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中旬,在印度尼西亞北部的蘇門答臘島,一座裝機40萬千瓦,投資 4.8億美元的大型燃煤火電工程——龐卡·蘭蘇蘇燃煤電廠正式進入主體工程施工。這是世界500強企業——中國電建集團在印尼承建的第六個EPC燃煤火電項目,也是目前印尼最大的EPC火電項目。
1995年以來,中國電建集團所屬12個成員企業先后登陸印尼建筑市場,完建和在建的水電、火電、基礎設施項目以及EPC項目達17項,合同總金額突破25億美元。
2013年10月3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對印尼進行國事訪問,提及中印尼兩國務實合作給人民帶來諸多實實在在的利益時, 特別舉例中國電建承建的佳蒂格迪大壩等項目,高度評價電站建設為當地民眾生產生活帶來極大便利。
島國之夢
印尼是世界最大的群島國家,位于太平洋與印度洋交匯的亞洲東南部,由17508個島嶼組成,被喻為“千島之國”。
印尼在東盟十國中,是面積最大、人口最多、經濟總量最大、影響力最大的國家。自古以來,中國和印尼有著緊密的聯系。600多年前,我國著名航海家鄭和七次下西洋,次次走訪印尼群島,帶動了兩國的經貿和文化交流。時至今日,在印尼的爪哇島、蘇門答臘島、加里曼丹島等還保留著兩國往來的遺跡,流傳著兩國人民交往的故事。
1949年,新中國成立后,印尼是最早與我國建立外交關系的東南亞國家。
1955年,亞非領導人會議在印尼萬隆召開,周恩來總理在這次會上提出了以“團結、友誼、合作、和平共處、求同存異”五項基本原則為核心的“萬隆精神”。
2013 年10月,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出訪印尼時,提出了進一步發揚光大“萬隆精神”,推動亞非拉發展中國家聯合起來,互惠互利,共同發展,共同建設新絲綢之路經濟帶、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倡議。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線60多個國家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經濟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體、命運共同體、責任共同體,建設起世界最大的經濟大走廊。而我國倡導的“一帶一路”戰略和印尼的“建設海洋強國戰略”高度契合,據資料統計,未來五年,印尼將推動135項重要基礎設施建設:1000公里的高速公路、2650公里的普通公路、3258公里的鐵路網、15座機場、49座水庫、33座水利發電站、508座電站,以及高速鐵路、城市軌道建設乃至大量的城市和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和產業園建設,實現海上強國之夢。“一帶一路”戰略為沿線各國開啟了發展的春天,也為中國電建加速國際化進程,深度開發國際市場奠定了基礎。
為了緊跟國家的“一帶一路”戰略,搶占發展的機遇和制高,中國電建成立了國際業務改革領導小組,對接國家的“一帶一路”戰略,按照“高端切入、規劃先行、建設一流”的發展思路,重新構建海外區域市場,進行產業大布局。截至2014年底,中國電建已經在“一帶一路”重點區域承擔了21個國家和地區的工程承包和投資業務,在建項目多達571個,不僅實現了“一帶一路”國家重大戰略在集團的快速落地,還在更高層次上參與全球產業合作和國際競爭,快速融入世界經濟發展的“共振圈”,尋求更廣闊成長空間。
