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造標桿,福建省普通公路建設標準化管理現場觀摩會選址古田
1月15日至16日,由福建省交通廳主辦的福建省普通公路建設標準化管理現場觀摩會,在中國電建集團投資,水電十六局承建的福建寧德縱五線古田官江至洋上公路項目部舉行。觀摩會的主題是通過對標準化典型示范項目進行現場觀摩,深化落實“因地制宜、分類指導”標準化工作理念,總結交流經驗,推廣好的做法,推進實施普通公路“五標準、五集中”標準化建設,引領帶動全省普通干線公路建設標準化再提升。
而這個被福建省交通運輸廳和公路管理局確定為典型示范項目的工程,就是中國電建集團投資,水電十六局承建的福建寧德縱五線古田官江至洋上公路。
由中國電建集團投資,水電十六局承建的福建寧德縱五線古田官江至洋上公路項目等級僅為二級普通公路,規模和等級并不起眼,但它又為何能吸引福建省公路建設的最高管理部門福建省交通運輸廳和福建省公路管理局的目光呢?參加觀摩會的福建省交通運輸廳黨組成員、總工程師許永西,福建省公路管理局局長王增賢在觀摩會上的講話中道出了其中的緣由。
許永西總工說,寧德縱五線古田官江至洋上公路工程施工的標準化管理,承建單位中國水電十六局有限公司上至公司領導、中至分公司、下至項目部均十分重視,不做表面文章,舍得投入,真抓實干,把創工程施工標準化管理工作看成是展示央企實力,兌現央企誠信,提升自身水平的實事,目光高遠,算大賬,不算小賬。工程施工的標準化管理工作扎扎實實,亮點頗多,成效顯著,為福建全省普通公路工程建設的標準化管理推廣樹立了典范,起到了很好的標桿與引領作用。今后全省的公路建設就是要更多選擇像水電十六局這樣有實力、講信譽、重標準的大企業來承建。
王增賢局長說,水電十六局承建的寧德縱五線古田官江至洋上公路項目是我看過的目前全省普通公路工程施工標準化管理搞得最到位的項目,也是福建省推廣普通公路建設標準化以來做得最好的項目,硬件與軟件都十分到位,整體與細節都做得很好。一些標準甚至超過了高速公路建設標準化的標準,難能可貴,值得推廣。水電十六局為全省普通公路建設的標準化管理推廣樹立了一個很好的榜樣。
來自福建省交通運輸廳、省公路局、省交通質監局、省交通設計院的領導和全省各設區市交通運輸局的分管領導、工程部門負責人、質監機構負責人,部分2014年新開工干線公路項目建設單位負責人及施工單位項目負責人約130余人在寧德縱五線古田官江至洋上公路施工現場的觀摩中,聽得認真,看得仔細,問得廣泛。許多代表是邊聽邊看邊問邊拍邊記,對項目的標準化管理工作贊不絕口。
福建省公路管理局制定頒布的《福建省普通公路建設項目施工單位管理標準化指南》對施工單位的機構制度建設、施工準備、施工過程管控、交(竣)工驗收管理內等事項均有明確而嚴格的要求。旨在進一步科學規范工程建設中各項施工管理行為,提高施工管理水平,實現工程管理行為標準化,促進施工質量再上一個新臺階。
作為在全國普通公路建設中率先提出標準化管理理念的省份,福建自去年以來,推行的力度不斷加大。據業內人士介紹,施工單位要真正按照《福建省普通公路建設項目施工單位管理標準化指南》進行公路工程施工并非易事。首先要有一個清晰的思想認識,其次要革舊鼎新。
盡管難度很大,但水電十六局做到了,而且做得十分漂亮,受到了福建省公路建設主管廳局領導和業內專家的高度評價。
下面就讓我們走近水電十六局承建的福建寧德縱五線古田官江至洋上公路項目部,看看他們是如何順應市場,扎扎實實創施工管理標準化的。
不玩花拳秀腳,一切按標準行事
寧德縱五線古田官江至洋上公路工程是中國電建集團投資建設的古田縣基礎設施建設“湖城一體”項目的子項目,福建省交通運輸廳和公路管理局希望借助承建單位水電十六局的央企實力,打造一個普通公路標準化施工管理的典范。
