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周獻恩 丁嵬 吳曉磊
“是我們設計的!打心眼里有一種自豪感。”日前,談起青島港董家口港區礦石碼頭工程7月5日首次靠泊40萬噸礦石船,該工程項目設計負責人、水規院副總工程師胡家順表示,工程設計通過多方面創新,取得良好效果。
集約型物流碼頭
據介紹,該碼頭工程于2010年初開工,建設30萬噸級鐵礦石接卸泊位1個(水工結構按靠泊40萬噸散貨船舶建設)和20萬噸級鐵礦石泊位1個,2013年7月竣工。今年經過改擴建,滿足了40萬噸散貨船靠離泊條件,實現了國內首次靠泊40萬噸散貨船。
“起初設計定位為國家大宗散貨集散中心和重要的能源儲運中心,目前來看運轉正常,起初目標正逐步實現。”胡家順表示。
鐵礦石碼頭工程作為新建董家口港區的大型起步工程,其設計的好壞直接影響到港區后續的建設與發展。在設計過程中,水規院通過各種模型試驗摸準港區自然條件的“脾氣”,并在合理利用自然條件的前提下,碼頭設計充分考慮未來發展,考慮了礦石物流系統的優化及流程再造需求。
因此,在設計鐵礦石接卸泊位的同時,配套建設一座20萬噸級的轉水泊位,實際投產運營后,港口形成“40萬噸船直接靠泊董家口—董家口卸載—小船轉運至其他港口”的業務模式。
同時,在設計中預留了港口開展礦石貿易、混配、配送等功能,使碼頭能從單一的貨物裝卸、中轉運輸功能向集運輸、存儲、配選加工、分撥、信息為一體的多功能轉變,實現了功能拓展的互補協調,為青島港主動融入礦石供應鏈體系,增加港口物流服務能力提供了良好支撐。
如今,青島港礦石分撥配送業務已逐漸成氣候。依托董家口港區建設大型物流交易平臺,港口成為產銷企業之間的中介,并逐漸搭建起融合國際國內貨源、貨主,供、運、銷一體化的大宗商品商貿物流體系,形成輻射國內乃至東北亞地區的大宗貨物集散中轉基地。
“這將代表大型礦石碼頭的建設方向。”胡家順表示。
創新集大成者
“這個碼頭工程設計在此前獲得過不少獎項。你看,6月底剛剛又拿到2014年度全國優秀工程咨詢成果獎擬獲獎項目名單。”項目負責人鄭小楠介紹說,碼頭設計過程中充分運用了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的科研項目“離岸深水港建設關鍵技術與工程應用”的最新成果,并根據碼頭實際情況進行多方面的創新,獲得多方認可。此前該工程還獲得水運交通優秀設計一等獎、水運工程優秀咨詢成果一等獎,并獲得了一項實用新型專利。比如,40米寬的碼頭平臺僅設計了一排超大型橢圓形沉箱,每個重達6250噸,這種設計較傳統結構減少了一半的沉箱數量,大大節省了建設時期的投資和工期。更為重要的是,與傳統結構相比,極大地避免了碼頭投產后港口機械前后軌道的不均勻沉降,這使碼頭投產后的維護量減少。
為了充分利用寶貴的深水岸線,碼頭采取開敞式布置方式。然而,由于受“一”字形布局限制,橫纜太短而很難發揮作用,在風浪作用下纜繩容易被拉斷。于是,設計中對橫纜的布置進行創新,采取二層系纜平臺的方式加大其長度,解決了關鍵技術問題,提高了船舶系泊安全性和裝卸作業效率。
在引橋設計中,預制模塊化套箱,加快了施工進度;配置每小時3500噸的橋式抓斗設備,皮帶機額定能力達每小時10500噸……多項創新成果的應用,使董家口港區礦石碼頭成為迄今為止功能最齊全的礦石碼頭工程:包括裝、卸船,裝火車、汽車,皮帶機直達鋼廠,礦石卸船直接轉水、礦石篩分、礦石混配等功能。
不僅如此,注重采用清潔能源及節能環保,碼頭區域布置了地源熱泵和空氣源空調系統、太陽能供電和供水系統、擋風抑塵墻、干霧除塵系統等設施,集水池以高于行業標準而設計,以便更好地搜集雨水……
“能想到的都融入到設計中去了。”鄭小楠說,該項工程設計還榮獲2012年度中國交建節能減排示范項目。目前通過工程總結的一些經驗,也成為水規院修訂40萬噸散貨船設計船型尺度規范的基礎,該規范已由交通運輸部頒布實施。
日夜奮戰創奇跡
“當初接到設計任務后,30多名設計人員用7個多月時間進行了現場設計,最終按期提供了高質量的設計圖紙,為確保工程項目按時完成提供了有力保障。”至今回想起來,胡家順仍然覺得當初工作的不易。
據介紹,從工程開工建設到具備靠船條件,歷時僅363天,創造了世界建港史的奇跡:完成港池疏浚1310萬兩立方米,陸域回填土石方1100多萬立方米,安放重達6250噸的沉箱18個,完成強夯和聯鎖塊鋪砌37萬平米……
這一串數字的背后,是無數建港大軍日夜奮戰的結果,而設計工作作為龍頭,更是克服了諸多困難。
據了解,在現場設計階段,由于是新港區的起步工程,辦公條件有限,大冬天擠在簡易的塑鋼房里日夜奮戰,衣服洗完后都是貼在鍋爐上烤干的。而設計方案根據現場情況進行隨時調整。為了工程的早日建成,參與設計的工程師熊兵在產房外等待妻子生小孩時,還抱著筆記本電腦在工作。
中國工程建設網首頁 |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管理案例 | 會議活動 | 施工企業管理雜志 | 我要投稿
版權所有:北京華信捷投資咨詢有限責任公司《施工企業管理》雜志社
地址:北京市西城區阜外大街22號外經貿大廈6層東區郵編:100037電話:010-68520349傳真:010-68570772E-mail:sgqygl@chinacem.com.cn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072號 京ICP備09092133號-1 Copyright ?2000-2015 中國工程建設網 保留所有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