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夢安谷——寫在安谷水電站5臺機組投產發電之際
發布日期:2016-11-02來源:編輯:
[摘要]
如果說大渡河是彌勒佛眼前飄過的一抹輕紗,那么矗立在大渡河上的安谷水電站便是這抹輕紗上最“仁慈”的墜子。 作為大渡河干流水電梯級開發的最后一級,四川樂山安谷水電站總裝機容量77.2萬千瓦,年均發電量31.44億千瓦時,靜態總投資82.05億元,動態總投資96.99億元,集發電、防洪、航運、灌溉、供水、生態濕地保養、旅游等眾多功能為一體,這便是安谷水電站設計之初所擔負的使命。如今,擺在人們眼前的是“江平水闊,大壩弄潮生;鳥翔魚游,棧道繞閣流”的美景,電站建設創造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惠及兩岸庫區,創造的生態效益也將造福后代。 從2014年12月8日首臺機組提前投產,到2015年8月31日最后一臺機組的順利并網,年輕的水電五局安谷水電站機電安裝建設者僅用262天時間完成了5臺機組的安裝,創造了“一月三投”的水輪機組投產發電紀錄,并成功攻克國內最大軸流轉漿式水輪機組安裝難題。在大渡河畔、樂山大佛腳下,水電五局機電安裝人創造了“安谷速度”,完成了“筑夢安谷”的偉大工程。 群策群力勇創“安谷速度” 安谷水電站的建設,每臺機組的投產發電都見證了“高效安谷”的成長。2014年12月8日1號機組投產發電,比設計工期提前112天;2014年12月28日2號機組投產發電,比設計工期提前157天;2015年1月3日5號機組投產發電,比設計工期提前179天;2015年5月3日3號機組投產發電,比設計工期提前150天;2015年8月31日4號機組按期投產發電。 在速度提前的背后卻是水電五局機電安裝人艱辛的拼搏與努力。在機組安裝施工過程中,水電五局機電安裝人員卻面臨著機組生產廠家一個又一個的工期“滯后”。2號機定子機座到貨時間比合同計劃滯后110天、定子線棒到貨時間比合同計劃滯后256天、轉輪到貨時間比合同計劃滯后240余天;3號機組定子機座到貨時間比合同計劃滯后146天、定子線棒到貨時間比合同計劃滯后358天;4號機組轉輪到貨時間比合同計劃滯后271天;5號機組受機組設備缺陷影響工期120天。 如此的客觀困難是“安谷速度”的天敵。機電安裝人面對現實積極應對。 “我們一方面采取專項技術措施,通過積極與監理單位進行溝通,在保證工程質量的前提下改變部分施工工作的工序,盡量減免因某一環節施工任務擠壓而對其他施工環節的工期影響;另一方面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增加對人員及設備的投入,通過優化組織、技術、經濟等措施,確保機組按時或提前發電。”面對定子機座到貨時間滯后、設備缺陷、外界環境施工干擾等因素對施工工期產生的不利影響,安谷水電站機電安裝項目部群策群力給出了這樣的解決對策。 在對2號、3號機組定子安裝作業過程中,由于定子線棒到貨滯后、到貨后又因質量不合格二次返廠,給前后相關工序帶來了很大的影響,如果按照原工序進行,將直接影響機組發電節點目標的實現。項目部技術質量小組積極與監理、業主溝通,商討制定了工序調整技術可行性方案,改變原來“先進行定子下線后進行轉輪和支持蓋吊裝、接力器及導水等部件吊裝”的工序,采用“轉輪和支持蓋吊裝、接力器及導水等部件吊裝與定子下線同時作業”進行安裝;改變原來“先進行上機架吊裝后進行發電機軸線調整”的工序,采用“上機架吊裝和發電機軸線調整與機組軸線調整同時作業”進行安裝;改變原來“先進性定子下線后進行下機架預裝”的工序,采用“先進行下機架預裝后進行定子下線”進行安裝。