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弋江,古名清水,又名涇水,唐代始稱青弋江,是安徽省境內長江下游最大一條支流,流域面積8178平方千米,自古便是舟楫縱橫的水上通衢,盛唐詩人李白曾經三游青弋江,留有“涇川三百里,佳境千萬曲,若耶羞見之”的名句。
然而,長期以來受皖南山區洪峰和長江洪水的影響,蕪湖市洪澇災害極為頻繁,為保護皖江人民的安危,推動區域經濟發展,安徽省啟動了長江流域綜合性防洪治理的重大惠民工程——青弋江分洪道工程,現位于蕪湖市青弋江干流主河道上的節制閘樞紐工程,是分洪道工程的關鍵控制性工程,作為唯一的水利樞紐工程,其建設決定整個工程的成敗,對安徽省2015年安全度汛也將產生重大影響。
節制閘工程位于青弋江分洪道工程渠首下游蕪湖縣,設計洪水標準為30年一遇。主要建筑物(主體工程)由一座總凈寬120米、設計流量2200立方米/秒的節制閘、300噸級船閘和480米長土壩組成。計劃工期為2014年10月至2016年8月,為保證汛期正常過流和安全度汛,分為兩個枯水期施工。第一枯水期即為2014年11月至2015年2月,需要完成節制閘和船閘的水泥攪拌樁基礎處理,船閘右岸擋土墻、船閘上、下閘首及閘室混凝土澆筑及節制閘閘室底板混凝土澆筑,混凝土澆筑量2.53萬立方米,土方開挖18.18萬立方米,土方回填6萬立方米,水泥土攪拌樁約10.63萬米。
為保證工程順利開工,項目主營地選在了距施工現場約百米遠的節制閘左岸灘地上,經過首批進場人員一翻緊鑼密鼓的前期籌建工作,10月15日員工搬入了新營地,進場道路、拌合系統及主要臨建設施在兩個月內全部完成。
科學組織 精細管理
相繼完成過南水北調小運河與寧波銅盆浦泵站工程的項目常務副經理鄭志國向記者介紹:“2014年8月一進場,我們就面臨著地質條件差,工期要求緊,施工強度高,資源投入大等一系列難題,為安徽水利工程建設史上少見。除了正常的質量、安全要求外,必須要在有限的工期內科學合理地組織施工,突破極限,贏得速度。”
項目部吸收國內類似節制閘工程施工的成熟技術以及先進的管理經驗,緊緊抓住關鍵線路,立足于周密計劃和統籌安排,牢牢把握施工主動權。
在管理方面,項目部出臺了一系列有力措施。按決策層、管理層、作業層科學設立項目組織機構,選配了一批平均年齡只有33歲的精兵強將組成項目團隊,分別選用了施工經驗豐富、合作時間較長、專業化的兩家建筑物施工隊、兩家地基處理施工隊以及一家土方施工隊,建立起強有力的生產指揮系統,周密安排生產計劃,細化目標,責任到人;嚴格按照質量管理體系標準要求,開展全過程的質量控制;堅持每日生產調度會制度,檢查當日各工序完成情況,研究解決施工中存在的問題,布置落實次日的生產任務,做到當日任務當日完,積極應用現代化信息管理,建立各種信息庫,并將每日工程量完成情況以短信形式發送給蕪湖公司及中水電公司領導;根據項目的實施情況及時調整施工計劃,實現項目資源和生產優化配置,保證項目運行的高效化;建立施工節點進度考核制度,把節點目標完成情況與工資、獎金掛鉤,實行獎罰制度;針對工程實際進展情況,抓住秋冬季有利施工季節開展勞動競賽,掀起施工高潮,充分調動廣大職工的積極性和工作熱情。
項目副總工兼工程技術部主任汪波是第一批進場的技術人員,他帶領四名年青職工,憑借頑強的學習能力,鉆研圖紙,挑燈夜戰,編制了科學的施工組織設計和切實可行、安全合理的16項主要施工方案,從施工總進度、資源配置、現場管理等17個方面進行科學設計。因該工程對施工方案要求很高,如土方工程施工方案、降排水施工方案、船閘墩墻大體積混凝土施工方案、墻體模板支撐體系等每一個專項施工方案都經過了反復討論、調整、評審等嚴密程序,同時針對現場施工制定了一系列 “作業指導書”、“工藝操作規程”和“合同技術規范”等指導性文件。