印尼板塊成為中國電建深耕細作發展國際業務的一顆重要的棋子。
島國之光
印尼,是中國電建馳騁海外的“福地”。
早在1995年,中國電建就遠渡重洋,登陸了印尼建筑市場,中標承建賈蒂魯霍大壩修復工程。該工程是印尼最大的水利樞紐工程,位于爪哇省雙木丹縣境內,1998年圓滿完成了水庫清淤和大壩上下游邊坡的維護施工。
2007年,中國電建在蘇門答臘省亞齊特區,完成了中國·印尼友誼村房建項目建設。
2010年,中國電建在蘇門答臘省,建成阿薩漢水電站廠房工程。
2012年,中國電建在南蘇拉威西省,建成了蘇拉威西燃煤電廠。
2012年,中國電建在萬丹省雅加達市,建成龍灣燃煤電廠。
2012年,中國電建在西爪畦省巴齊丹市,建成巴齊丹燃煤電廠。
2014年,中國電建在蘇門答臘島亞齊特區,建成亞齊燃煤電廠。
目前,中國電建在印尼還有9個正在執行的項目。
在國際市場耕耘中,中國電建以建設“具有較強國際競爭力的質量效益型世界一流企業”為目標,以國際優先戰略為抓手,踐行國家的政治、經濟、外交戰略,以全球視野、敢想敢試的精神,整合優質資源,馳騁海外,為世界建設優質工程,提供優質服務。從最初的“借船出海”,到與設備出口商攜手“走出去”,乃至成員企業抱團打天下,憑借著質量和信譽鍍亮了國際品牌,再到“安營扎寨”,建立“根據地”。從水利水電工程施工項目,發展到火電工程施工項目、技術咨詢項目、軌道交通;從幾百萬美元的項目,發展到幾億美元的項目;從承包、施工總承包,發展到成功運作EPC項目群,實現全產業鏈的服務,并與當地簽署合作開發的協議,不斷地鞏固和擴大市場份額。
島國之旗
印尼煤炭資源豐富,但是由于基礎設施落后,電力供應十分緊張。據統計,印尼總人口有2.38億人,但發電總裝機只有446.61萬千瓦,人均總裝機量僅為 0.19千瓦,約為中國人均裝機的1/5,該國用電普及率只有56%,有44%的人口用不上電。電力奇缺是該國經濟發展最大的障礙。
亞齊燃煤電廠項目,是中國電建在印尼承建的第一個EPC火電項目,也是印尼為改變缺電現狀實施裝機1000萬千瓦的重點項目。在工程建設中,由于當地經濟落后,資源匱乏,地質條件復雜,地震、海嘯頻發,使整個工程,特別是附屬碼頭工程建設受到嚴重影響,導致工期滯后、項目虧損。
“一個工程就是一面旗,一定要守住誠信底線”,這是中國電建揚帆海外不變的諾言。他們“講誠信、講質量、講大局”,外加苦干實干。以非比尋常的信心和付出,創造非比尋常的速度與業績。一方面,他們多次與業主商談,據理力爭合同條款,根據建設實際調整工期;同時加強與設計溝通,不斷進行碼頭防波堤水工模型試驗,修正設計參數。另一方面,他們和當地承包商共同擔責,想方設法推進碼頭施工,使工程建設扭轉了局面。2012年12月13日,亞齊電廠首臺燃煤機組一次性點火成功,2013年11月10日凌晨,首臺燃煤機組并網發電,投入商業運行。
2014年8月17日,印尼國家獨立日(國慶節)當天,亞齊電廠第二臺機組順利發電移交業主。至此兩臺機組同時發電,向印尼北蘇門達臘電網輸送強大電力。成為包括日本、韓國和眾多中國公司參建的印尼第一批1000萬千萬火電項目中,率先完成機組點火并移交業主發電廠。
亞齊燃煤電廠獲得印尼國電公司的“最佳工程履約獎”,不僅為項目的順利移交奠定了基礎,也為中國電建之后在印尼中標新的項目創造了條件。
中國電建在承建龍灣EPC燃煤項目時,以“干好工程就是書寫最好的標書”為理念,實施精品工程“異國復制”,打造海外“樣板項目”,在建設者的頑強拼搏下,龍灣電廠實現了一年三臺機組投產,而且均創造了一次通過30天試運行零中斷的好成績,各項指標優良,獲中國施工企業行業協會“2012年度優質工程獎”。目前,在印尼,中國電建已建和在建的火電、水電項目安裝機組22臺,總裝機容量近300萬千瓦。