官江至洋上公路全長15公里,挖棄方多(挖方296萬立方米,棄立方米218萬立方米),針對項目的重點(11座橋585片梁)、難點(交通疏導和管制),工程開工伊始,項目部在項目策劃上就明確了提出創標準化施工管理不搞花架子,不應付了事,在工程施工的全過程實打實推行“五標準、五集中”的工作思路與目標。依照《福建省普通公路建設項目施工單位管理標準化指南》各項要求,項目部精心組織編制施工組織設計方案并上報公司評審小組,對各項方案進行安全、質量、進度、成本等多方面評審、優化完善,并邀請業主與監理共同參與方案的確定。
為完善項目管理標準化,項目部重點抓好“兩到位,三落實”。項目中標后,立即落實管理人員,組建項目經理部,明確責任分工。就質量、進度控制、安全生產、環境保護及文明施工等管理行為制定了相關制度。
項目部以工程部為主,項目經理擔任組長,成立了標準化實施小組,將標準化要求寫入施工專項方案、施工技術交底及首件制總結中,做到施工前有要求、施工中有控制、施工后有考核,認真做到“標準成為習慣、習慣符合標準、結果達到標準”。
項目經理部建設,本著以人為本,交通、通信便利,便于管理,少占耕地的原則進行選址,占地總面積4200平方米,全部采用活動板房建設,場地及道路均采用混凝土硬化。
項目部各類圖表齊全,建立了獨立的檔案室,辦公區和生活區內均配置了消防安全器具。
為防止 “下雨就停工,復工等三天”的情況,確保雨后及時復工,項目部利用石渣鋪筑施工便道,在橫跨溪流、河道的位置全部架設鋼便橋,將雨水影響降到最小程度。
項目部的梁場集中預制工程所需的各類預制件,既節約成本又兼顧環保,而且便于質量管控。由于制作流程標準,管理規范,整個梁場制作場地干凈整潔。
混凝土拌和站占地7700平方米,采用全自動強制式90型拌和樓,實際產量約50立方米/小時。布置了1個四倉配料斗及4個水泥罐。骨料采用三檔級配,使得骨料級配連續性更好,混凝土和易性得到較大的改善。4個儲料倉,面積為3000平方米,儲量可達9000立方米,可預防施工高峰期雨季材料供應緊缺,確保項目半個月混凝土供應。4個儲料倉全部使用彩鋼板遮蓋,確保骨料含水量穩定。
根據本項目棄方多、工期緊的特性,將水穩、瀝青拌和站的建設與路基棄方工期相結合,將兩個拌和站建設在棄土場內,合計減少占用耕地78畝。不但減少對耕地占用與破壞,也利于前期規劃布置,又節約了投資建設成本。
瀝青混凝土拌和站占地3.5萬平方米,場內設6個料倉,其中細集料倉用遮雨棚全面遮蓋。采用4000型間歇式瀝青混凝土攪拌設備,生產能力為300噸/小時。
拌和樓操作系統與數據管控平臺相結合,拌和數據實時上傳。在拌和樓出料口設置LED顯示屏,即時公布各類信息或顯示當前拌料情況。
鋼筋加工場內全部采用彩鋼瓦遮蓋,配備5T龍門吊用于鋼筋吊運,選用全自動數控鋼筋彎箍機與彎曲機,場內設原材區、加工區、半成品區、成品區與廢料區。真正做到流水線生產,工廠化施工。
小型構件預制場負責制作拱形骨架預制塊及邊溝蓋板。場地劃分為生產區、養護區、模板清洗區及成品堆放區。其中生產區采用鋼罩棚遮蓋,確保施工進度不受雨季影響,養護區采用自動噴淋鋼構架,養護用水經沉淀后循環利用。
在信息管理方面,項目部引進項目信息管控系統:實現了質量、進度、投資三控,合同、信息兩管,溝通一協調等核心業務管理。
在試驗室、拌和樓內安裝數據采集設備及視頻監控系統,做到試驗數據、生產數據的自動采集與同步上傳,業務數據不可更改,杜絕人為操作失誤與數據造假。同時通過管理平臺的數據集中管控,實現了現場、試驗室、拌和站、梁場等關鍵位置生產數據的聯網管理。管理人員可以通過手機實時察看現場,實時查閱信息化管控平臺相關信息。
在施工工藝標準化的落實上,項目部嚴格按標準化指南的要求不折不扣。
首先是路基施工標準化。針對福建地區雨季長,特別是古田地區平均年降雨量達2100毫米的情況,為降低雨水對路基施工造成的進度、質量的影響,在清表完成后根據現場實際采取換填,設盲溝、截水溝或臨時排水溝等措施,并與現有排水系統相連接,防止浸泡路基。
邊坡防護、邊坡綠化及排水系統嚴格按照“分級支護、安全穩定、圬工防護先行、植物防護緊跟” 路基施工“三同步”的原則實施。
邊坡植草防護采用車載噴播機進行作業,實現移動拌和及噴播,最大揚程可達40米,杜絕在邊坡上作業的安全隱患,單臺機一天可噴播2000平方米,施工效率提高3倍。
