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鐵,承載著一個城市現代化的夢想。位于渤海之濱的天津,是繼北京之后中國大陸第二個擁有地鐵的城市。按照總體規劃,到2017年,天津軌道交通通車里程將達到274公里。
地鐵,承載著一個企業拓展藍海的夢想。轉結構、促升級,是中國建筑從國家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的大趨勢來謀劃的長遠發展戰略。而地鐵,作為地方政府一項重大民生工程,注定受到中國建筑的青睞。
夢想照進現實。2013年1月,在中建股份基礎設施事業部牽頭營銷、中建六局積極配合下,中國建筑成功中標天津地鐵建設史上規模最大的標段——地鐵6號線R1合同段,雙線全長11.45公里。地鐵6號線,如一條盤旋舞動的潛龍,將天津人的夢想與中建人的夢想交織到一起,御宇乘風,威震津城。
誓保完美履約 打響中建地鐵品牌
這是中國建筑進入天津軌道交通市場的首個項目。該項目的順利承接及完美履約對中國建筑開拓天津乃至全國地下軌道交通市場具有重大的戰略意義。
項目成立之初,按照中建股份的整體安排,成立了以中建六局為責任主體,中建交通、中建筑港同時參建的組織體系。中建六局董事長吳春軍、總經理孫立新明確提出,要將該工程作為工程局“頭號工程”來抓;中建股份基礎設施事業部領導也多次深入現場辦公,協調解決實際難題。
開工以來,中國建筑在全線33家參建單位中施工進度一路領先。截至目前,項目累計完成產值53408萬元。5個車站均已完成維護結構施工,3個車站進入盾構施工階段。隨著各車站盾構區間陸續開始掘進,屆時整個項目將會有11臺盾構機同時作業,這在天津地鐵建設史上都是難得一見的壯觀場面。
2014年8月,金鐘河大街站在全線34個在施車站中第一個被評為市級觀摩工地,得到了天津市建設主管部門及業主天津地鐵集團的高度認可,吸引了全市有關建筑單位千余人前來觀摩學習。
2013年7月,中國建筑易軍董事長到該項目調研,提出要將天津地鐵6號線項目打造成為“央企一流、行業排頭”的中國建筑地鐵業務王牌軍;馬澤平副總裁也對該項目提出“勇于擔當、務實求進”的殷切希望。話語鏗鏘,目標堅定。
從基點到平臺。2013年10月,以該項目為依托,中建六局地鐵公司掛牌成立,成為多年來致力于轉型的中建六局“橋梁、軌道交通、鐵路”三條基礎設施專業線形成的畫龍點睛之筆,也為中國建筑地鐵業務的發展提供了新的支撐。
運用高新技術 提升行業科技水平
修地鐵難,在天津修地鐵更難。
作為中國最不適宜修建地鐵的城市之一,天津地區軟土、粉土、砂層較多,土質松散,且地下水位高,易產生滲水、流沙、淤泥,造成坍塌,若處理不好還將會影響到周圍建筑物的穩固性,施工難度極大。同時,技術難題也是影響項目施工的一大障礙。
金鐘河大街站是目前天津市在施的最大地鐵車站,也是最大的三線換乘車站,其換乘空間段特殊幅地連墻最長達51米,最重達78噸,在天津絕無僅有,在國內也實屬罕見。而在如此“龐然大物”上安插長15米、重15噸,垂直度誤差在1/300樁長以內的型鋼立柱則更是難上加難。項目在天津地區率先引進國內領先的HPE液壓垂直插入技術,利用紅外線控制鋼管立柱中心線避免發生偏差,垂直度成功精確控制到位。
此外,針對超大、超深特殊幅地連墻施工,項目技術團隊還研發了新型工字鋼連接接頭、特殊幅地連墻吊點精確定位技術以及特殊幅地連墻施工僅采用首開和閉合形式等新的施工技術,集中攻克了眾多技術難題,使得金鐘河大街站施工質量合格率達到100%。
據不完全統計,項目開工短短一年多來,通過施工方案優化以及新技術、新工藝運用,累計創效金額近千萬元。
地鐵6號線這塊難啃的“硬骨頭”不僅沒有使技術人員知難而退,反而激發了大家的科研熱情。在中建六局技術中心支持下,項目目前已經獲得26項國家專利授權,獲得全國QC成果1項、住房建設部科研立項1項、全國綠色文明施工立項1項,完成地連墻企業標準1項,11篇論文發表到國家核心期刊。
提高生活品質 推動天津城市發展
建地鐵,實際就是建城市。地鐵通行,城市無疆。
作為天津市重大民生工程,地鐵6號線的建設受到市委、市政府領導和市民的廣泛關注。它的啟動實施,與市民的便捷出行和生活品質息息相關。
“我終于不用早上6點出門擠公交了!”家住雙港新家園、工作在南站附近的李欣在網上發帖歡呼,引來一片應和。6號線開通后,李欣可以早上7點半出門,8點半以前就能輕輕松松到達公司,不用再擔心擠不上公交車、路上堵車等不確定因素了。
地鐵6號線覆蓋金鐘河大街商業區、中山北路商業區、西站樞紐集散區域、水上公園和梅江居住區等眾多客流集散點,成為勾連城市組團、助推新經濟增長點的巨大引擎。
離金鐘河大街站幾百米遠的中鐵國際城樓盤,2012年12月首次開盤時均價9800元/平米,受地鐵6號線項目啟動的影響,到2013年7月一路飆升到17000元/平米。天津地鐵集團相關負責人表示,地鐵6號線建成后,可以將天津的一部分商業旺地、居住密地、總部聚集地實現覆蓋,改變天津的產業形態,密切不同組團之間的來往,創造出新的商機。可以預見,不久的將來,新的商圈將在地鐵沿線如雨后春筍般冒出。
無論是對天津,還是對生活在天津的居民而言,中國建筑的影響無遠弗屆。
站在更高起點,描繪嶄新畫卷。
根據目前已進入環評階段的《天津市城市快速軌道交通建設規劃》(2015-2020),天津市最新一輪軌道交通線網遠景控制規模為1380公里,由4條市域線和24條城區線組成。
有理由相信,在京津冀一體化協同發展的大背景下,乘著天津軌道交通快速發展的東風,中國建筑將會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
潛龍昂首,未來精彩更可期!(中國建筑 趙薊生)
中國工程建設網首頁 |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管理案例 | 會議活動 | 施工企業管理雜志 | 我要投稿
版權所有:北京華信捷投資咨詢有限責任公司《施工企業管理》雜志社
地址:北京市西城區阜外大街22號外經貿大廈6層東區郵編:100037電話:010-68520349傳真:010-68570772E-mail:sgqygl@chinacem.com.cn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072號 京ICP備09092133號-1 Copyright ?2000-2015 中國工程建設網 保留所有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