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陣秋風吹過,山坡紅了、黃了,連片的茶田、幾臺搖曳的風車,在風的帶動下,相互成趣,自由奔跑。
2015年8月26日,甲徠波風電場項目部進場道路、場內道路、風機吊裝平臺、風機基礎、箱變基礎、風機吊裝施工等所有工程皆驗收完畢。
追風去
甲俫波風電場項目部位于云南省普洱市瀾滄縣東南面的山脊上,工程地面高程在1860 米~2160米之間,場址范圍總面積約21平方公里,承擔進場道路工程20.691公里、場內道路工程14.74公里(場內主線道路1條,19條場內支線 道路)和24臺單機容量2兆瓦的風力發電機組安裝工程。
水電十四局項目部由五人組建而成,經過六天的進場準備,2014年4月19日甲俫波風電場項目部成立。但由于業主單位征地手續未能辦理到位,導致項目部進場道路推遲工期,于7月24日進場道路段工程才開始正式開工。項目開工延期,自然工期緊、任務重,一場和風賽跑的較量開始了。
疏通要道是核心。由于24臺風力發電機組都是坐落在海拔1860米~2160米之間的山脊上, 若想快速啟動風機安裝工程,第一任務就要快速修通進場道路。經項目研究制定具體施工方案后,一番大干的景象迅速掀起。施工放樣打好基礎工作,提前做好植被 移植確保環境保護到位,開挖后裝渣并及時反向鏟修坡成型,布置料堆、整理路槽、拌制泥漿、碾壓、平整、攤鋪、成型、驗收……條條小道越來越清晰。
運輸也是大問題。由于風電場所處位置,加上機型及設備的特性,電機組機艙重量將超過87噸,葉片長度將超過40米,在設備運輸過程中,則對轉彎半徑要求比較高,因此道路拓寬取直成為進場道路改造的一項主要內容。
項目部對進場道路沿線狀況進行了多次勘察,確定道路改造方案,原有道路拓寬、擴大轉彎半徑等。若改造點位于集水區域,則砌筑排水溝進行排水,以免路基被浸泡,在路基換填、回填過程中需對填料進行分層壓實,確保路基滿足重載車輛通行需要。
雨季施工是一項挑戰。項目部所處地區屬于亞熱帶雨林氣候,雨季時間長、夏季時間也長,因此,部署安排好雨季施工是一項挑戰。
雨季施工對道路施工影響較大,尤其是邊坡防護、排水系統工程,項目部在修筑路堤時,為了搶工期,加班加點施工成為一項常事,無論晴天或是下雨天都要做到隨挖、隨運、隨鋪、隨壓實、隨整平,不致積水。
為防止雨水對路基邊坡造成沖刷,下雨前,路基邊坡用塑料薄膜覆蓋,將路基面匯水引至路基坡面的臨時排水溝,排出路基外。有時晚上聽到來雨的消息,施工人員不顧白天的辛勞,打著手電筒也要再檢查一遍,看邊坡臨時排水溝塑料膜是否均順鋪,以防止雨水滲至路基體內。
項目部嚴格執行雨季施工“雨前、雨中、雨后”三檢制,對發現的問題及時整改,同時不斷加強對氣象、氣候信息的收集,做好現場防護措施和準備,減少因雨、汛而停工造成損失。
夏季則充分利用溫度稍低時段,合理安排施工工序,采取嚴格、有效的措施控制混凝土溫度,保證混凝土澆筑的連續性。
截至2014年10月20日,甲徠波風電場項目部進場道路順利貫通,為風機的快速運輸、安裝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為確保大件運輸通暢,當日,項目部則立即安排一次模擬的大件運輸演練,為日后的大型設備進場掃清障礙,確保其運輸能夠不受干擾、一次到位。
進場道路的順利貫通縮短了風葉追風的距離,踮起腳尖,耳旁時不時的都會傳來風車轉動的聲音。
等風來
項目部承擔著道路和風機安裝兩大工程,為縮短工期,各分項工程均進行動態管理,實現無縫銜接。在進場道路未修好之前,為保證風機基礎的澆筑、安裝順利進行,項目部則尋找側路,保證基礎材料運輸到位,這樣道路、風機和箱變基礎工程能同時進行,工程各單元也能夠可持續進展。
2014年5月21日,第一臺風機基礎開始澆筑;12月22日,24臺風機基礎的澆筑工程全部完成;2015年1月29日,24臺箱變基礎澆筑工作也全部全成。
工程開工前,項目部認真分析各項工程特點,制定科學、合理的施工總體規劃和施工總進度網絡圖,并在工程實施過程中根據工程設計修改、地質條件改變等實際條件變化而及時調整優化,嚴格按施工總體規劃和施工總進度網絡圖組織現場的施工。