為確保排水溝的施工質量,項目部對模板加固方案進行改進,采用角鋼配合法蘭鉤制作成定型夾具式支撐,既便于模板尺寸固定,一次成型;又安拆簡便。支撐架可以單人操作,一個工人每天可立模15米,施工效率提高一倍,每延米的立模成本可降低了60元。
其次是橋梁施工標準化。全線有橋梁11座,樁基179根, 20米空心板585片,混凝土2.3萬立方米。
在樁基施工中,渣樣統一使用自封口塑料袋保存,在標簽紙上寫上相關信息后放入木盒,保存到樁檢合格為止。樁基鋼筋籠安裝前,在需要破樁頭的部位采用泡沫套管將端頭鋼筋全部包裹,破樁時將有效樁長頂部鑿穿,就可以輕易提起樁頭部位混凝土塊,提高了破樁頭工作效率,也避免了對樁基頂部預留鋼筋的破壞。
三是路面施工標準化。路面施工零污染從源頭做起,項目部專門設計了一套雷達監控自動洗車系統,在車輛駛入洗車池后,系統自動開啟,對車輪進行沖洗。洗車用水經過三級沉淀池沉淀后回收循環利用,可節約大量的水資源。
在現場施工“零污染”防治措施的管理上,制定了一系列防污染舉措:
面層施工:設攔截崗亭,避免非施工車輛對工作面的污染。
半幅基層施工:水穩層與半幅路床交界處覆蓋土工布,防止污染基層。
瀝青結構層施工:車輛清洗除污后,方可進入現場。
已完成路段:設禁行和轉向標志、臨時護欄、崗哨,避免輪胎碾壓污染 。
開放路段:在交叉路口用混凝土鋪裝過渡段設洗車池,完工鑿除,重新鋪筑瀝青混凝土 。
此外在安全文明生產標準化方面,項目部同樣嚴格按標準行事。縱五線項目是古田城關至高鐵站的連接線,屬于舊路拓寬改建,彎道取直工程,原有S202省道作為古田的交通樞紐要道,日平均車流量在5000輛次以上,對施工的干擾大。沿線占道施工的路段達5公里,完全截斷省道的交叉口5處。
為確保施工及車輛行人通行安全,項目部與業主、設計、監理及地方交管部門共同制定了一套交通布控專項實施方案:邊施工、邊通車,對加寬段落采取半幅封閉,半幅通車的方式;對交叉干擾段落采用設置臨時便道通行的方式。
根據交通布控方案,在施工交叉口設置了6個臨時交通控制區:警示區→上游過渡區→緩沖區→工作區→下游過度區→終止區。各區按照功能要求,分別設置不同的標識、標志,以及設置臨時隔離墩、強制減速等設施,確保施工的順利進行和通過車輛的安全、暢通。僅此一項,項目部就投入了2600多塊安全警示標牌,3200多米彩鋼板圍擋,60道減速帶,300個鐵馬,1300多個反光錐,33000米安全警戒繩。
另外,在項目起終點設置了門式LED顯示牌,及時通告現場施工情況;在占道施工路段全幅布置了彩鋼板隔離帶。
由于措施有力,自工程開工以來,始終保持了道路暢通和安全,既為緊張的施工工期贏得了寶貴的時間,又受到當地政府、交管部門和當地民眾的好評。
施工標準化,力促企業管理全面提升
福建省推行普通公路建設標準化的核心是五標準五集中,五標準為:設計標準化、工地建設標準化、施工工藝標準化、管理標準化、安全文明標準化;五集中為:梁片集中預制、混凝土集中拌和、中小構件集中制作、鋼筋集中加工配送、關鍵數據集中管控。目的是在全省逐步構建符合我省普通公路特點的標準化體系和長效機制,總體上按照三個階段實施:2014年為動員部署階段,出臺標準化指南,選樹典型,引導帶動全省國省干線建設標準化;2015年為重點推進階段,推進國省干線建設的標準化,建設一批標準化建設示范工程;2016年為全面實施階段,深化國省干線公路標準化,同步加快縣道等農村公路標準化,實現標準化全覆蓋。
水電十六局承建的寧德縱五線古田官江至洋上公路工程、古田縣省道202線古田高頭嶺至局下公路改建工程在創建標準化施工管理中成績優異,被省交通運輸廳列為福建省普通公路建設標準化管理示范項目,可以說是走在了前頭,為全省的普通公路建設標準化管理起到了標桿和引領作用。水電十六局基礎設施分公司總經理黃國超在現場觀摩會上的創建標準化施工管理的經驗介紹,引起與會代表的廣泛興趣和稱贊。