在項目總工劉乾坤的組織下, 項目部通過科學優化各種技術方案,對影響施工進度的基坑開挖、地基處理、大體積混凝土澆筑等施工技術難題,開展QC小組活動,組織攻關,充分聽取各方面的合理化建議,不斷改進施工工藝,提高施工效率;同時,對重難點工程成立科研攻關小組,設立科研課題,聯合業主、設計、科研單位和知名院校進行科學研究,切實縮短了施工周期,確保了工程質量和進度。
2011年,建筑工程專業畢業的測量隊隊長米法楠,認為測量好比工程的基石,進場之初他就帶著測量隊員選點、測量、繪圖、放樣等,經常晚上加班看設計圖紙、做測量報告,一忙就是5個月,由于他的勤懇,圖紙上的所有地形、高程全部熟記在心,所有測量數據都精確無誤。因為工期緊,父母在內蒙老家為他操辦婚事,定于1月29號的婚期,直到25號他才匆匆離開項目返家成婚。
“十三局的施工進度和工程質量令人震撼”
經過四個月的攜手奮戰,2015年1月8日,公司收到了蕪湖市青弋江分洪道工程管理處發來的《表揚信》;1月10日,蕪湖建設有限公司將“勞動競賽特別貢獻獎”的錦旗授予了項目部;1月14日,蕪湖市電視臺和蕪湖日報記者到項目進行采訪;1月17日蕪湖日報頭版刊發了《節制閘工程加速推進》的報道。十三局的施工實力讓業主和安徽省水利廳領導發出了感嘆:“十三局的施工進度和工程質量令人震撼。”項目全體員工以攻堅克難、勇于擔當、敢打硬仗的精神,樹立了十三局在安徽建設大型水利工程的響亮品牌。
成績的背后是汗水和付出,是全體員工團結一心、攻克難關、完成一個又一個既定目標的艱辛過程!
占領“寶地”。幾乎每一項水利工程都會遇到棘手的征地問題,項目副經理范洪勇是一位在工地摸打滾爬20多年的老同志,分管現場土方和樁基施工,同時兼任安全總監,負責設備、外協等工作,他談到,進場之后,節制閘右岸大堤外側征地紅線內的魚塘及左岸墳墓征地問題一直制約施工進度,因涉及200多戶村民的祖墳遷移,難度可想而知,經過與業主和當地水利局等相關部門及村民反復溝通協調,直到12月底,我們終于占領了這塊“風水寶地”,保證了1、2、3號節制閘閘室的順利開挖。
基坑內“無砂管井”巧“降水”。因該工程地質條件差,右岸船閘閘室建基面垂直高差16米,基坑開挖時,由于地下水位較高,淤泥質壤土廣泛分布且厚度較大,土質軟,靈敏度高,極易產生滑坡、塑流變形和坍滑等危險,對開挖邊坡和出土運輸不利,成為施工難點。為降低開挖邊坡水位,保證開挖邊坡成型,同時對基坑外側地下水起到截流作用,除加大開挖邊坡坡比外,需對該段開挖邊坡進行降水處理,以確保基坑施工安全。而且根據地勘報告分析,施工過程中節制閘防沖槽和船閘閘室段等多處還可能發生突涌,經過準確測量、科學計算和分析,項目最終采用了無砂管井降水,并結合截滲溝明排的降水方案。
在施工中,施工員24小時監護管井和明溝排水情況,及時排除管井、集水坑內水、地下滲水、雨水等,確保基坑施工范圍內干場作業。同時,因南方多雨,為保證雨天不停工,趕搶土方施工進度,經項目班子討論,基坑內開挖作業區采用500多塊防陷鋼板鋪路,這些必要性投入和措施的應用,在施工中發揮了巨大作用,創造了11-12月份基坑開挖月強度為21.6萬立方米的項目施工記錄,有力保證了1月31日土方開挖任務的全面完成。
“搶”下16905根水泥土攪拌樁。按照設計要求,主體工程地基處理采用水泥土攪拌樁,樁長平均6米左右,每米樁水泥用量為75公斤,樁基共計約10.63萬米,共有16905根攪拌樁。其難點在于:根據總體進度計劃要求,需在2014年12月至2015年2月這3個月內完成,水泥土攪拌樁高峰期施工強度為2667米/日,日消耗水泥200噸,施工強度和組織難度非常大。
這個艱巨任務又落在了范洪勇的肩上,他帶著張雷鋼等6名現場技術員在最短的時間內裝機、試機,11月14日,船閘閘首開始試樁,因地質條件復雜,原工藝均達不到規范要求,經過近半個月試樁,項目提出了水泥土攪拌樁優化方案,即“三攪一噴”施工工藝,并通過了業主、監理、設計單位的一致同意。12月2日水泥土攪拌樁工程開始施工。
張雷鋼等嚴格按照攪拌樁工藝流程操作,每天隨時檢查記錄樁機鉆孔深度、水泥摻量、噴粉提升速度等相關技術參數,出現異常時,及時進行調整修正,確保循環作業和不間斷施工,與時間搶進度,截止到2015年2月1日,第一枯水期水泥土攪拌樁施工任務已經按期完成。