這三項關鍵安裝工序的調整,有效消解了前期工序延滯對后續工序的影響,追回了部分設備交貨“滯后”的時間,提高了定子安裝效率,保證了機組提前投產發電目標的實現。 在對機組定子組裝過程中,項目部還根據安裝施工需要,制作了定子定位筋組裝保溫棚及定子疊片平臺。保溫棚和疊片平臺都可以重復使用,有效提高了定子組裝效率,節約了安裝時間。在保證正常工期的前提下,水電五局機電安裝人創造了每臺機組提前發電的“安谷速度”。 嚴格管控打造“質量安谷” 安谷水電站水輪發電機組單機組容量19萬千瓦,轉輪直徑8650毫米,轉子外徑13180毫米,在國內同類型在建機組中裝機容量最大、轉子直徑最大,從設計、制造,到安裝、調試都面臨著許多新的研究課題。 在1號機組開始安裝之前,中國電建旗下的圣達水電投資有限公司就以正式函件的形式提出了“優于國標、優于廠標、72小時無縫移交”的機電安裝質量檢測標準。這既是業主的要求,也是水電五局機電安裝人對社會的承諾。為了達到業主單位的質量控制目標,水電五局作為機電安裝工程的承包方,沒有退縮,以高度的責任心,積極應對。 在具體操作中,嚴格過程質量控制,加大對施工工序、關鍵節點的質量檢測;并著重加強對產品設備質量抽檢。在2號機組定子安裝過程中,由于生產廠家定子線棒出現嚴重問題,導致2號機定子下線無法正常開展。面對業主提前發電的總進度要求,以及個別安裝環節已經滯后于施工計劃的現狀,項目技術質量管理小組還是以高度的責任心和敬業精神,租賃試驗檢測設備對17根下層線棒、612根上層線棒及13根上層線棒超規范(抽檢5%)進行100%耐壓試驗,對檢測出的不合格產品堅決要求廠家重新返廠。 正是在關鍵細節上對質量的嚴格要求,在最終的檢測檢驗工作中,機電安裝人員交出了一份機組安裝質量優良率95%以上、合格率100%的高品質答卷,成功塑造了水電五局機組安裝的金字品牌。在“質量安谷”上寫上水電五局的名字。 安全承諾守護“文明安谷” 如果說質量是企業對社會的承諾,那么安全就是企業對自己的承諾。在項目建設之初,機電安裝項目部就對項目全體參建人員及公司、業主做出了零事故的安全承諾。 “日常安全管理只是比較認真而已。”項目安全管理部門負責人這樣說。凡事就怕認真。項目部安全總監、安全部門負責人每天都認真組織班組開展班前五分鐘,確保“五同時”落地;班組每個職工都能嚴格執行各項安全規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規程,從“要我安全”的督促到“我要安全”的覺悟、“我會安全”的技能,“我管安全”的義務、“我保安全”的責任,讓大家在從心靈深處樹立安全意識,相互提醒,互相合作。 走進機電安裝施工現場,安全防護網、防護欄、洞孔蓋板、警示牌、應急指示燈等各項安全保障設施布置齊全、到位,為大家提供了一個放心、安全的工作環境。項目部全面落實安全責任制,責任到班組,責任到個人,班組長認真組織開好班前會,開展安全生產月活動。班組的各項安全記錄、臺賬齊全,填寫及時、準確,班組人員都能自覺認真落實各相關危險作業的安全措施。 艱辛付出的背后,總會有榮譽相伴。在項目部全體員工的共同努力協作下,項目部在2014年5月順利通過安谷水電站安全生產標準化二級達標評審,同時在各季度安全檢查評比、“安全生產月”活動、各項“打非治違”隱患排查、新《安全生產法》頒布實施宣傳等活動中均得到業主監理的認可與表彰。在安谷水電站機電安裝工程施工過程中,水電五局安谷水電站機電安裝項目部先后連續三個季度獲得業主評定的“安谷水電站季度安全考核第一名”,并榮獲“公司2013年度安全生產示范單位”、“分局2014年度安全生產先進單位”。 群英閃耀“筑夢安谷” 剛入場時,土建工程任務緊張,塔吊等起重設備都是首先配合土建施工,而機組安裝等預埋件又必須提前準備。但是在正常上班時間,塔吊的優先使用權又不歸屬機電安裝施工。