質量,對涉及地基基礎與主體結構安全或影響主要建筑功能的材料,應當按照有關規范或行政管理規定進行抽樣復試。
第二步:常用建筑材料的質量控制
進場水泥的質量控制。檢查進場水泥的生產廠家是否具有產品生產許可證;檢查進場水泥的出廠合格證或試驗報告;對進場水泥的品種、標號、包裝或散裝倉號、出廠日期等進行檢查。對袋裝水泥的實際重量進行抽查;按照產品標準和施工規范要求,對進場水泥進行抽樣復試,抽樣方法及試驗結果必須符合國家有關標準的規定;當對水泥質量有懷疑時,或水泥出廠日期超過3個月時,應進行復試,并按試驗結果使用;水泥的抽樣復試應符合見證取樣送檢的有關規定。
進場鋼筋的質量控制。檢查進場鋼筋生產廠家是否具有產品生產許可證;檢查進場鋼筋的出廠合格證或試驗報告;按照產品標準和施工規范要求,按爐罐號、批號及鋼筋直徑分批抽取試樣進行力學性能試驗。試驗結果應符合國家應該標準的規定;鋼筋的抽樣復試應符合見證取樣送檢的有關規定。
第三步:預拌混凝土進入施工現場的質量控制
建立對混凝土質量和數量的交接驗收手續。交接驗收工作應在交貨地點進行,生產單位和使用單位均應委派專人負責,根據發貨單交接驗收并簽章;非泵送混凝土的坍落度,應根據澆注工藝和技術要求,比泵送混凝土酌情降低;使用單位應在混凝土運送到澆注地點后,迅速按規定制作試塊;現場混凝土坍落度檢測,應在交接驗收前完成。混凝土坍落度應符合合同技術要求。當要求的坍落度為某一定值時,其檢測結果不應超過規定的允許偏差值;當發現預拌混凝土質量不合格時,不得驗收和使用。
實施“三全管理”應注意的問題
1、 建立健全企業管理文件體系
建立標準化管理體系是保證“三全管理”管理得以有效運行的重要基礎工作,也是為達到企業所要求的質量目標和規范項目經理部及每個員工施工生產的行為依據和標準。應以施工項目質量手冊“作為項目質量責任體質的原則性綱領性文件。企業首先要制定施工項目的質量方針,根據IOS9000要求的20個質量要素逐一確定每個要素的目的、職責、控制要求等,進而規定質量體系要素和各項質量活動及要求。
2、 建立質量成本責任體系
質量成本在項目施工成本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其風險很大,建筑工程百年大計,一旦某個環節出現質量事故造成的成本浪費將是巨大的,所以決不能掉以輕心。質量成本責任體系建立后,還必須進行層層分解,制定班組個人的質量成本責任文件,才能從根本上保證責任到崗、指標到位、考核到人。公司質量成本文件一般由五個部分組成:職責成本責任和質量責任、工序流程、考核記錄。這樣做體現了科學管理的目的,使得人人心中有數,即達到量化管理的要求,把項目施工過程的各項工作指標化,要求人人把最簡單的事情做好。
3、 加強質量管理的基礎工作
“三全管理”和其他一切管理工作一樣,必須建立在可行、牢固的基礎之上,否則,不論表面文章做得如何有聲有色,實質上等于建立在沙灘上的大廈,崩塌將隨時可能發生。我國與世界最早推行“三全管理”的國家相比,缺少統計技術階段。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雖然很多企業嘗試運用統計技術進行基礎管理,但與時代的發展和顧客對產品要求相比,還有一定的距離。無論 IS09000《質量管理體系要求》,還是GB/T19580《卓越績效評價準則》,均把統計技術放在很重要的位置,而運用“三全管理”進行質量管控是從符合質量管理體系要求,走向卓越的必然途徑。運用適當的手段,開展有效的質量控制,可以降低生產過程的波動,減少不合格品的產生,降低檢驗成本,最終提高市場競爭力。
工程建設網首頁 |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管理案例 | 會議活動 | 施工企業管理雜志 | 我要投稿
版權所有:北京華信捷投資咨詢有限責任公司《施工企業管理》雜志社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南四環西路186號漢威國際廣場二區9號樓5M層西區郵編:100070電話:010-68520349傳真:010-68570772E-mail:sgqygl@chinacem.com.cn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072號 京ICP備09092133號-1 Copyright ?2000-2015 工程建設網 保留所有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