兩閘同筑,背水一戰。有了前期土方和地基處理的搶工成果,12月初,節制閘和船閘兩個建筑物混凝土底板開倉澆筑,工程進入了關鍵性沖刺階段,需在3個月內完成船閘右岸擋土墻、船閘閘室、船閘上下閘首及節制閘底板2.53萬立方米的混凝土澆筑任務,且實際有效工期僅有2個月。
公司抽調了水利建筑物施工經驗豐富的副經理邱崠負責兩閘的現場調度管理,并在專業技術、資源配置、物資供應等方面全力支持,使現場多點作業同步施工,各工序形成流水作業。施工高峰階段,兩臺HZS90拌合站供應兩臺泵車澆筑混凝土,船閘閘室墻身、上下閘首底板及節制閘底板等不同部位常常連續澆筑,而且一般都是白天立模晚上澆筑,通宵完成,連續澆筑時間100小時以上。
特別是在船閘閘室墩墻澆筑施工中,12月30日開始第一倉澆筑,單倉澆筑時間約38個小時,由于船閘閘室墻體澆筑高度達到13.8米,一次澆筑高度之大在工程局尚屬首次,且是2個墩墻和3個底板一起連續澆筑,加之墻體厚2米,氣溫低,內外溫差大,如何有效降低水化熱,避免出現裂縫,保證質量安全,對項目來說都是一個挑戰。為保證一次性澆筑成功,項目反復研討并敲定了施工方案,采取混凝土表面鋪蓋塑料薄膜、保溫棉被、埋設測溫探頭等保溫保濕措施,在澆筑過程中,實行分層澆筑,振搗工下至倉內平倉振搗,并根據混凝土初凝情況及時調整澆筑速度,確保澆筑高度。經過28天的檢測期驗證,墩墻外現質量和強度均達到規范要求。
澆筑時,每面墻體均安排木工、架子工、鋼筋工專職人員,對墻體支撐體系和鋼筋進行24小時不間斷輪班值守,發現問題,及時處理,每個人都把能量發揮到了極限。
因混凝土的澆筑方量、澆筑高度和速度、交通運輸、澆筑質量和安全等各項工序十分繁雜,邱崠需要不停地調度指揮,聯系安排。負責建筑物施工的工區主任陳龍和施工員陳利波同年畢業,兩人既是戰友又是哥們,四年的工地磨練,已成長為現場的骨干力量,陳龍是一個看似瘦小的年輕人,急難繁重面前不退避,晚上值夜班時碰傷了腳面,一邊輸吊瓶一邊堅持工作;陳利波膽大心細,責任心強,不但圖紙吃得透,每次澆筑混凝土時都在倉里爬上爬下五六次,連續30多個小時盯守澆筑過程不休息,如果不是被風吹日打曬黑了皮膚,濃眉大眼的他一定是個英俊帥氣的大男孩,和未婚妻約好了拍婚紗照的時間,因為工程異常緊張,他一拖再拖。
因為他們夜以繼日的堅守和努力,這支600多人的施工隊伍始終保持著昂揚的斗志和旺盛的戰斗力,截止2015年2月11日零晨,節制閘工程第一枯水期節點目標全部完成,從2014年11月3日土方開挖至今,用時108天,他們用最短的時間優質安全高效地、提前17天完成了如此艱巨的施工任務,實現了業主認為幾乎不可能達到的目標,33天后他們再次以驕人戰績讓業主和政府感到震驚:“這場節點攻堅戰十三局打得太漂亮了,為青弋江流域下游地區安全度汛提供了強有力的保障!”
此時距離2015年春節還有7天,預計15日圍堰就可拆除迎來青弋江水,項目大部分員工都能載譽而歸,高高興興地回家與親人團聚了,在經歷了一場驚心動魄的戰斗后,相信這個春節一定是不同尋常的,經過短暫的休整之后他們將信心滿滿地迎戰第二個枯水期!
中國工程建設網首頁 |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管理案例 | 會議活動 | 施工企業管理雜志 | 我要投稿
版權所有:北京華信捷投資咨詢有限責任公司《施工企業管理》雜志社
地址:北京市西城區阜外大街22號外經貿大廈6層東區郵編:100037電話:010-68520349傳真:010-68570772E-mail:sgqygl@chinacem.com.cn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072號 京ICP備09092133號-1 Copyright ?2000-2015 中國工程建設網 保留所有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