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1995年7月1日從大學畢業,進入中建三局二公司的。12天后,中建三局成立30周年慶祝大會在武漢局總部召開。我是新來的學生,無緣參加慶祝大會。那時,略感遺憾,又備感慶幸,因為在那次紅火熱烈的慶祝氛圍中,我得以更深刻地認識、理解今后數十年與之為伴、為之奮斗的企業。2015年初,在離三局50周年慶典不到6個月時,總公司黨組調我任職中建七局。這一前一后就是19年零6個月,我最美好的青春和記憶都留在三局這個大家庭,同時留下的還有我的感情和依戀。
調任七局不久,三局就跟我聯系,邀請我寫一篇回憶文章?;貞浲?,工作經歷歷歷在目,也感觸頗多。我之所以取得這樣的進步和發展,是三局給我提供了一個好的平臺和環境,是局和公司領導對我的信任和支持。三局這個平臺培養了我,我也愿意將自己的成長經歷講述出來,以此激勵更多的青年人成長進步。
(一)
1997年初,二公司領導班子提出以長江為界對武漢地區的生產布局進行一次必要的調整,并要求新成立的分公司當年進入“雙高”分公司行列,兩年或者更短的時間內趕上和超過兄弟單位同類分公司。1998年底,原來的二公司勞務公司更名為中建三局武漢分公司,張華其同志任分公司經理,主要負責江南片區中小型項目的施工管理;而江北的中小型項目則由特種工程公司組織施工。
也就是在武漢分公司成立的當年,我迎來了職業發展中的第一個機遇——被公司任命為武漢分公司經營經理。營銷崗位對個人綜合能力要求很高,我是工民建專業畢業,前幾年的工作都是跟項目施工打交道,剛開始時難免生澀。為了不辜負領導的信任,同時也是證明自己,我瘋狂地學習專業知識,提升個人能力。那時我的桌前案頭擺滿了經濟、管理、營銷、外語等方面的書籍,有時候外出辦事擠公交時,我就一手抓著扶手,一手把書舉過頭頂看書。現在想想,那時的付出和汗水只有自己知道。好在經過自己的堅持和努力,我取得了武漢理工大學碩士學位,分公司營銷工作也取得了不錯的成績。
2002年黨的十六大召開,會上提出推進現代企業制度建設,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結構。同年,局按照“著眼整體改制,重在主營上市”和“兩步走”工作思路,進行改制上市工作。二公司也開始深層次謀劃企業的改制方案,著手進行機構整合。2002年底,二公司正式改制成為兩個有限公司——中建三局第二建設工程有限責任公司和武漢中建三局建隆實業發展有限責任公司。2003年3月在二公司“裁短管理鏈條,理順管理體制,實現扁平化結構下的法人管理項目模式”的總體要求下,由原工程承包公司、武漢分公司的未完施工項目組建成立了總承包事業一部;2006年3月,因市場需求,總承包事業一部又正式更名為總承包事業部,我出任分公司經理。
分公司經理這個崗位,讓我得到更好的鍛煉和成長。那時,我既要對外開拓市場,又要對內加強管理,同時還要承擔各種風險,壓力不言而喻,其中壓力最大的莫過于市場開拓。當時,視頻制作、鋼筋翻樣、BIM技術都沒有現在成熟,市場競爭的氛圍也沒有現在好,每一次投標都是一場斗智斗勇的過程。在承接協和醫院、省通信、省政府辦公樓等一批政府、事業單位項目時,采用公投形式,競爭十分激烈,各單位的實力都不相上下。我就對營銷投標團隊說,實力差不多,我們就拼細節,盡可能地滿足業主對細節內容的需求;招標文件要用心做,文件中的印章蓋在哪里、小數點有沒有寫錯都要下功夫。正是這樣的經歷,鍛煉了我對市場開拓的認知、鍛煉了自己的思維能力和危機事件處理能力。
我任分公司經理的四年間,累計完成施工產值11.7億元,這個數據現在看不怎么樣,現在三局一個大項目的年產值都可能超過,但在當時還是非常了不起。那時項目體量都不大,想完成這個產值很艱難。我常對分公司班子說,我們必須在滿足物質文明的同時,發展精神文明,分公司、項目盈利了,考核后就立即發放兌現。2002年,分公司中標武漢協和醫院外科病房大樓項目,合同額達2.58億元。為了帶動大家的激情、鼓勵大家的工作主動性,我們就給員工發了豐厚的兌現獎,全部現金發放,一溜擺在桌子上,很是喜人??吹椒止景l展、員工滿意,自己的成就感也特別強。
