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侖山下的“鐵軍雄師”——寫在新疆阿爾塔什水利樞紐工程截流之際
發(fā)布日期:2016-11-02來源:編輯:
[摘要]
11月19日,對于公司三分局阿爾塔什項目部來說是個大喜的日子。前期入場短短六個月的時間里經(jīng)過不懈努力及艱苦奮斗。“新疆三峽”——阿爾塔什水利樞紐工程終于成功截流,這個消息猶如插上翅膀一般,迅速的從祖國西北戈壁灘深處傳遞出去。公司的“鐵軍雄師”,歷經(jīng)162個晝夜的艱苦奮戰(zhàn),最終實現(xiàn)大江截流,向社會及公司交上一份滿意的答卷。縱觀項目部入場到現(xiàn)在,面對的困難,克服的問題多不勝數(shù),如何解決這些問題,最終實現(xiàn)截流目標是一條蜿蜒曲折的“道路”。 阿爾塔什水利樞紐位于喀什市莎車縣霍什拉普鄉(xiāng)境內(nèi)的葉爾羌河上,坐落于昆侖山下,鼎鼎大名的古絲綢之路便要從這里經(jīng)過。新疆著名的“葉爾羌河”,維吾爾語中“葉爾羌”意為“土地寬廣的地方”,而 “葉爾羌河”便是“寬廣的河流”之意。當?shù)厝藢τ谶@條河有一種近乎狂熱的崇拜之情。屢次和當?shù)囟疂h語的維族人談起葉爾羌河,便能感受到他們身上的圣潔崇拜之情。日夜奔流不息的葉爾羌河,從喀喇昆侖山飛奔而下,一路高歌注入滔滔的塔里木河,滋養(yǎng)了兩岸的萬頃良田。生活在兩岸的人民,享受著葉爾羌河帶來的恩惠。 正是出于某種機緣巧合,公司的“鐵軍雄師”,來到這里,為建設美麗的“新疆三峽”工程,揮師西上,在戈壁灘深處艱苦奮戰(zhàn)。 6月11日,第一批建設者來到了這里,那段時間正是阿爾塔什最酷熱難耐的時候,太陽如同一個巨大的火爐掛在天空,早上6時開始,到晚上11時才漸漸收斂。除了項目部鄰村有植被覆蓋外,山上全是光禿禿的,比較耐旱的駱駝刺在這個地方長勢也不好,經(jīng)過太陽的無情暴曬,以及長時間的缺水,枯死了一片又一片。由于剛剛進場,生活條件設施沒有完善,第一批建設者吃的是自熱米飯,住的是活動板房,房間經(jīng)過太陽長達14小時的烘烤,猶如一個鍋爐,到了午夜3時員工們才能伴著夜晚的涼意勉強入睡,也正是在這種艱苦條件下,員工們加班加點的組織生產(chǎn)。6月26日,大壩工程正式開工建設,項目部工作逐漸走上正軌。 而項目部入場時間,正是處于該河的洪水期,葉爾羌河水主要來源于昆侖山上的冰川融化,盡管降雨量很少,但是在炎炎夏日,冰川的不斷消融,其流量在這段時期常常保持在1800立方米/秒以上。前方施工隨時面臨著突如其來的洪水威脅,因此,盡管工作任務繁重,項目部仍然安排了人員不分晝夜的值班,監(jiān)視水情,盡管如此,仍然發(fā)生了數(shù)次險情。 7月28日凌晨1時20分,接業(yè)主緊急通知“由于天氣炎熱,葉兒羌河河流上游冰川堰塞湖出現(xiàn)潰壩跡象,冰壩高度達110多米,蓄水量已達4000多萬立方米,隨時可能發(fā)生潰壩型洪水。目前,葉爾羌河上游已開始漲水,預計洪峰在早上8時左右到達施工區(qū)。” 突如其來的險情驚醒了剛進入夢鄉(xiāng)的項目經(jīng)理巫世奇,一天的疲憊之情被這險情驅(qū)散得無影無蹤。“馬上召開緊急會議,立即啟動《冰川堰塞湖潰壩洪水應急撤離預案》。”項目部立即下達命令,在這種危急時刻,項目部所有員工都爭分奪秒,緊張有序的安排現(xiàn)場撤離。時間一分一秒的過去,葉爾羌河河面一點一點上漲,凌晨4時,所有前方的人員和設備均已撤離至安全區(qū)域,所有人都松了一口氣,這次應急撤離,從接到通知到全部撤離完畢,歷時2小時40分鐘。 而8月初,因為暴漲的河水沖毀電線桿導致大規(guī)模施工區(qū)域停電的事情更是時有發(fā)生,每次發(fā)生險情項目部無不立即組織搶險,多次發(fā)生在午夜。