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被稱為蔥嶺的帕米爾高原,是自漢武帝以來開辟的絲綢之路的必經之地。如今,一顆烙上中國印記的文化“明珠”———喀布爾大學巍然屹立于阿富汗首都喀布爾市,在新絲綢之路上綻放出奪目的光彩。 2014年12月23日,中國十九冶集團承建的中國援阿富汗喀布爾大學項目正式移交。作為建設者,中國十九冶集團為深化中阿戰略合作伙伴關系,搭建了一座傳播中華文化的橋梁,編織了一條加深友誼的紐帶。
吃透政策法規肩負“中國責任”
中國十九冶集團承建的中國援阿富汗喀布爾大學項目包含孔子學院中文系教學樓和招待所兩部分,屬于中國成套援外項目、精裝修交鑰匙工程。中文系教 學樓為地上三層,可容納至少200名學生同時上課;招待所為地上四層,局部地下一層,主要為喀布爾大學的外籍教師提供48套教師宿舍及配套設施。
一直以來,援外項目以其特殊的政治意義和社會效益備受關注。中國十九冶集團中標該項目之后,盡管對國外的政策缺乏了解,施工程序上欠缺經驗,但 是阿富汗項目部人員迅速進入狀態。在項目經理徐紹坤帶領下,項目部管理人員一邊吃透相關政策法規,一邊向有援外施工經驗的公司“取經”,同時積極向商務部 國際經濟合作事務局、援外司及中國駐阿大使館、商務部駐阿經商處等管理部門請教。在人員構成上,經過崗位培訓,項目部施工技術組組長、總會計師、總工程 師、安全員、質檢員均取得了商務部授予的援外項目從業合格證書;在物資供應方面,對阿富汗市場前期調研信息進行歸納梳理后,十九冶阿富汗項目部確定了采購 物資的清單和運輸的最佳方案,并會同商家對物資設備規格、型號、價格向商務部國際經濟合作事務局進行了備案承諾。
2012年10月19日,該項目開工后,徐紹坤和他的管理團隊很快熟悉了援外管理相關制度規定,并為項目順利實施提供了堅實的保障。
克服重重困難樹立品牌形象
醒目的中國結標志和“ChinaAid”(中國援助)字樣對于阿富汗人來說并不陌生,但是對十九冶這支“西部鐵軍”和“MCC”(中國冶金科工集團有限公司)卻知之甚少。
“援外項目關系到企業榮譽,更事關國家形象,絕不能出現任何問題!”為了打造精品工程,使中國援阿富汗喀布爾大學項目中文系教學樓和招待所成為最富現代氣息的代表性建筑,中國十九冶集團參建人員在施工中攻克了一個又一個難關。
工期保障是項目死守的底線。喀布爾是世界上地勢最高的首都之一,氣候變化劇烈,嚴酷的氣候條件給施工帶來極大不便。項目部在確保安全的同時,只能在酷暑天氣下,分秒必爭,以便在漫長的冬季來臨前完成大部分基礎結構施工。
物資保障是項目推進的生命線。喀布爾地方資源極度匱乏,項目部生產、生活物資幾乎都由國內供應,運輸線路經多國過境,轉關手續繁瑣,運輸周期超過一個月。倘若運輸過程中出現意外,將造成不可設想的“蝴蝶效應”,缺少一顆型號合適的螺絲釘都能讓整個項目停滯下來。
安全保障是項目成敗的紅線。在這樣一個飽受戰亂之苦的國家里,可能一個與自身項目并無多大關聯的恐怖事件都能讓整個施工團隊人心惶惶。最危險的 時候,工地附近發生了多起較大的爆炸事件和槍戰,項目組管理人員外出辦事曾多次遇險,工地和生活營地里也挖出了尚未引爆的火箭彈。既要保證施工安全,又要 保障人員生活安全,他們的壓力可想而知。
“以最好的質量、最優的進度,圓滿完成我國援阿項目建設任務。”這是中國十九冶集團立下的軍令狀。保工期、保安全、保物資、保質量與創信譽“四保一創”的有機結合,讓“MCC”品牌形象深深扎根于阿富汗人民心中。
和諧地方關系促進文化融合
項目部成立之初,就格外注重加強對出國人員注意事項教育,包括如何與阿富汗人溝通,如何尊重當地雇員的生活習性和勞動成果等方方面面。
在與阿方人員的交流中,項目部通過播放視頻資料、座談會、社會互動等方式,反復宣傳援外項目的意義和兩國人民之間的傳統友誼。為了真正“融進 去”,工作之余,徐紹坤會隨時去了解本地雇員的思想動態,并經常與他們促膝交談,及時化解因文化差異、溝通障礙而造成的對立情緒,讓各種不穩定因素及時消 除。項目部在細節上也力爭做到盡善盡美,在搭建生活營地時,合理布局水電管網,不砍伐樹木,不給喀布爾大學制造地面“傷疤”。此外,項目部為阿方雇員修建 與項目部人員同一檔次的宿舍,甚至本著尊重阿方習慣的原則,在阿方雇員宿舍鋪上地毯;項目部還在當地傳統節假日期間,買上禮品和食物慰問阿方雇員,并且要 求中方員工平時不喝酒、不吃豬肉,尊重當地人民的宗教習慣。
正是因為這樣的謹小慎微,項目部贏得了本地雇員和校方的信任,駐地關系也才更為融洽。在項目部工作兩年的當地翻譯Jamshied稱贊中國人是 最好的雇主,不僅吃苦耐勞,而且真誠友善,讓他從內心感受到暖暖的誠意。移交儀式上,喀布爾大學孔子學院學生用“吃水不忘挖井人”的中國諺語感恩中國政府 的無私援助和建設單位付出的辛勤努力。阿富汗高等教育部在議程上還特意增加了向項目部徐紹坤、李沛龍等頒發感謝信的環節。
中國駐阿富汗大使鄧錫軍表示,中國十九冶集團無論是工程進度、質量,還是在社會關系處理,中國文化的傳播,維護中國人在阿形象方面,都讓人感到非常滿意。
堅守在阿富汗的這支“西部鐵軍”,以無私奉獻精神和辛勞汗水,踐行了自己的職責和使命,為中國十九冶集團繼續大步實施“走出去”戰略做出了表率。
中國工程建設網首頁 |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管理案例 | 會議活動 | 施工企業管理雜志 | 我要投稿
版權所有:北京華信捷投資咨詢有限責任公司《施工企業管理》雜志社
地址:北京市西城區阜外大街22號外經貿大廈6層東區郵編:100037電話:010-68520349傳真:010-68570772E-mail:sgqygl@chinacem.com.cn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072號 京ICP備09092133號-1 Copyright ?2000-2015 中國工程建設網 保留所有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