現在回想起來,略有遺憾的是,在分公司管理上,眼光只局限在把分公司發展好,讓職工有工資拿,而沒有上升到企業戰略層面。如果當時就重視企業的發展方向和戰略研究,現在的發展又將是另外一種景象。
(二)
2007年1月,根據工程局和公司安排,我從分公司經理調任公司副總一職,負責生產協調、項目策劃等工作。2008年9月,二公司通過多番角逐,一舉中標深圳證券交易營運中心工程,這個項目是工程局當年單體合同最大的工程,它擁有世界上最大的懸挑平臺和全國獨一無二的“空中花園”,項目施工難度非常大。
從1994年承建深圳地王大廈算起,三局有十多年的時間在深圳沒有承建過特別有代表意義的工程,深圳證券的承建打破了這一局面,并對以后工程局在深圳的發展影響重大。項目中標后,工程局非常重視這個項目的施工生產工作,局根據“法人管理項目”原則,牽頭成立了項目指揮部,局總工程師張琨兼任項目總工程師,并要求二公司層面成立總承包項目部,選派一名副總任項目經理。
于是,二公司李勇董事長就找到了我。他對我說,讓你去,是讓你補經歷的;都說你營銷開拓做得不錯,但干項目不知道怎么樣。我毫不猶豫就接受了任務。
那時候,局認為二公司項目管理的精細化程度不高、標準定位不高。項目開工不久,熊德榮董事長來項目檢查工作,對我說,一定要把這個項目當作紀念改革開放30年的標志性工程來做,要做到“四標五出”,也就是要將項目打造成深圳的“地標”、證券業的“行標”、全球金融界的“世標”和三局的“美標”;要出品牌、出效益、出科技成果、出總承包管理經驗、出優秀人才。根據領導的要求,我到了項目后,主要做了三件事情。
第一是做好項目定位。過去,每個項目開工后,工程局、公司或者分公司都會和項目簽訂目標責任狀,它是圍繞企業的生產目標制定,對企業、項目生產有一定的制約和激勵作用。因此項目施工生產中,項目經理一般會優先考慮完成目標責任狀和積分考核,再去考慮企業的品牌建設問題。而在企業管理層面,首先要考慮項目給企業帶來的品牌影響力和美譽度,在這同時再做好項目的施工生產任務,也就是如何處理“名”和“利”的關系。為此,我對項目全體管理人員講,這個項目竣工后,不能只看我們的責任目標完成沒有、賺了多少錢,更要看它給局和公司帶來了多少社會效益和品牌效益。
第二是深入推進項目現場的標準化管理和精細化管理。業主方用管金融的理念來管理施工現場,對我們要求非常嚴格。比如,外觀上的小問題,要做到人有我無;鋼筋的間距,施工規范允許的偏差最好也要消除。那個時候我就住在項目附近,每天早上六點半前就要到現場。因為業主方的負責人黃鐵軍總經理經常在那個時間點“突襲”查崗,要是看不到我,就會給我打電話問怎么還沒有到達現場。
由于甲方的嚴格要求,倒逼我們提高項目管理的精細化程度,從項目策劃到項目管理,再到項目施工,我們做到全程無縫對接,保證了項目施工節點目標的順利完成。項目地下室施工階段,我們用了不到8個月的時間就完成了建筑面積84000多平方米的地下室工程,深圳證券交易所理事長陳東征對我們贊不絕口。
為了提高企業的品牌影響力,我在項目上大力推行標準化管理,從項目臨建到施工現場,在二公司內部都起到示范引領作用。那時,深圳地區有個攝影愛好者,每天都站在證券項目對面的投資大廈上給項目拍照。后來,他還寫了一篇報道,他說改革開放30年以來,他第一次看到工地每天都能如此干凈文明、管理有序。后來陳華元董事長來項目檢查工作,看到施工現場的標準化、精細化管理后,對我說,你做的這個項目讓我改變了對二公司管理項目的看法。
第三是將文化建設的元素引入項目。從開工以來,公司就在項目成立“方勝利青年突擊隊”,發揮青年優勢,給青年員工營造一個干事業的良好氛圍,這個“青年突擊隊”還獲得了“全國青年文明號”稱號。接著,我們又先后承辦了“中建三局紀念改革開放30周年座談會”“第二屆中國建筑項目管理論壇”“中建三局首屆項目文化建設與管理高峰論壇”。這一系列大型活動促進了項目文化建設向更高標準邁進。那時,我提出“兩獎兩無、四標五出”的奮斗目標和“精心、精細、精品”的管理理念,將項目生產工作與文化建設聯系起來,在宣傳與交流中提升了企業品牌。