“五無一創建”是項目部的安全目標方針。無重傷以上工傷事故,無較大機械設備責任事故,無重大交通事故,無火災、洪災事故,無惡性治安案件發生,創建一流的安全文明工地。
市政建設分公司對該項目部多次進行檢查,項目部的安全質量評級都為優秀。“安全第一”在這里不只是一個口號。
堅持 “進度三檢”、“三段式”驗收標準。項目工期緊,而進度是保證項目如期履約的保障。項目部實行“進度執行、進度檢查、進度糾偏”三檢制度,并在開工前、吊 裝前、投產前進行三段式驗收,實行“以日保周、以周保月,以月保總工期”的管理措施,加速工程進度。隨著節點目標的陸續完成,項目部及時召開會議,進行自 糾自查,合理糾偏,制定相應的工期追補措施,滿足工期目標。
嚴格管控施工規范。在風機基礎混凝土和箱變基礎混凝土澆筑施工過程中,項目部嚴格按照施工流程 規范作業,提前做足準備,根據施工選址,提前清理作業面,經基礎驗收后,進行測量與放線。在墊層混凝土澆筑完后,埋設相應的預埋件、架設鋼筋,經過系列的 檢查質量、驗收后,混凝土澆筑和養護工序順利銜接。
在混凝土澆筑過程中,項目部還制定嚴密的質量監督體系,實施項目總工現場旁站措施,以監督、檢查等有效方式來對施工操作面全過程進行有效的監控,確保工程的質量和安全。
環境保護不容懈怠。由于工程所處地區植被覆蓋較好,野生動植物較多,施工區域有國家一級保護植 物大葉黑桫欏,環水保施工要求高,進場道路與當地礦山和村鎮一起用,交通疏導協調較多,業主公司則執行安全標準號要求,實行了分段式責任制,采取監理、當 地政府項目部層層簽訂目標責任書,確保工程建設給沿線自然環境帶來的不利影響降到最低限度。
看著各項工程都儼然成型,項目部五個人的小團隊,甚覺一直追風的日子跑的太快,該松一下緊繃的神經,等待風的到來。那時,風將帶著風車一起奔跑。
帶風走
2015年3月6日,項目部24臺風機開始吊裝,看著一臺臺搖曳的風車緊跟腳步,拔地而起,項目部的施工即將結束。
遠遠望去,其實也只是一個靈巧隨風而轉動的風車,完全看不出它的笨重。真正目睹了它的運輸過程,才知道它的笨、它的重。
風車由五大部分組成:塔筒、機艙、輪轂、葉片五大部分。機艙作為最重的部分,單件重達85噸, 葉片框架最長,單片葉片長41米。在運輸過程中,最難的就是葉片了。葉片本身長度較長,風車選址都是在山脊上,附近較荒蕪,道路窄小又彎曲,通常一片葉片 運送到目的地,則需要好幾天,走一段好路,彎一段曲折,這樣的環境,運輸車隊的衣食住行都在路上解決。
若是工期緊了,就算是下雨天,車輛也得前行,晝夜不停,為安全期間,運輸車隊將由一個人引路,打著電筒,指揮方向,另一個人駕車,緩緩前行。
2015年5月25日,項目部的24臺風車全部投產發電。投運以來,甲徠波風電場綜合用電率,設備利用率運營較好,創造了良好的社會和經濟效益。
截至2015年8月26日,甲徠波風電場所有工程量結算、內業資料等皆驗收完畢。
風再也不僅僅是吹著蒲公英遠去的力量使者,也不是幫助風箏飛翔的助推者。甲徠波風電場項目部的24臺風車將要帶著風吹動新能源、吹出新希望。
市政公路建設分公司本著求真務實的工作理念,不斷加大對云南區域性風電項目管理力度,探索創新輕型化項目管理模式,根據國家“一帶一路”的方針,開發新能源,服務社會。
甲徠波風電場的風車搭上了“一帶一路”的順風車,帶著風自由奔跑,散發出光和熱。
中國工程建設網首頁 |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管理案例 | 會議活動 | 施工企業管理雜志 | 我要投稿
版權所有:北京華信捷投資咨詢有限責任公司《施工企業管理》雜志社
地址:北京市西城區阜外大街22號外經貿大廈6層東區郵編:100037電話:010-68520349傳真:010-68570772E-mail:sgqygl@chinacem.com.cn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072號 京ICP備09092133號-1 Copyright ?2000-2015 中國工程建設網 保留所有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