那么,寧德縱五線古田官江至洋上公路工程創建標準化施工管理工作為何能走在全省的前頭?標準化施工管理究竟給施工企業和工程施工帶來的了什么樣的不同變化?帶著這些問題,記者現場采訪了黃國超總經理。
黃總告訴記者,寧德縱五線古田官江至洋上公路工程標準化施工管理之所以能如何出色,首先得益于公司領導的重視關心和總部有關職能部門的大力支持。公司總經理林文進,公司黨委書記呂孟靜明確要求項目部在創建標準化施工管理中要充分發揮央企的實力和信譽,要做就做最好。公司總工吳秀榮、公司副總經理謝亞章親臨現場指導創建工作。公司分管古田“湖城一體”項目的副總經理吳廣忠,公司副總經理師兼古田“湖城一體”項目總包部總經理李建靠前指揮。
標準化施工管理給項目部和工程施工帶來的變化和成效十分明顯,它引領項目部摒棄粗放,走上了一條與市場接軌的精細化發展之路。在保證安全,提高工程質量前提下,大大提高了勞動生產率和經濟效益。
黃總信手給記者算了一筆賬:縱五線官江至洋上公路項目原設計工期為18個月,后縮短為13個月,如果按傳統施工模式難以完成。僅管理費一項就可結余400多萬,占整個項目3.2億的1.3%。
梁場集中預制建設和運行成本與分散預制對比可節約80萬,工期減少2個月,可減少人工費支出約100萬元。
梁板張拉使用的數控智能張拉機可以實現雙頂對稱同步張拉,數據傳輸精確,施工與協助人員僅需2個人,張拉一束用時約9分鐘(包含持荷5分鐘),張拉一片梁板用時60分鐘,原工藝張拉一片梁板需4個人耗時120分鐘,585片梁的張拉,可以結余人工費18萬元。
鋼筋集中加工并采用數控設備,半成品規格能得到保障,材料損耗減少,同時也提高合格率。原人工制作加工的效率每人每工作日為1.5T,使用數控設備后可達到12T。古田官江至洋上公路項目共需加工鋼筋3000噸,節約人工費50多萬。
據粗略計算,古田官江至洋上公路項目通過標準化的施工管理,能量化的可結余成本近2%,另外,還有許多潛在的經濟效益。
談到古田官江至洋上公路項目在標準化施工管理創建中大力實施的“五標準,五集中”體會,黃總說,工程施工標準化從施工管理入手,全面指導場地建設、施工工藝與安全文明標準化:場地用混凝土進行硬化,可以減少污染;骨料使用彩鋼板遮蓋,可以避免含水量變化;使用數控設備,可以提高產品質量,加快進度;集中加工生產,可以集約化管理,減少人員設備投入;鋼罩棚內施工,可以全天候作業;實施交通布控方案,可以保證作業通行安全等等,優點不勝枚舉。而保證安全、提升質量、加快進度就是經濟效益的體現,也是工程管理的核心。
對于施工企業而言,標準化施工管理既提升了企業的實力與水平,又提高了工程的經濟效益,有利于增強企業的市場競爭力。效益最大化是所有企業追逐的終極目標,而提升經濟效益的手段,正是標準化所要求的依靠先進的技術設備、先進的生產工藝及提高科學管理水平。
我們應該把標準化施工管理的理念帶入企業管理中,向其他項目領域推廣,不斷提升企業的標準化管理水平。
是的,工程標準化施工管理給施工企業帶來的不僅僅是施工模式的變革,更重要的是整個企業管理水平和施工水平的大幅度提升。
我們有理由相信,古田縱五線官江至洋上公路項目標準化施工管理贏得的各界贊譽,必將為水電十六局在福建的普通公路建設市場上贏得更多的競爭空間。
中國工程建設網首頁 |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管理案例 | 會議活動 | 施工企業管理雜志 | 我要投稿
版權所有:北京華信捷投資咨詢有限責任公司《施工企業管理》雜志社
地址:北京市西城區阜外大街22號外經貿大廈6層東區郵編:100037電話:010-68520349傳真:010-68570772E-mail:sgqygl@chinacem.com.cn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072號 京ICP備09092133號-1 Copyright ?2000-2015 中國工程建設網 保留所有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