島國之情
2004年2月24日,印尼遭受了近40年來最為慘重的大劫難——蘇門答臘島北部的印度洋海域發生8.7級地震。地震引發大海嘯,掀起了30多米高的巨浪,把蘇門答臘島沿海城鎮、鄉村以及旅游勝地被夷為平地,23萬人遇難,50萬人無家可歸。
一方有難,八方支援。
中國政府和人民迅速伸出援助之手,開展了政府和民間最大規模的海外援助行動。
中國電建的印尼各項目廣泛開展救災和募捐活動,幫助印尼人民重建家園。
中國·印尼友誼村,是中國民間幫助印尼災后重建,援建的建設規模最大的項目。由中華慈善總會和中國紅十字會募資,中國電建集團承建,占地22.9公頃,606套標準磚混結構住房,和各種配套設施。
在項目建設中,中國電建員工為了用好這筆捐款,高效、高質量地完成工程建設,他們時時處處精打細算,節約每一分錢。
中國·印尼友誼村的設計完全尊重當地的風俗習慣,在房屋安全、抗震、隔熱方面均優于亞齊重建委員會要求的標準。當地白蟻多,為了防止白蟻蛀房,施工人員將施工用的所有木料都刷上防蟻藥水和瀝青;當地雨水大,工程人員增加了屋檐的寬度,這樣就是下暴雨也不會淋進屋內,不過加寬屋檐影響了采光,工程人員又增加了房屋的高度,同時增加了百葉窗,讓房屋更加透氣。施工人員還考慮到了許多居住方面的細節,如洗墩布的池子比地面低一些,臺階的磚石線由直角變成圓弧的裝飾線,臺階的中部修成斜坡,可以方便當地的主要交通工具摩托車的進出。
“中國.印尼友誼村”不僅建筑質量上乘,同時也是一項環保工程。如在生活污水處理方面,加大了化糞池的容積,配有過濾池,雨水和污水使用兩套系統,避免造成污水四溢的狀況;工程中沒有使用一塊由土燒制的紅磚,而是全部采用水泥磚,保護了當地的土地資源;建房使用的油漆全部符合國際環保標準,沒有任何異味。
2007 年7月19日,中國·印尼友誼村建成,這個座帶著穆斯林文化和東方文化的村落成為蘇門答臘島上的一道靚麗的風景。當新居鑰匙交給尼亨村海嘯災民時,搬進友誼村的村民瑪利亞豎起大拇指對新房質量贊不絕口。更讓她高興的是,她3歲的兒子再大一點就可以和小朋友在村里的足球場、籃球場奔跑嬉戲了。亞齊的一位教師對記者說,感謝中國人為亞齊建造了這么漂亮的房子。在印尼家庭關懷組織工作的托馬斯說,“我一直在關注各國在亞齊的援建項目,在我看來,中國建造的援助房屋最漂亮。
中國·印尼友誼村項目獲得“亞齊重建特別貢獻獎”。并被當地媒體評價為“花園式的住宅區”。
島國之家
“走出國門、適應環境、合作共贏”,是中國電建長期堅持的理念。中國電建在印尼的各個項目以推進本土化戰略為抓手,尊重當地的宗教信仰、民族風俗、文化傳統,通過走訪當地、扶貧幫困、幫助就業等多種方式融入當地社會,不斷改善項目的建設環境。
印尼是全世界最大的穆斯林國家,與國內建設環境不同,中方員工和印尼員工在價值觀、風俗文化、宗教信仰、工作和生活習慣等方面存在著很大的差異。各項目部為了幫助中方員工快速融入當地生活,相繼制定中英文對照的《印尼工作生活指南》,加強員工的教育。同時,在推動工程建設的同時,不斷地改善施工環境和員工生活環境,完善辦公、食宿設施,改善員工的生活,同時為印尼員工專門開設當地菜譜。充分尊重當地的風俗習慣,每逢重大節日精心策劃舉行聯歡活動,與業主、分包商、外籍員工共同慶祝節日。
各項目還經常舉辦足球、羽毛球、夠級、象棋比賽、卡拉OK大家唱等喜聞樂見的文體活動,開展“送清涼”、節日聚餐、包水餃活動等方式盡可能的豐富職工的業余文化生活。特別是實行了《探親假休假制度》,海外員工每年分三次休息,報銷全部往返路費。對待外籍員工也一視同仁,重大節日期間,積極安排外籍員工休假,對加班工作的外籍員工安排補休。