那段時間每個人都仿佛繃了一根弦,在床上睡著稍微有點風吹草動便會被驚醒。 8月中旬,項目部工作剛剛步入正軌,項目部立即組織召開了生產(chǎn)總結(jié)會,就目前施工面及施工任務進行詳細的梳理,面對繁重的施工任務以及緊張的施工工期要求,項目部迅速下達要求“立即與分局聯(lián)系,抽調(diào)專業(yè)技術(shù)人員以及特種機械設備,全方位開展各施工面工作”,大量專業(yè)技術(shù)人員及機械設備組織進場,所有施工面同時組織生產(chǎn),整體施工形象迅速改觀。 8月31日,主要用于處理危巖體的右岸高邊坡人行爬梯修建完畢,用“天塹”形容這一爬梯,一點也不為過。全長1500米,高度差600米的爬梯,通過鉆孔,固定鋼筋,搭建腳手架,支防護網(wǎng)的方式修建而成。完全靠人力將一根一根長3米,直徑5厘米的鋼管運輸搭建,坡度最大的地方達70度。山底向上望去,一條綠色的道路在山澗蜿蜒盤旋,讓人敬畏。 踏上這條爬梯,人們的喘息聲以及腳下踏在鋼管上特有的“騰騰”聲交替響起,不一會兒便氣喘吁吁汗流浹背,11月中旬,盡管山上溫度已經(jīng)是零下,也止不住汗水的流淌。而下山之路更是尤為艱辛,項目員工常把這句話掛嘴邊“上山靠的是體力,下山靠的是腿力”。若沒有親身體驗,完全無法體會其中的意思,連續(xù)的大坡度下山,支撐人體的只有膝蓋以及大腿前側(cè)肌肉群,時間一長,雙腿不由自主的打起顫來。許多人第一次上山感覺尤為深切,在下山過程中猶如兩腿斷了一般,沒有知覺,只有在不停顫抖中僵硬的重復著一步又一步。 因此特別欽佩那群危巖體處理的工人師傅們,他們每日早早地爬上山,工作一天后在夕陽的余暉下又走下來,一來一回,無不灑滿了他們的汗水,留下了他們的足跡。他們常常開玩笑道“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他們面對工作需要,走在最前線,沒有抱怨,有的只有默默付出以及不被外人所了解的艱辛。 9月12日,為全面完成年度施工任務暨全面實現(xiàn)年度截流目標,業(yè)主組織所有參建單位簽署了“大干一百天承諾書”。在會上,項目部表明了實現(xiàn)截流及完成年度1.4億元產(chǎn)值雙目標的決心。會后,立即組織項目部廣大員工召開了“大干一百天,積極開展勞動競賽”動員會。迅速在項目部掀起了生產(chǎn)大干熱潮。10月初,達到各施工面高峰期,圍堰日填筑高達1.2萬立方米,基坑日開挖高達1萬立方米,危巖體處理日處理量最高達5000立方米。 10月下旬,隨著截流時間的日益臨近,項目部多次組織召開會議研究截流工作準備會議,就截流具體方案以及工作責任的劃分做了詳細的安排。 11月6日,項目部召開截流施工方案交底會議,對于具體截流方案及戧體進占方式進行技術(shù)交底。 11月10日,項目部組織截流工作具體細分落實到每一個人,每個人都有了自己特有的工作要干,所有人各司其職,齊頭并進,所有工作迅速組織開展。 11月15日,項目部組織截流準備工作匯報會議,各部門將自己工作完成情況進行匯報。 11月17日,截流前2天,導流洞上部交通橋驗收通車,大江截流迫在眉睫。 11月18日,項目部組織截流正式開始,通過長達10個小時的艱苦奮戰(zhàn),將龍口進占至預定位置,為19日截流工作做準備。 11月19日, 12時50分,隨著最后一車石料傾倒入龍口,葉爾羌河被攔腰截斷,所有參與截流的大型機械同時鳴響長笛,慶祝勝利的鞭炮聲響徹山谷,五顏六色的禮花沖破天際,早已等待在龍口位置的建設者沖上戧體,揮舞著截流成功的標語和彩旗。“成功了”在場人員無不吶喊歡呼,共同慶祝截流成功。
(責任編輯 張 利)
【相關(guān)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