深圳證券項目的施工過程比較順利,不僅取得了不錯的經濟效益,還獲得魯班獎,取得兩項國家級工法、九項專利等成績和榮譽,給工程局帶來了比較好的社會效益和品牌效益。繼深圳證券項目之后,二公司又承接了沈陽恒隆市府、安徽廣電中心等一批有影響力的高端項目,奠定了二公司在高端市場的領頭地位。
從深圳證券回來,我又兼任了武漢綠地中心項目經理,將證券項目的管理經驗運用到綠地項目,對項目的臨建建設、管理規劃布局都有很大的幫助,這也為我調任工程局分管生產工作奠定了基礎。
(三)
不同的角色鍛煉自己不同的認識。2009年7月,我從行政崗位轉任黨委書記。在任二公司黨委書記期間,我對企業文化建設和思想教育工作非常重視,并且在企業文化建設上的認識也跟其他行政領導不一樣。我認為,三局能夠取得今天的發展,就是因為我們的爭先文化真正融入到職工的血液里,三局的“好”就好在我們的文化和理念上。
經過50年的發展,三局已經走出了一條以爭先文化為動力的自我發展之路,積淀了深厚的爭先文化底蘊。我到了七局之后,號召他們向三局學習。我也期待我們三局的年輕人在發展中,既要看到好單位的發展形勢,也要看到差一些單位的發展情況,從中找到我們的自豪感。
在黨委書記任上,自己感覺理論學習方面還有欠缺,自覺不自覺地轉入到行政工作當中去。不過,這期間,在羅宏董事長的支持下,我帶領公司獨立申報、獲評全國文明單位,獲得全國基層先進黨組織稱號,對促進企業的跨越發展,實現企業的品牌提升都有很大的幫助。通過社會公開投票,我個人也獲評“武漢十大杰出青年”,獲得湖北省五一勞動獎章,這些榮譽的取得是二公司給我的機會,
也是公司、社會對我工作的認可和肯定。由于十多年來,我在項目、分公司、公司等不同層面、不同崗位的歷練和總結,對項目管理的認識程度也得以提升。2012年5月,我調任工程局副總經理,在陳華元董事長、易文權總經理的支持、指導下開始研究工程總承包管理,也就是我們說的“441”?,F在我們著力研究工程總承包管理,并不是我們過不下日子,而是社會大趨勢、業主的需求要求我們這樣。記得文權總經理說過,我們要堅定信心推動總承包管理,現在做的事情,關系到三局五年、甚至十年后的市場地位。
當然,在推進總承包管理的過程中,遇到很多難題和質疑,經過近兩年的推進,總體來說取得了不少成績。第一,解決了全局上下的認識問題。通過自己的探索、邀請咨詢公司以及業主對我們高端項目的反饋,越來越多的領導形成共識,氛圍也越來越好,總包課程培訓、團隊培訓都做得有聲有色。第二,總承包管理的理念和方法真正在高端項目進行試點應用。在“606”、“117”、華潤深圳灣等項目進行試點研究,探索新的市場條件下工程局的生產組織方式和項目管理模式,并提出“三個評判標準”“三個基本模式”等。第三,逐步實現了降低管理成本的目的。這項工作不是把項目管理機構越弄越復雜,而是通過項目人才、管理能力的提升,精簡管理、精減人員,降低成本。
雖然總承包管理研究已經取得了初步成果,但是要達到完美狀態,實現項目管理的精細化和同質化,仍有很長的路要走。項目管理本身就是長期探索的過程,更何況它還受到社會制度、社會環境、領導層認知、團隊綜合能力水平等諸多因素的影響。
管理的探索沒有止境,也沒有終點。從20世紀七八十年代的棟號承包、項目法施工,到現在的工程總承包管理,實際上就是社會的進步、生產關系乃至建筑行業的深度變革。這項工作不能簡單地設定三年或五年發展目標,只有一個階段目標到另一個階段目標的飛躍、升華。這期間我們要持之以恒地堅守下去,不斷總結、提升,不斷增強我們總承包管理能力。
當時,我向陳華元董事長和易文權總經理匯報工作時說,未來三到五年,我們會有一大批項目完工、竣工,這就是我們的舞臺、戰場,我相信一定能為三局培養出大批優秀人才,摸索出一套適合三局發展的路子。這項工作局領導非常堅定,我也很有信心。
(四)