李夏伏, 80后,是中國電建的一名醫生,在龍灣燃煤電廠工地工作,小夏兢兢業業的工作,刻苦專研醫術,努力為中方、印尼方員工和當地村民防病治病,三年來他接診 4000多人次,治好了許多疑難雜癥,當地村民稱他是“中國好醫生”。在印尼三年小夏不僅為中國電建贏得了聲譽,還收獲了愛情,贏得了當地企業一位美麗的印尼姑娘——Ingar的芳心。2012年4月25日,這對戀人按照印尼的風俗走進了婚姻的禮堂,一年后他們有了自己的寶寶。如今, Ingar辭去了當地的工作,跟隨李夏伏又到了印尼泗水TjiwiKinmia工廠自備電站擴建項目。
在工程建設中,中國電建員工不忘造福當地。各項目尊重當地人的宗教信仰,捐出善款,為當地民眾建設了一座座清真寺,同時還主動與臨近的村莊群眾進行溝通和交流,及時了解他們生活中的困難和問題,主動解決他們吃水、道路、上學等方面的困難,堅持每年兒童節向周邊學校贈送學習用品,醫院捐贈藥品,支援地方修路、警察局基礎設施建設等,先后捐贈超過550多萬的物品。
“一帶一路”之任重道遠
當今世界,無論是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關注民生、改善國民的生存發展環境成為共同要務,都把基礎設施建設作為刺激經濟的重要手段和穩定增長的新動力。
我國政府提出的“一帶一路”的戰略,是以基礎設施建設為牽引,以產業合作為抓手,以金融合作為支撐,推進合作發展不斷取得新進展。因此,在今后一定時期內,全球基礎設施建設市場前景廣闊。
為了分享“一帶一路”帶來的成果,搭上中國經濟快速發展的快車,越來越多的經濟體爭相加入其中。1000億美元的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和400億美元的絲路基金,為國際區域間能源電力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打開了未來之門。
中國電建將踐行國家政治、外交和能源戰略,充分履行央企的責任,搶占創新和發展的制高,大力推進“大集團、大市場、大品牌”的營銷策略,實施了一系列“大手筆”,“大海外”戰略。海外業務已經成為中國電建“促發展、穩增長”的“重頭戲”和“新引擎”。
3月1日,集團暨股份公司董事長晏志勇在中央電視2臺播出的《中國企業立體布局國際市場》專題片中說:作為央企,我們理應為國承擔重任,以更加奮發有為的精神參與國際行業競爭和全球資源配置與分工合作。
看著世界地圖做企業,沿著“一帶一路”走出去,是未來中國電建發展的“新常態”。當前,中國電建集團正在充分發揮“懂水熟電,擅規劃設計,長施工建造,能投資運營”的國際經營比較優勢,在國家“一帶一路”戰略指引下,快速地向新的領域拓展,深度開發印尼市場。
中國工程建設網首頁 |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管理案例 | 會議活動 | 施工企業管理雜志 | 我要投稿
版權所有:北京華信捷投資咨詢有限責任公司《施工企業管理》雜志社
地址:北京市西城區阜外大街22號外經貿大廈6層東區郵編:100037電話:010-68520349傳真:010-68570772E-mail:sgqygl@chinacem.com.cn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072號 京ICP備09092133號-1 Copyright ?2000-2015 中國工程建設網 保留所有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