為了不影響土建單位澆倉時間,項目班子帶領施工人員利用其它單位施工間歇搶時間進行預埋安裝。驕陽似火的正午,當其他單位都已經收拾工具回營地吃飯午休的時候,機電安裝工作者卻迎來了大干的高潮;繁星滿天的夜晚,當別人都躺在床上享受忙碌一天后的安逸時,機電安裝工作者卻在施工現場挑燈夜戰。因為只有在其他施工單位施工間歇,塔吊才有空為他們服務;項目部全體人員也都清楚,或許明天就是業主監理預定的澆倉時間。他們身上有的就是飛揚的青春,所肩負的就是水電五局自強不息的責任。 為了提高效率、節約工期,電站整體從機倉澆筑到機組安裝都是5臺機組交替施工。一般人三四層樓上下跑個五六回早就累趴了,但在機倉澆筑期間,上下三四十米深的機倉,施工人員一天要跑個五六個來回,是因為他們能跑嗎?不是,是因為他們肩上的那份責任。 “水電五局不錯,安裝分局的這群年輕人真不錯”。這句話是對建設者們最強有力的認可和鼓勵。項目總工程師王開柱,帶領著丁世川、張龍等一幫年輕的技術質量人員,他們是保證工程優質高效的排頭兵,在工程建設中多次亮劍,改進施工藝、調整施工工序、制作定子保溫棚、定子疊片平臺,這一項項大手筆的技術措施,有力推動了項目整體建設進程。 聯合其他單位組織一場籃球賽聯絡感情激發激情,在夏天為職工送去冰鎮的飲品以緩解搶工現場的悶熱,做一頓美味的家常菜慰勞辛苦的胃,修建安裝時刻有熱水的澡堂洗去工作一天的困乏……這些都是在項目黨支部書記霍雙進主導下項目部為職工所做的貼心事、暖心事,雖然細微但卻充滿溫度,將項目部的關懷徹徹底底送到職工工作、生活中,為項目的建設起到了很好的潤滑作用。 霍雙進從剛入職場就選擇了水電事業,從業三十多年即將退休的他,將最后的光和熱奉獻在了安谷水電站建設中。他那慈祥的面容是最吸引人的,充滿了父親般的關愛。他還兼任主管生產項目副經理一職,每一天他都奔波在施工現場,哪里有問題了,他總會及時出現,用一身的施工經驗給大家吃上一顆定心丸。 一人強不是真的強,眾人強才是真的強。初到項目,就會有人和你說起項目部的“四大金剛”,這是對機電安裝施工四大班組的帶頭人張代紅、嚴成軍、朗遼東和阮佳磊的戲稱。在安谷電站機電安裝施工中他們既各自成侯、獨擋一方,又相互扶持、共同馳騁,他們用手里的技藝披荊斬棘,他們用高尚的情操團結隊友,經歷了一個又一個難關,度過了一個又一個考驗,完成了一次又一次從不可能到可能的浴火重生。 2014年12月23日凌晨4時,正在進行72小時試運行的2號機組突然事故停機。一通電話過來,首先收到消息的就是他們這些帶隊班長。翻身、起床,一邊穿衣服一邊叫醒自己的團隊,趕往施工現場。而這一忙碌便是連續的兩天兩夜,等到故障排除機組再次順利運轉后,也顧不得興奮,身體一接觸到床板就沉沉入睡了。 2015年4月20日中午,安谷水電站3號機組事故油罐安全閥因質量問題突然出現故障,依舊是他們帶領著自己的團隊奮戰在了施工一線。空氣中彌漫著油霧,腳底下還流淌著油污,也顧不得這許多,他們投入到了清理工作中。衣服濕透了,早就分不清那是汗水還是油污。清理工作結束后,看到彼此狼狽的樣子,潔白的牙齒顯示著臉上露出的微笑,溫馨的一拳,“走!回家睡覺了”。 工作中的他們是忙碌的、艱苦的、睿智的、技術高超的。但放下了工作,脫下了工裝,他們青春的活力立刻張揚了出來。籃球場上騰挪閃躲、激情對抗的是他們,臺球室里排兵布陣、鏗鏘碰撞的是他們,乒乓球室里你來我往、相互扣殺的也是他們。放下滿身的疲憊,洗個安逸的熱水澡,稍微打扮打扮,出去走在街道上,都是帥哥靚女,回頭率自是居高不下。更有老鄉給單身的職工介紹對象,沒辦法,他們不僅帥氣靚麗,他們還有本領,他們都是“香餑餑”。 每一剎那的定格,都需要在其因果鏈中才能得到應有的意義。站在已經投產發電的電站大壩上,能夠隱隱感覺到電站的心臟正在跳動,一下、兩下……那是所有電站建設者們共同的脈動,實現了“筑夢安谷”夙愿。
(責任編輯 張 利)
【相關閱讀】