離開三局,才知道三局有多好。我今天的發展,就是三局這個平臺造就的。在這個世界500強中國建筑旗下的骨干企業里,每個人的發展舞臺、發展機遇都是公平的,只要我們付出努力就會有好的收獲。而問題是,在這樣的企業里,我們是否珍惜,事業上的堅守是否動搖。青年員工,尤其是想在三局大有作為的優秀青年尤為要注意以下幾點:
一是要選擇堅守。對青年員工來講,選擇了這個專業,就要選擇吃苦耐勞,到一線去打拼;選擇了這個企業,就要選擇堅守?,F在很多年輕人比較浮躁,這山望到那山高,看到一些同學、朋友在投資公司、房地產公司比較輕松、舒適,也向往那樣的生活。殊不知,那只是短暫的舒適,青年人要用長遠的眼光看待企業的發展,看待企業帶給自己價值的實現?,F在很多獵頭公司,對工程局的優秀人才明碼標價招聘,這從另一個角度反映個人價值在三局的實現。
二是要有企業自信。我有一個感受,剛上班時,覺得工程局是一個施工企業、求人要飯的企業。工作中慢慢發現,那個想法是錯誤的。三局1965年組建,在新中國建設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三局創造了“深圳速度”,在國內乃至世界都聞名遐邇;三局是一個品牌企業,國內許多高端項目、標志性工程都是三局建設的。今天,三局已經成長為行業的領頭羊,與行業外企業相比,也很優秀。我們要為自己奮斗的企業感到自豪,努力找準自己的發展方向和定位,珍惜和堅守這份事業。
三是要對企業忠誠。對企業的忠誠實際上也是自己責任感的體現。很多獵頭公司曾經給我開出優厚的條件,而我對企業的堅守從未動搖過。我是企業培養的,不能背叛企業。我跟很多大型項目經理說,在大型項目做過項目經理,個人的價值就會上升,而這個提升自己價值的平臺是三局給的。我們要忠誠企業,還要考慮如何用自己的工作崗位、工作經歷、工作示范,帶動周邊的人共同進步。
如今,三局實現項目管理的標準化、精細化指日可待。如果能夠充分調動項目經理的積極性,做好項目經理的績效考核,我相信三局的發展能夠邁向新的高度。據了解,很多大型項目經理,不情愿走職業項目經理通道。他們認為,自己的薪酬根據所在單位和崗位考核發放,甚至比局三級單位副職都要低得多。如果能讓項目最基層的考核機制、收入水平更有競爭力,讓他們真正感受到華元董事長提出的“豪氣、銳氣和靈氣”,將給企業帶來更強的市場競爭力。工程局取得今天的發展和地位,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是幾代三局人前赴后繼努力的結果。青春無價,婉轉如歌,今年是工程局五十華誕,希望三局的青年人珍惜這個環境和氛圍,通過努力找到自身價值所在。衷心祝愿三局在打造“三商一體”的道路上不斷提高、升華,在企業轉型升級中實現更大作為,早日實現“最具價值創造力的現代企業集團”的宏偉目標。
方勝利
1971 年 1 月出生,湖北省浠水縣人,中共黨員,武漢理工大學研究生畢業,高級工程師。1995年7月至2012年5月,歷任中建三局二公司項目經理、武漢分公司經營部經理、總承包事業部經理,二公司副總經理、黨委書記等職。2012 年 5 月至 2015 年 1 月,任中建三局副總經理。2015 年 1 月,任中建七局總經理、黨委副書記。
工程建設網首頁 |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管理案例 | 會議活動 | 施工企業管理雜志 | 我要投稿
版權所有:北京華信捷投資咨詢有限責任公司《施工企業管理》雜志社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南四環西路186號漢威國際廣場二區9號樓5M層西區郵編:100070電話:010-68520349傳真:010-68570772E-mail:sgqygl@chinacem.com.cn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072號 京ICP備09092133號-1 Copyright ?2000-2015 工程建設網 保留所有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